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之光

【聖言之光】臨別贈禮 平安常存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在這主日,禮儀一方面讓我們重溫上主日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徐徐讓我們預想到我們快將要面對的耶穌升天。禮儀既讓我們再次注意到基督復活所帶來的那徹徹底底的「新事」;但禮儀也要我們準備好,耶穌快要離開物質的世界。某程度上,在這主日,禮儀是要讓我們重新審視耶穌為我們留下來的臨別贈禮。

天主的新城是宏偉非凡的。這城是在宗徒們的基礎上建造的,而在各城門上則刻有以色列各支派的名字。每個支派——每個信友團體——都是無可取代的,各自的存在都是值得尊重的;在這城中只有包容和接納。儘管這些名字、這些數字都是象徵性的,但合起來這些象徵所代表的就是:包容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語言的人。做到如此程度的包容,對那些早已習慣了以性別、種族,以及社會政經地位來區分人的人來說,想必是令他們嘡目結舌的「新」。在天主的城市中,沒有外人、沒有陌生人。只有他們的外衣受過天主羔羊的血所洗的人,天主的城都會接納。

在這天主之城中,天主的臨在是多麼圓滿,以致沒有建造任何聖殿——天主與人之間相遇的特定地方——的需要。天主的榮光是何等耀眼,以致所有發光的天體都黯然失色。耶穌的復活已徹底地改變了我們與其他人一起生活的方式,以及我們與天主一同生活的模樣。耶穌的復活更向我們保證,只要我們選擇藉着復活的德能來生活,我們便已在預嚐這天上之城的生活,儘管我們看起來彷彿仍活在此世。

究竟我們要怎樣做才可進入這天主之城呢?這問題仍是很多人心中想問的問題,而答案卻也仍然一樣。我們必須相信,必須愛天主,也必須彼此相愛。這說起來容易,但實行起來卻是如此的困難,若非把我們固有的想法根除而不能實踐。我們會被人認出是已蒙受復活之恩的子民,靠的不是外在的記認,無論這些記認看起來是如何神聖不可侵犯;而是靠我們積極的信德,以及無私的愛德。儀式這類記號,會指認出誰是「自己人」,但同時也指出那些是「外人」。儀式無可避免地會把人按不同性別,或不同年紀,或不同語言來區分。那對於初期基督徒來說至關重要的,來到今天可能會失卻了箇中的一些意義。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拋開所有應盡的義務。可是,在我們心懷強烈的宗教情操的同時,我們必須願意為了其他人而作出一些退讓。正如聖若望廿三世在他於1959年頒佈的通諭《晉伯鐸座》(Ad Petri Cathedram)中引用過的一句話:「在必要之處團結一致,在存疑之處容許自由,在一切事上愛德為先」(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caritas, III.72)。

如上所言,這「新」的共同活出信仰的方式並不是要我們減退我們盡宗教義務的熱誠。不過,這信仰新生的確要求我們要不斷地重新解讀天主的法律,因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方適合的做法,在另一個時間或地方則未必再適合。的確,在新的處境下辨別天主旨意的能力,很可能較一成不變地死守宗教傳統困難得多。就像初期基督徒一樣,在這微妙而且不易拿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聖神的指引。這就是為甚麼耶穌在離開之前會向我們保證聖神會來教導我們一切事。

耶穌許給我們的最後一份恩賜就是祂自己的平安。這平安大概並不是指趨吉避凶,畢竟祂自己就要經歷羞辱,被釘十架之上。耶穌要賜下的平安,是祂藉着克勝罪過和死亡而贏得的。儘管這平安大概確實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共處,但箇中所指涉的卻是救恩的最深層意義。這平安是來自耶穌與天主之間的契合,也就是現在我們蒙邀請一起共享的這份契合。這是一份儘管我們身陷人生的高低起伏之中都能夠在其中憩息的平安。就在祂向我們保證天主會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祂之時派遣聖神朲之後,耶穌馬上把祂的平安遺贈給我們。這確實是祂臨別贈禮之中最珍貴的一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