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向日葵之歌】默觀馬槽

文:羅芷芬

2011年及2013年的夏天,我曾到訪意大利的Greccio,踏足聖方濟建造第一個馬糟的地方。那時聽到聖人在馬槽中與主相遇的故事,為之動容。輾轉七年,驚奇的天主竟藉靜修院開放日的籌備賜予我經驗到方濟小兄弟一角,為主耶穌預備馬槽!

快到將臨期之際,我聯同兩名義工把一箱箱的材料送到靜修院。我們雖然對造馬槽一竅不通,但覺得能參與這個行動饒有意義。

設計師來了,感恩地說:「做馬槽這能力由家中培養,是我祖母開始教授給我和兄弟姊妹的。」從家人身上傳承到的能力,因着他的慷慨,成為我們的喜樂!「天主能豐厚地賜與你們各種恩惠,使你們在一切事上常十分充足」(格後9:8)。

八百年前,方濟做馬槽用的材料是活生生的公牛和驢子,而守護生命的設計師提倡的可算是另一類富有創意的「方濟靈修」!方濟擁抱萬物,設計師採用的則是棄置的廢物,例如用完的鷄皮紙、破碎的瓦盆和街市外的木塊等,而主透過他的創意把它們變成馬槽不可多得的材料。鷄皮紙噴上漆油後,反覆而不規則地摺疊,再鬆開成一塊有質感的紙,搖身一變成為朝聖的沙石路;破碎的瓦盆洗滌後,浸在用餐盆改裝成水池做出水口,把生命之河的水源源不絕的流向世界;而街市外被遺棄的木塊,經切割及打釘後,化身成蔭庇聖家的馬槽。

主除了歡迎這三種將被遺棄的材料外,祂更接納從大自然而來的禮物。花園裏的石頭、乾大葵葉、盆栽、砍伐的樹幹、泥沙、貝殼及遺棄的磚塊等等都被尋回,被使用,被展示。而最重要的,每種物料的獨特性被合併起來,成為一個承載聖嬰的馬槽。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瑪21:42)。這句經文此刻就活現在眼前!

公元1223年的12月,方濟得知聖誕臨近,懷念主耶穌誕生之情催迫他預備一個馬槽,邀請小兄弟們和村民合力找了一塊大石做祭台,又拉了一頭牛和一隻驢子。到了慶祝子夜彌撒當晚,村民拿着火炬下山,與眾人一起重温主基督降生的情境。方濟詠唱着福音,他那柔和甜美的聲音細微地滲透地包圍着山洞--包圍着眾人的心,就好像牧羊人當年在白冷馬槽裡感受到的暖暖愛意。當子夜彌撒禮儀去到祝聖聖體時,奇蹟出現了!小耶穌真實地臨現在大石祭台。方濟彎下腰,像西默盎一樣把嬰孩抱起。方濟、小兄弟和村民都看到天主,多麽甜蜜!

聖文德說:「我們越深入默觀祈禱,就越能感受到天主恩寵的果效,並越會在身外的受造物中看出天主。」我回到此時此刻的馬槽,默觀着每種材料的合成、每個工作人員的行動,也看到自己原是一塊破碎的瓦器,現今被主尋回、使用、展示。主,我的內心原也充滿雜物,但願也能將那些軟弱化成一個溫馨的馬槽,迎接祢的降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