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在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研討會上,多對夫婦分享了他們的經歷,特別是在家庭牧靈工作上的經驗。在華人地區從事培育工作的葉加辣和周若瑟夫婦在研討會中發言後,在接受《梵蒂岡新聞網》訪問時提到,婚姻培育工作的傳承和當代性。
葉加辣和周若瑟夫婦從事婚姻家庭牧靈工作多年,他們在上週四(6月23日)的研討會上,分享家庭牧靈及培育工作的重點,當中包括要以教會訓導為基礎、蘊含當代性、因地因時制宜和創意等。
同時,他們亦分享自己之所以投身於培育工作,不是因為他們是專家,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受過陪伴,所以也去陪伴其他夫妻。葉加辣表示,這為她來說是個「傳承」。她希望年輕夫婦能投入這一領域,薪火相傳。
周若瑟提到了今天家庭牧靈及培育工作的要點在於領會教會訓導、具當代性、因地因時制宜和創意。關於這點,周若瑟講述他的想法,說:「怎樣才能發展一個長期有效的持續陪伴的夫婦團體?我想教宗很想看到的,就是現代基督徒家庭與婚姻的挑戰,一波波的浪潮越來越大,所以不能只靠一個簡單的機制。」
周若瑟又指出,自己作為平信徒夫婦,當然要擔負起一定的呼籲,回應這一份(婚姻)召叫:「我們能站在這裡不是因為我們特別厲害、能幹、是專家, 是因為我們曾經受過扶持,所以我們相信這就是陪伴團體的一個基本邏輯,我們要先接觸有需要、年輕的夫婦、準備結婚的夫婦。」
他續說,作為家庭牧靈及培育工作者,均需要三個重點的範疇:「一、要有很好的教會訓導、教會要理,作為基礎;二、有當代性,即:我們不能用太教條、太老套、太舊式的東西;三、要因地因時之宜,比方:網路更發達,那我們可以多用網路去搭配;又或者要跨越很多國際上的分享,要建立很多聯繫的管道,所以要有創意。所以這些元素進來以後,我覺得在今天到目前為止參與的這些分享,我真的看到很多夫婦都有這些特徵,對教會的訓導非常認同,然後都同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做得深的投身,但也都因應當代、現代,甚至需要學習新的數位化的方式,與其說今天我們要求大家看到我們做的甚麼事情,倒不如每一個人帶着各自的心得,拼合在一起才是一盤好菜。」
由於疫情帶來的行動限制,跨境的培育工作窒礙難行。面對如此困境,家庭牧靈工作發展出新的模式,即:線上諮詢及陪伴。針對這個課題,葉加辣分享她的經驗,指出「現時的夫婦或準備結婚的夫婦若渴望與人交談,可以打電話到我們志工的這個中心來,接受他們,他們可以陪伴、可以聆聽。」透過時下的科技,去幫助有需要的夫婦,並與他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