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春生神父 西班牙道明會士聖劉方濟(S. Franciscus de Capillas聖方濟各.嘉彼來)神父不僅在福建閔東教會以身殉職,成為中國殉道的第一人,且因他的辛勤耕耘,在福安培育了中華第一朵貞花——陳子東。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177) – 無知如何影響良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談論過,良知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理智作出的一個判斷。要作出判斷,理智需要資訊。缺乏資訊就是無知(參閱《天主教教理》第1790點)。 一個出於無知而行動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呢?答案取決於他的無知是(1)可克服的無知或,(2)不可克服的無知。它們的分別是甚麼?
【心遇聖言】治癒您的記憶,領受基督的平安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他(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14:26-27) 世界的平安,肯定是不穩定的:我們現時正面臨一場戰爭,而這戰爭有可能威脅全球的。
【聖言之光】臨別贈禮 平安常存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在這主日,禮儀一方面讓我們重溫上主日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徐徐讓我們預想到我們快將要面對的耶穌升天。禮儀既讓我們再次注意到基督復活所帶來的那徹徹底底的「新事」;但禮儀也要我們準備好,耶穌快要離開物質的世界。某程度上,在這主日,禮儀是要讓我們重新審視耶穌為我們留下來的臨別贈禮。
吸管下的掙扎者
文:余寶珠 「家裡很窮,孩子卻多,很想不要你!」母親淡淡然道。 「那為何我還在?」第一次聽到這事,我的驚訝程度不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但哥倫布大概是興奮得跳起來。 「吃涼粉、喝綠豆湯、甚麼寒涼之物都試,還想用藥(說不出甚麼來),但你就是不走。」我想起電影的第一幕,子宮內的胎兒奮力避開醫生的吸管。 「待得幾個月,我就想,我會否生一個怪胎出來,嚇得膽戰心驚!」母親說起來仍猶有餘悸。 「終於你出來了,當護士抱你來讓我看看,咦,這女娃娃倒可愛,我才放下心頭大石!」 感謝天主,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 * * * * * * * *
【聖言之光】新的誡命 愛的臨在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在復活期第二主日中,禮儀讓我們看到了復活的主以不同的形式臨在於世;在第三主日中,禮儀讓我們意識到能夠以不同的形式來為這為主作證;在第四主日中,禮儀讓我們明白到團體中各成員的多樣性是可以與團體本身的團結合一共存的。以上的一切都在說明一點:有件全然新穎的事已在人類歷史中出現!今天,禮儀讓我們重溫這道新的愛的法律,重溫這在教會內所建立的新天地,重溫教會內的深層次的共融,以及從教會各成員身上所發放的天主的新光。
【心遇聖言】「如同我愛了你們」:真理中的愛德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㑹 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有時候,我享受看那些太空紀錄片,可能因為是我的腦袋和思想,需要到遼闊的太空「遊蕩」一下. 可能是我的需要, 因為與這個宇宙的相比下, 我經常誇大的一些個人小事,,顯得更渺小。我一向對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暗物質、黑洞等天文宇宙現象十分著迷。黑洞是宇宙中其中一股最強大的力量。黑洞的引力超級大。超過黑洞的影響力的隔界線,就是一種「不歸路」,這隔界線叫做「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任何光線皆不可能從事件視界內部逃脫,所以黑洞就是黑的。
【速食神學】(176) – 良知是一種內疚感嗎?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如何理解「良知」?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372點定義良知如下:「道德良心是理性的一個判斷,存在於人心深處,在適當的時刻,囑咐他行善避惡。人藉此辨認一個即將採取或已經完成的行為的道德品質,使人對這行為負起責任。當聆聽道德良心的時候,明智的人便能聽到天主發言」。
【天主的莊田】奇妙無比的慈愛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着呢?待找着了,就喜歡的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路15:4-5)天主的慈愛有多深?祂會花多大的氣力和耐性尋找那迷失了的一隻羊?被尋覓後的小羊回到愛的源頭時可會有新的視野?恩恩回望自己的生命史時,深深被天主鍥而不捨的愛觸動。縱然有辜負天主的愛的時候,但祂卻常常給予無條件的接納、鼓勵和支援。
愛讓生命變得動聽
文:余碧雯美滿家庭協進會,自然家庭計劃顧問 隨着社會變遷,不少人對於婚姻、生育以及生命的價值與尊嚴陷入了迷失的景況。生殖科技的發展,使人漸漸把生育視為一項權利,難孕夫婦尋求人工受孕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有些夫婦甚或想按照意願選擇嬰兒性別、單身女性想透過醫療科技懷孕……;世界各地鼓吹墮胎合法化,並將墮胎宣稱為一種「女性權益」,這些人並沒有把子女視作是「婚姻中的恩賜」,反之卻將嬰兒淪落為滿足一己私慾的工具。因此,就上述問題,任何人都不該以任何理由,予以認可。而我則想在此與讀者分享一下「愛的喜樂」宗座勸諭(Amoris Laetitia,下稱AL)的部份內容,藉以探討為人父母應以甚麼心態去看待新生命來臨,讓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有更廣闊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