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77) – 無知如何影響良知?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我們談論過,良知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理智作出的一個判斷。要作出判斷,理智需要資訊。缺乏資訊就是無知(參閱《天主教教理》第1790點)。

一個出於無知而行動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呢?答案取決於他的無知是(1)可克服的無知或,(2)不可克服的無知。它們的分別是甚麼?

1)可克服的無知。「這種無知多次能歸咎於當事人,要他負責。『當人對探求真理及美善不大注意,或因犯罪習慣而良心變得幾乎盲目時』,就會發生此種情況。在這情況下,人對自己所作的惡要負罪責」(《天主教教理》第1791點)。

顧名思義,這種無知是可以克服的,因為當事人的理智能夠掌握所涉及的原則。如果這種無知是因為不努力所致,那麼這無知是有罪的——當事人可以因為他而導致的惡行而受到譴責。

2)不可克服的無知。這種無知免除了當時人的責任,因此稱為「無罪的」。不可克服的無知可以存在於強大理智能力的人的身上,因為他們可能被他們高度尊重並堅持其教義的人的錯誤教導所影響。《天主教教理》第1793點告訴我們:「過來說,如果無知是無法克服的,或者錯誤的判斷對道德的主體無責任可言,這人所作的惡便不能歸咎於他。但這行為畢竟是一件邪惡、欠缺、錯亂的事。因此,應該下功夫努力糾正道德良心的錯誤」。

人如何形成正直的良知

我們可以指出三個重要的方式來教導我們的良知。

(1)學習、祈禱和神修指導。《天主教教理簡編》第374點說:「正直和誠實的道德良心,要藉教育,藉聽取天主聖言和教會的教導而培育出來。它有聖神的恩寵作為支持,有智者的勸告作為扶助。此外,祈禱和省察對培育道德很有幫助」。

(2)經常領受修和聖事。透過告解,我們不只可以獲得天主的恩寵,告解神師也會給我們一些神修上的合適建議。聖若望保祿二世過去每週都會去辦告解,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是。教宗方濟各每兩個星期辦修和聖事一次。

(3)意志的培育,透過個人的奮鬥和克己。我們需要訓練我們的意志來熱愛善和為之奮鬥,儘管這可能意味要作出犧牲。被壞習慣削弱的意志會扭曲良知的判斷。

為甚麼良知需要道德律?

正如我們所談論的,良知判斷行為的善或惡。它是主觀的道德規範。但良知的判斷需要建立在於某客觀的標準之上。良知就像一艘船的船長,他需要地圖和參考資料來安全地導航。良知不能創造自己的道德規則。它需要一個穩定的參考點,獨立於任何個人的突發奇想或任性。它需要知道甚麼是真正的善和甚麼是真正的惡,這樣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