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訊)為推動本地藝文發展,加深大眾對中華傳統文化及澳門教育歷史發展認識,澳門教區演藝文協會及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於3月15日舉行《竹.木.經.心——書法藝術展》暨《鉛起——澳門慈幼孤兒院印刷館文檔展》聯展的開幕禮。
聖德蘭學校舉行康體競技日
聖德蘭學校上週六(15日)上午舉行了「康體競技日」活動。活動透過體育運動,鼓勵學生鍛煉身體、享受運動樂趣,並促進同學間的友誼,營造校園團結和諧氛圍。
利瑪竇中學幼稚園舉辦專題研習開放日
利瑪竇中學幼稚園於2024/2025年度成功舉辦「綠『惜』家園」專題研習開放日,吸引大量師生及家長參與。活動旨在提升環保意識,鼓勵珍惜地球資源。
【世界朝遊】 長崎與澳門(上)– 傳教、殉道和封齋期的天婦羅
文、圖:白海豚 2016 年的電影《沉默》中,有一幕重現了澳門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堂,讓不少澳門觀眾倍感驚喜。這部電影的主軸,正是講述耶穌會士從澳門啟程前往日本長崎,調查當地耶穌會士叛教的情況,並最終親身經歷一系列教難和內心的掙扎。時至今日,在參觀長崎的朝聖地和博物館時,「マカオ」(澳門)常常出現在各大展板上。一連兩期,我們將淺談日本長崎的傳教、教難,以及長崎與澳門教會數百年來的歷史聯繫。
四旬期避靜第八場默想 每一個愛的行動都有無窮的價值
(梵蒂岡新聞訊)3月13日是教宗方濟各當選的12週年紀念日,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神父帶領聖座部會首長進行四旬期避靜的第八場默想。在默想的開始,講道神師特別祝願住院治療的教宗,向教宗表達感激和孝愛之情。以下是第八場默想的撮要。
四旬期避靜第十場默想 生命不是一部無意義的影片
(梵蒂岡新聞網訊)生命有其美妙,也有艱難的時刻,它向我們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若一切都走向終結,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還有甚麼意義?若對永生沒有希望,現實生活的重擔就會壓垮我們或使我們玩世不恭,將我們推向屈從於命運。聖保祿建議我們要將目光放在永恆而無形的事物上。
烏克蘭志願者用治療犬幫助兒童克服戰爭創傷
(梵蒂岡新聞訊)奧萊娜・維利琴科(Olena Velychenko)是一位來自赫爾松的烏克蘭南部的在明愛會(Caritas)服務的志願者。她在戰爭爆發前,曾夢想建立一個犬類訓練中心,讓孩子和成人通過與狗互動克服心理障礙。
一份烤芝士三文治如何帶領一位男子走向修道院
文:Michael Rhodes譯:黃芷筠 每年當我們開始四旬期旅程時,我們對自己身為天主教的身份都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會在額上塗上聖灰、守齋及不吃肉。我們會加緊祈禱和施捨。
近三萬果阿信徒在四旬期舉行懺悔步行朝聖
(天亞社訊)印度西部果阿數千名天主教徒在他們的教區進行懺悔步行朝聖,作為年度悔罪之旅的一部分。 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社會傳媒中心主任卡多佐(Barry Cardozo)神父表示,今年是希望禧年,年度朝聖的主題是「希望的朝聖者,讓我們宣講福音」。
韓國教區以應用程式在四旬期展籌款活動
(天亞社訊)南韓一教區透過教會運作的行動應用程式發起四旬期籌款活動,為其人道活動籌集捐款。 北部議政府教區的社會福利協會推出 2025 年四旬期儲蓄箱(撲滿),是該教區首次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這項籌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