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盧佩聖母自1531年顯現以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專家的關注和研究,其中包含了很多未能解開的謎團,一些令人無法解釋的奧秘。直到近年,隨著科學的發達,在最新科技的幫助下,揭示了瓜達盧佩聖母眼中一些從未被發現的顯微圖像,引發了嶄新的研究,傳達了全新的信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瓜達盧佩聖母像加冕125週年 擴大大赦範圍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瓜達盧佩聖母像加冕125週年的機會上,宗座聖赦院頒布法令擴大大赦範圍。
肇慶學院舉行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報訊)肇慶學院於11月13日至15日舉行了第五屆利瑪竇與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由中國明史學會、中國明史學會利瑪竇分會及肇慶學院聯合主辦,旨在紀念利瑪竇逝世410週年,加深中西文化交流。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4) 勤於祈禱、熱心靈修
文:段春生神父 徐光啟在信德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熱誠,堪為基督徒的典範。萬曆三十二年(1604),徐光啟進京赴考,他到達京城後,「第一件要務就是來拜訪教堂,行懺悔禮和領聖體。有人說保祿(徐光啟的聖名)是如此的虔誠,以至在領聖體時竟忍不住流淚不止,就連站在聖壇欄杆旁的人們看了也一樣流淚不止。」
【速食神學】(108)「禮儀」意謂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在《速食神學》第3篇中,我們談論過,一個宗教一般都會牽涉(1)真理(關於天主、人和世界)、(2)戒律、規矩(人應該如何對待天主,他人和世界)和(3)儀式或禮儀來朝拜天主。我們可以用三組詞匯來概括它們:(1)信條、(2)法規和(3)朝拜(參閱《速食哲學》第76篇)。
【心筆在言】青年(3):他們都不知福
文:Joshua Un 今期是以圍繞「青年」為主題而寫的最後一篇文章。在過去的兩篇關於青年的文章中,筆者提及到:不要用定義去判斷青年,因為他們是人不是機器;青年是人,即是承認每一位都是一個主體,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感受主體的複雜經驗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在這份尋覓自我的經驗中,認識有限的自我,與那位屬於無限的主相遇,建立一份有愛的關係是成長的目標之一。寫下這三篇文章為的是幫青年爭一口氣!
【向日葵之歌】默觀馬槽
文:羅芷芬 2011年及2013年的夏天,我曾到訪意大利的Greccio,踏足聖方濟建造第一個馬糟的地方。那時聽到聖人在馬槽中與主相遇的故事,為之動容。輾轉七年,驚奇的天主竟藉靜修院開放日的籌備賜予我經驗到方濟小兄弟一角,為主耶穌預備馬槽!
【速食神學】(109)誰是禮儀中的「主角」?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在禮儀中,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和人都參與其中。禮儀不是猶如宴會或派對,人能說出自己的主見,隨時更改流程。禮儀是一個行為。在這行為中,天主祝福人,人也祝福天主。
【聖言啟航】歡樂地準備自己 也讓有需要的人歡樂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的禮儀主題,有兩個。而且它們都很清楚地出現在今天的聖經選讀之中。先看讀經一。隨着古以色列民等到充軍巴比倫結束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美好的將來正在他們眼前展開。那些未曾放棄希望的人,終於等到他們的希望得以實現的一天。上主的神已降臨在祂的先知身上,而這位先知將會忠實地把慰勉、自由、釋放,以及上主恩慈的喜訊帶給上主的選民。
專訪紐曼樞機藝文館主任黃啟堯 期望藝文館成為心靈對談之地 實踐交流福傳真義
(本報訊)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下稱藝文館)今天(12月4日)隆重開幕。在過去數個月中,藝文館舉辦多項藝術與文化的活動,吸引不少教內外人士參與。本報有幸訪問藝文館主任黃啟堯小姐,講解藝文館的由來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