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春生神父 最讓利神父擔心的是,馬堂在神父的行李中找到了一個精美的耶穌受難的十字架,這是一個木雕苦像,上面刻畫着耶穌,鮮血淋灕,栩栩如生;一見到這個十字架,凶殘的大監馬堂立時大叫起來:「你們做了這個邪惡的東西,是要刺殺我們的皇帝,做這種玩意兒的人不是甚麼好人。」利神父不願意告訴馬堂,十字架上被釘的人就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因為這個無知的人是很難理解的,況且當時也不是講述這一高深教義的場合,尤其是說給馬堂這個貪得無厭的太監,他會認為這是利神父在為自己開脫罪責。神父看到在場的人都怒視自己,因為他們覺得神父很殘忍。於是,利神父便解釋:「這其中的含義是別人想像不到的,祂是我們西方一位偉大的人,為了拯救我們,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我們畫祂、雕塑祂,以這樣的方式紀念祂、感念祂,以表達我們的良好心願。」聽了這番話,兵備道說,用這種方式紀念,似乎不太合適。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的另類聖召
文:馮瑞芬修女 我從來不喜歡與別人分享我的聖召,今年 2023年卻是我進會鑽禧。我想,如果我不好好地想一想,說一說,我的聖召也就會煙消雲散,因為好壞這也是我的聖召,是我個人特有的聖召。
耶穌升天對我們有何意義?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主耶穌的升天,是逾越奧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奧跡先以耶穌的受難死亡、復活作開始,繼而是祂的升天,並以五旬節、聖神降臨作結。耶穌的升天,象徵着祂坐在天主聖父之右的勝利、光榮與王權。
【心遇聖言】我在主內,主在我內:在天主內生命的圓滿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我決不留下你們做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見我,你們卻要看見我,因為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若14:18-19)
《被遺忘的那個星期六》雜感
文:余寶珠 經歷四十天的靜思,想耶穌的苦難,為自己做點克己及補贖⋯⋯ 然後,踏入苦難基督主日,熱情地像往昔的以色列人般,歡迎耶穌進城、歡迎耶穌進入內心。 然後,步進聖周四,看耶穌的溫柔,默默為門徒洗腳,默默地祝聖自己的身體,默默地一點一點地付出。 然後,錐心的聖周五,無論基督讉責多少次,仍然會重覆犯錯:沒禮貌、埋怨、嫉妒、懶惰、自傲、缺乏愛人愛己之心…然而,更奇怪的是,耶穌卻始終如一,對我們不離不棄。
【天主的莊田】召叫的喜悦
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院 竹灣聖若瑟靜院舉辦的《播種默觀的種子》四旬期日常生活中的九周退省結束了。懷着感恩的心,我聯同十一位組員回望這趟旅程,深刻地感覺到是天主親自走近,召叫我們,按照各人的需要賦予最適切的教導,讓默觀的種子在心中成長。
瑪利亞,我們的母親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譯:何心豫 馬尼拉聖多馬斯大學的聖多瑪斯.亞奎納修道院小堂,祭台在聖體旁的十字架左側。而祭台主牆上有一幅聖母的雕刻。在聖母腳下有一句題詞:Ecce Mater Tua(看,你的母親!)我很愛這題詞! 瑪利亞所有特權和恩典,都來自於她作為母親的身份: 她無原罪始胎(她是無染原罪的童貞女);她身體和靈魂被一併帶上天堂(聖母蒙召升天)。
【聖經人物傳】加音和亞伯爾:兩兄弟的出生和背景:這麼近又那麼遠
Photo: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La Guerre” (1864). Bartoli, Damien & Ross, Frederick C. (2010) William Bouguereau: His Life and Works p. 172.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今天,我們開始閱讀《舊約》中的第二個故事,迎接《聖經》中的第二對人物:加音和亞伯爾兄弟。讓我們先聽聽《創世紀.第四章》是如何引介他們的:「亞當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說:『我賴上主獲得了一個人』。以後她生了加音的弟弟亞伯爾;亞伯爾牧羊,加音耕田」(創4:1–2)。 正如《創世紀》開篇的幾個故事一樣,這故事的引子中已藏有一些元素,讓讀者預料到故事中會發展出的矛盾。兄弟二人相較之下所產生的對比,正是這矛盾誕生的溫床【參:Brodie OP, Genesis as Dialogue, 152】。首先,憑推斷可知,母親所偏好的,是加音。假若大家是順着《創》的篇章來讀的話,就會發現,儘管上主已對生兒育女下了痛苦的懲罰(見:3:16),對於生育加音,厄娃仍然是甘之如飴的。何以見得?單從這兩節中便可見,她在談及加音時,連帶上主也提及了;反觀亞伯爾,她根本連話也懶得說。由此推估,亞伯爾彷彿是意外才有的,是不被(父)母所愛的那個兒子(the unwanted child),在成長期間一直活在加音的陰影之下。 兄弟二人在故事中——以至在父母心中——的份量,我們也可從他們名字的意思中推敲一二。「亞伯爾」,希伯來原文「héḇel」,正正就是《訓道篇》中「虛而又虛,萬事皆虛」(訓1:1; 12:8)中的「虛」、「虛度」(訓7:15)的「虛」,以及書中別處的「空虛」(訓1:14; 2:1, 11, 15, 17, 19, 21, 23; 4:4, 7, 16; 5:9; 6:2, 9, 12; 7:6)、「虛幻」(訓5:6; 8:10, 14, 15; 9:9, 11:8, […]
【速食神學】(222) – 祈禱是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大哉信德的奧跡!』在宗徒信經中,教會宣認這奧跡(卷一);在聖事禮儀中,教會慶祝這奧跡(卷二),為使信友生活這奧跡,在聖神內師法基督,以光榮天主聖父(卷三)。所以這奧跡要求信友在與生活而真實的天主之活生生而親密的關係中,相信、慶祝、活出這奧跡。這關係就是祈禱(卷四)」(《天主教教理》第2558點)。
【利瑪竇】(15)-利神父與太監馬堂
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神父在中國傳福音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北上京城見皇帝,希望獲得皇帝頒布允許傳教的法令;故此,他北上京城的決心,始終未有改變。待他準備好進京呈給皇帝的貢品後,遂踏上了赴北京的路程。他在山東臨清遇到稅官太監馬堂,是皇帝安排監督的。臨清是進北京及南來北往客商的必經之地。由於這裡是交通重鎮,所以派駐在此地收稅的太監也是一個暴戾恣睢、凶惡橫暴之人,而且相當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