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77) – 無知如何影響良知?

2022年5月20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談論過,良知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理智作出的一個判斷。要作出判斷,理智需要資訊。缺乏資訊就是無知(參閱《天主教教理》第1790點)。 一個出於無知而行動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呢?答案取決於他的無知是(1)可克服的無知或,(2)不可克服的無知。它們的分別是甚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76) – 良知是一種內疚感嗎?

2022年5月13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如何理解「良知」?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372點定義良知如下:「道德良心是理性的一個判斷,存在於人心深處,在適當的時刻,囑咐他行善避惡。人藉此辨認一個即將採取或已經完成的行為的道德品質,使人對這行為負起責任。當聆聽道德良心的時候,明智的人便能聽到天主發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71) – 甚麼因素會削弱或提升自由?

2022年4月8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削弱自由的因素 《天主教教理》第1735點解釋了甚麼事情能夠削弱行為的自由,從而減少我們對它的責任:「一個行為的歸咎和責任,可因無知、疏忽、暴力、恐懼、習慣、激情,和其他心理或社會因素而減輕或甚至免除」。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68) – 我們對「自由」的理解是甚麼?

2022年3月18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為很多人而言,「自由」意謂沒有束縛,猶如某人從監獄裡釋放出來,重獲「自由」。我們可以稱其為物理或外在類型的自由。 另外,很多人認為,自由的定義是能夠作他喜歡的事,或者他感覺上想做的事。然而,這個定義立即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有很多事情想做,但因為人性的限制,我們做不了。我們或許想如天上的鴿子一樣飛翔,或像魚一樣在水中暢泳,但我們沒有能力去這樣做。我們或許想如巴伐洛堤(Pavaroti)一樣歌唱,但本性上我們沒有這種天賦。如果自由被定義為作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自由便不能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