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兩年前於也門亞丁遭綁架的印度籍慈幼會士多默.烏仲納里爾神父(Thomas Uzhunnalil),至今獲釋一周年。他早前接受《ACI Prensa》訪問,表示自己能夠堅持被囚18個月之久,完全「歸功於所有人的代禱。」 多默神父說:「祈禱是天主給我們最好的東西,也是能獲得一切的途徑。在我被囚禁期間,我屈服於天主的旨意;我向天主祈禱,希望他們能盡快把我釋放;但我亦請求天主給我恩寵,好能完成祂為我計劃的使命。」 2016年3月4日,多默神父在也門亞丁遭到襲擊。那次襲擊導致16人喪生,當中包括四名修女。自此,這位傳教士首次引起全球的關注,亦隨即引起不同的謠言,有指他將於耶穌受難日被釘十字架,又有多張照片和視頻流出,顯示出多默神父十分瘦弱和長滿鬍子,指他的健康狀況正在惡化,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Day: November 16, 2018
專訪聖大宗教研究學院新任院長 「平信徒可以成為教會最佳的傳教士」
文:Marco Carvalho 譯:早宜 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學院新任院長麥侍文(Stephen Morgan)於剛過去的學年正式上任。他是一名終身執事,他在英國最後的任命是英國普茨茅斯教區的總務。麥侍文一直希望學院可以吸引更多不同的學生,並希望在他們當中有為數不少的平信徒學生;他認為一群受良好教育的平信徒實對教會有所裨益。以下是麥侍文親述他的看法。
[從奧運到修院] 克斯汀.漢琳無悔棄獎牌回應聖召
(綜合報道)克斯汀.漢琳(Kirstin Holum)是一名美國速度滑冰運動員,曾參與1998年的長野奧運會。現時,她加入英國利茲(Leeds)的聖佳蘭修會。現時,她名叫嘉大肋納修女(Sister Catherine);雖然不同名稱,但仍是同一個人。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一篇訪問修院的文章中,嘉大肋納修女形容這個選擇為「激進」和「反現代文化」。她現時所居住的修院,既沒有網絡,亦沒有電視;在回應現今世上各媒體、社交平台和各網站時,修女說:「我們沒有那些讓人分心之物。你是在面對着自己的弱點。我十分感激我們沒有那些。我們實在能真正地變得更自由、更愛自己,成為我們應該成為的人。」」 嘉大肋納修女的信仰來自她的母親戴安娜。戴安娜也是一名滑冰選手及滑冰教練。當她16歲時,在母親的提議下,與一名親戚前往花地瑪朝聖。在那裡,一切都改變了。她繼續參與賽事,但已注視着「萬君之王」——耶穌基督。
【天主說話=神聖的干預=先知神恩】真正的教會
文:區成賢神父 譯:張雅儀修女 真正的教會(真正天主教會的性質) 聖馬爾谷聖史慶日:「天主藉著福音,召叫我們在真理中懷有信德,好使我們可以分享主耶穌基督的光榮。阿肋路亞。」 我們的天主教宗教是一個啟示性的宗教。(參考弗3:5,默1:1,格前2:10,羅16:25,則20:10-11,天主教教理35,50等)天主採取主動權,不單止在創造我們人類,也在其他存在的受造物。祂也主動地指導我們與天主的正確關係,即正確地使用我們的自由意志,因為亞當和厄娃把罪惡帶入了人類。這就是聖經的目的。聖保祿宗徒在得前2:13這樣寫:「為此,我們不斷地感謝天主,因為你們由我們接受了所聽的天主的言語,並沒有拿它當人的言語,而實在當天主的言語領受了,這言語在你們信者身上發生了效力。」作為天主教徒我們必須相信整部聖經是真正天主的言語而非「……人的言語……」(天主教教理105)。因此,當今的錯謬去把聖經改變使它更容易被理解確實是一個嚴重的錯謬。這包括人性地和巧妙地「扭曲」天主的話語來使它表示另一意思而非傳統天主教的解釋。我們需要不斷地祈求聖神的第一個恩賜,敬畏天主。(參考詠111:10,德 1:11-20,箴 1:7;9:10;及天主教教理1299;1831;1845等)「敬畏」被理解為「崇敬」,崇敬天主的話語,不單止於聖經,亦於我們傳統天主教信仰中的每個真理。
為共融服務的聖事:聖秩(一)
《天主教教理》卷二「基督奧跡的慶典」1533至1600號 文:陳繼容 聖秩和婚配這兩件聖事,都是為其他人的得救而設立,故在天主教會的七件聖事中,被稱為「為共融服務的聖事」,這兩件聖事賦予領受人在教會內一項特殊使命,以建樹天主的子民。而藉着聖秩聖事,主耶穌基督託付給宗徒的使命,得以在教會内繼續執行,直到世界的終結。故此這件聖事是屬於宗徒職務的聖事,分為主教職、司鐸職、執事職三個等級。以下是《天主教教理》有關聖秩聖事的簡介。
