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望廈聖方濟各堂助理主任司鐸夏子明神父(1)

專訪望廈聖方濟各堂助理主任司鐸從秘魯、亞馬遜雨林到澳門夏子明神父的新開始(1) 文:Marco Cavalho譯:梁皓衍 現於望廈聖方濟各堂擔任助理主任司鐸的夏子明神父(Fr. Rafael Vigolo),兩年前抵達澳門,開展在華傳教的使命。來自巴西的夏神父,是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的傳教士。這兩年新冠疫情期間,他在澳門發現了一種與南美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與《號角報》的訪談中,夏神父指出現時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堂區服務,也面對着不同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一環,就是與培育青年、與青年同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追尋額我略聖歌的初心

追尋額我略聖歌的初心專訪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 文:韓曼莉 被譽為「天主聖名之城」的澳門,自十六世紀中葉開埠、接納葡人入澳以來,天主教文化日漸興盛,澳門民眾多有去聖堂的習慣,音樂是天主教堂儀式活動中的重要角色,隨着西樂東漸的歷史進程逐步推進,天主教音樂文化成為了澳門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二十世紀以來,澳門本地教會的不少華人神父與信徒在侍奉天主教的信念下,亦陸續創作了不少禮樂作品,源源不斷地為澳門的天主教音樂創作注入着活力,如梁加恩神父、鄧思恩神父等(戴定澄,2015),在此不詳細贅述。前些時日,通過戴定澄教授的分享,筆者聽到一首額我略贊新編合唱曲(額我略聖歌),這首作品是鄧思恩神父由傳統的額我略贊新編而來,旋律美妙動聽。隨後,筆者在戴教授的引薦下,有幸採訪到了澳門教區一位年輕的神父,亦是與這首作品息息相關的人物——劉偉傑神父。

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赤足踏進社會的黃金麥田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10:2) 由於我來自一個農民家庭,所以當我看到烏克蘭的麥園被戰火暴力所摧殘的畫面,都讓我感到心碎。炮彈、導彈或地雷造成了一個個的深坑,裝甲部隊穿越遼闊的麥田。在那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麥田的收成已準備好,但留在田裡收成的農民很少。那些繼續收割的人,必須躲避炮彈和地雷,好能順利地收集這些莊稼。

uncategorised

天主的愛!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譯:何心豫 愛意味着希望他人安好,為他人行善:做一個好人。愛是「甘願施捨的美德:與他人分享愛;將愛給予他人,使他們快樂」(埃迪特.施泰因)。愛是人類和基督徒最偉大的價值和美德:朋友兄弟間的友愛(philia)﹑天主的愛(agape)或無條件的愛﹑仁慈慷慨之愛,甚至愛仇人(參照路加福音6:27-38),以及愛貧困和有需要的人(參照瑪25:31-46)。在基督宗教傳統中,愛作為仁愛、愛德——在我們內的天主之愛——被視為所有美德的「形態」,賦予生命所有其他美德。而實際上,生命本身就是愛,而生活也就是去愛。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晨曦》週刊前任助理編輯高卓林:閱讀教區刊物,猶如閱讀一封家書。

服務澳門教區週刊44載專訪《晨曦》週刊前任助理編輯高卓林「閱讀教區刊物,猶如閱讀一封家書。」 澳門教區從《晨曦》月刊到《晨曦》週刊,均滿載着每一時代澳門教友的歷史與情懷,見證着澳門教區及教友們的成長。自《晨曦》週刊創刊開始,高卓林先生每星期都細心編著每一份稿件,集合多間堂區及團體的活動消息,為本澳教友撰寫「家書」。 《晨曦》週刊在六年前(2016年8月14日)完成了38年的使命,其工作亦薪火相傳,將本地中文通訊與文字福傳工作,交接到當時只有兩年經驗的《號角報》中文版手中。高先生在澳門教區文字福傳的工作上,默默耕耘逾40年之久,今天與各位讀者分享多年來從事教會刊物職務上的工作,細說教會傳播的使命。

uncategorised

【速食神學】(183) – 成為「友善」和「體面」的基督徒便足夠了嗎?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當我們研習十誡時,當我們探討我們行為的善惡時,我們不僅致力於成為「友善」或 「體面」或「受人尊敬」的人。那是最低限度。正如我們照料我們的身體不僅是為了避免患病一樣,我們照料我們的神修生活不僅是為了避免犯罪,而是為了成聖。其實,聖保祿,運用了運動員的形象來向我們展示,基督徒的生活不只是關乎不落敗,而是關乎取勝;這不僅是關於不成為罪人,而是成為聖人(格前9:24-27)。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引領我走向天主的時刻(1)

疾病與痛苦的背後引領我走向天主的時刻(1) 文:陳曉疇 去年11月10日,我在家中感到非常不適,暈倒了!隨即被送往醫院,需留院治療,數天後(17日)更要接受一次極大的外科手術。其後,自12月3日起,便要開始接受一系列的化療。我在醫院渡過了痛苦的日子,但感恩仍有家人及朋友前來探訪。縱使仍需返回醫院繼續接受治療,但有時還有機會回家渡過週末,這對我而言已屬不錯,可令我暫時將痛苦拋諸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