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我決不留下你們做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見我,你們卻要看見我,因為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若14:18-19)
自復活主日後已過了六個星期,但本主日的福音(若14:15-21)再次記述了耶穌臨終前最後晚餐對門徒最後一番話。那時候,祂試着讓門徒為即將到來的分離痛苦經歷作好準備。儘管祂以優美的言詞安慰和鼓勵他們,但在耶穌被捕和被判死刑後,門徒仍然感到震驚、恐懼、混亂,並無法理解耶穌試圖向他們傳達十字架的救贖意義。
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復活的基督向他們顯現。看到耶穌還活着,他們既高興,又如釋重負。耶穌並沒有留在死亡當中!祂確實是默西亞,是普世的救主!祂的力量勝過邪惡和死亡!分離的感覺暫時減退了。若耶穌仍活着,那生活便能如常地、像過去般度過:有血有肉的耶穌與他們同在,活生生的帶領着他們、教導他們,行奇蹟,並一如既往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但耶穌的復活,並不只是單單要回到塵世生活,基督的「人性已不能再被扣留在地上,如今它只隸屬天父屬神的權下」;「在祂復活的身體上,祂從死亡的狀態進入另一個超越時空的生命。」(《天主教教理》645-646)從空墳前的瑪利亞瑪大肋納開始,復活基督給追隨者的訊息一向都是:「你別拉住我不放」(若20:17),並邀請他們以一種有別於以往的方式,去與祂建立關係。聖保祿曾說:「縱使我們曾按人的看法認識過基督,但如今不再這樣認識祂了。」(格後5:16)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指的真正離別,比祂自己的死亡更難理解,正是如此:祂必須回到天主聖父的身邊,並藉着居住在我們內的聖神,繼續與我們同在;而祂所託付給祂身體(教會)的使命,就是要在世界成為可見的、活躍的。
「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但這並不是指他俗世的肉身。為甚麼?如果祂只是留在這裡,為讓所有人看見,那不是更好嗎?但在天主的角度來看,並非如此。祂的升天容許祂在我們「內裡」臨在,而非僅僅外在的、肉身的「在我們當中」。這種新的臨在方式,只能透過信德來察覺,不能單靠感官去感受。透過聖神,復活基督在我們內心、行動、關係、在各人的內在裡真正的活着:「祂在我們內」和「我們在天主內」。上主日,我寫到耶穌要為我們準備一個「家」;本主日,耶穌則告訴我們,天主自己會來到我們心中,並在我們內找一個家。
在五旬節前,門徒可能認為耶穌回到聖父面前,是另一次的損失和分離;但在聖神降臨後,他們則得到完全相反的經歷。透過從我們的感官和認知中消失,又透過喚醒藉信德發現祂臨在的必要性,基督會與我們變得非常親密。每個人,不僅是那些親自目睹祂的人,現在也有可能享受與天主這種不可思議的親密關係。耶穌升天後,祂的肉身的確不在世上了,但這是必要的,如此祂便能透過聖神,隨時隨地臨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我知道,這些想法看起來可能很神秘、很深奧,但看看聖保祿和許多聖人的生活,他們從未真實目睹過歷史上真實的耶穌。我們發現到他們在聖神內與復活的基督相遇,而他們與基督的關係都是真實、深刻的。以聖保祿的話來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20)為他們來說,信德的旅程、「遵守祂的誡命」(第15,21節)成為他們內心湧現的愛的回應,而不僅是強制服從外在的命令。
看到這些聖人,我們真正地意識到,復活基督神秘地臨在於他們的內心中;又如何透過聖神,幫助他們過着熱情和充實的生活。正如耶穌所說:「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第19節)我們都需要祂的聖神,來變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