教區婚委會舉辦「第九屆世界家庭大會」分享會
(本報訊)「第九屆世界家庭大會」已於本年8月在愛爾蘭都柏林圓滿閉幕,為重溫大會的重點議題,及分享活動中的見證點滴,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將於2018年12月1日舉辦有關的分享會。期望透過是次活動,再次帶出教會對婚姻與家庭的重視,面對社會上衝擊着家庭的種種挑戰和俗世價值的薰陶,家庭如何能活出福音中的喜樂,並透過「愛」以滋養而邁步成長。
《非同凡響 Distinction》電影欣賞會結束 透過經驗分享對特殊需要兒童的關愛
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10月27日(六)下午2時於澳門大會堂舉辦《非同凡響 Distinction》電影欣賞會特別場。是次電影會得到各天主教學校、修院、團體及堂區支持,當天更邀請到兩位現職於特殊教育界多年的專業人士——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董志文博士及明愛學校主任歐陽潔女士作分享嘉賓,於電影播放後分享經驗。 電影《非同凡響》圍繞一間特殊學校排練一場音樂劇而展開,演出了一個不被主流社會重視的音樂劇。協助排練的各人在生活中承擔著不為人知的重擔責任,做好本份緊守崗位,卻慢慢被這群心地善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們,幫助他們譜出了自己的非凡人生。
《奧跡之門:黃金聖像畫展》導賞員招募及培訓
(本報訊)由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及澳門聖路加文化推廣一人有限公司合辦,天主教澳門教區協辦的《奧跡之門:黃金聖像畫展》,將於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1月6日舉行。現正招募義務導賞員,並將在畫展開幕前進行兩節的導賞培訓。
【速食神學】(8) 為甚麼福音書的敘述存在差異?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如果我們時常閱讀福音書,我們會注意到福音作者之間的敘述存在一些差異。例如,這可以從五餅二魚的奇蹟中(參考瑪14:15-21;谷6:35-44;路9:12-17;若6:5-13)看出來。為甚麼敘述之間會存在差異呢? 要回答這條問題,我們要回憶福音書的形成過程。《天主教教理》第126點向我們解釋道,「福音書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耶穌的生平和訓誨。『教會毫不猶豫地肯定四部福音的歷史性,並堅決地認為,它們忠實地傳授了天主子耶穌在人間的生活,直到祂升天那日,為人類的永遠得救,實際所做和所教導的事』。
【聖言啟航】世界的終結 新生的開始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隨著我們逐漸邁向這個禮儀年的結束,禮儀也開始讓我們思考有關世界終結的問題。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選讀,都有關於「那時候的大災難」的描寫。當中的內容,一方面成為了基督信仰傳統中對末世的論述,這是我們相對熟悉的;但另一方面,其實這些描寫也能夠激發我們更好地活出此世的生命。 先看今天的讀經一在《達》中的脈絡。身在異邦——巴比倫帝國——朝中為官的達尼爾,自書中第七章起,開始敘述他的神視。異獸與天廷異象(7:1-14)和公綿羊山羊相爭異象(8:1-14),都是與四個依序統治以色列民的異族帝國的更替有關。然後,達尼爾記起耶肋米亞先知有關耶路撒冷—猶大國首都—要荒蕪七十之久的預言(9:1-3)。在達尼爾的禱詞(9:4-19)後,加俾額爾向他預言當下重建了的耶城聖殿將因戰爭而再度被毀(9:24-27)。在第十章,上主使者再度出現,告訴達尼爾,祂正與波斯國陷入衝突,並得到[天]軍首領之一(參拉:unus de principibus primis)的彌額爾的協助。到第十一章,上主使者詳述四個異族帝國的更替,當中所涉及的戰爭,以及因版圖擴張失敗而遷怒於天主子民,及其信仰之神的希臘塞琉古王朝皇帝厄丕法乃命軍隊蹂躪耶路撒冷,並以「那招致荒涼的可憎之物」玷污聖殿的惡行。今天讀經一所宣告的,就是厄丕法乃的最後挫敗,以及以色列民得到[天]軍大統領(princeps magnus)彌額爾之助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