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春生神父 西班牙道明會士聖劉方濟(S. Franciscus de Capillas聖方濟各.嘉彼來)神父不僅在福建閔東教會以身殉職,成為中國殉道的第一人,且因他的辛勤耕耘,在福安培育了中華第一朵貞花——陳子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江克滿神父合唱作品《嚶鳴》賞析
文:賀敬貽 澳門,一個中西方文化融合之城,乃西學東漸的關鍵之地。隨着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傳教士接踵進入這個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小城,天主教信仰便日漸傳播,逐漸與這個多元文化的城市相融。澳門也開始設立聖堂,天主教音樂文化開始在各教會禮儀和活動中得到群眾呼應和暸解【註1】。作為遠東最早的西式大學聖寶路學院(俗稱三巴寺),其設置的音樂課程與活動也充滿天主教教會禮儀的元素。而於1997年成立的非牟利音樂團體——澳門嚶鳴合唱團,在以推動歌唱藝術、培養音樂興趣的宗旨和基礎上,積極推廣本地聖樂,舉辦專場音樂會,錄製專題唱片等,為澳門的文化作出建樹【註2】,也對教會音樂的傳播發揮重要作用。
【速食神學】(177) – 無知如何影響良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談論過,良知不是一種感覺,而是理智作出的一個判斷。要作出判斷,理智需要資訊。缺乏資訊就是無知(參閱《天主教教理》第1790點)。 一個出於無知而行動的人該不該受到譴責呢?答案取決於他的無知是(1)可克服的無知或,(2)不可克服的無知。它們的分別是甚麼?
聖布蘭茲馬神父:殉道的新聞記者(1)
文:Lorenzo Carraro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5日)冊封十位新聖人,其中一位是來自荷蘭的布蘭茲馬(Titus Brandsma)神父(1881-1942),因他細小的身型,有着「小東西」的綽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新聞記者,和有着許多寶貴的教訓,去告訴今天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
印度首位平信徒封聖 天主教徒歡欣鼓舞
(天亞社訊)印度基督徒對國家首位天主教平信徒真福拉匝祿(Lazarus),俗稱德瓦沙哈耶姆(Devasahayam),在梵蒂岡被封聖感到非常高興。
五月傳統敬禮:堂區、學校、家庭的聖母加冕禮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世界各地許多堂區、學校和家庭在五月,特別是母親節前後,舉行聖母加冕禮,因為聖母是所有信徒的母后。聖母加冕是經歷多個年代的傳統敬禮。
【心遇聖言】治癒您的記憶,領受基督的平安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他(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14:26-27) 世界的平安,肯定是不穩定的:我們現時正面臨一場戰爭,而這戰爭有可能威脅全球的。
【聖言之光】臨別贈禮 平安常存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在這主日,禮儀一方面讓我們重溫上主日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徐徐讓我們預想到我們快將要面對的耶穌升天。禮儀既讓我們再次注意到基督復活所帶來的那徹徹底底的「新事」;但禮儀也要我們準備好,耶穌快要離開物質的世界。某程度上,在這主日,禮儀是要讓我們重新審視耶穌為我們留下來的臨別贈禮。
吸管下的掙扎者
文:余寶珠 「家裡很窮,孩子卻多,很想不要你!」母親淡淡然道。 「那為何我還在?」第一次聽到這事,我的驚訝程度不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但哥倫布大概是興奮得跳起來。 「吃涼粉、喝綠豆湯、甚麼寒涼之物都試,還想用藥(說不出甚麼來),但你就是不走。」我想起電影的第一幕,子宮內的胎兒奮力避開醫生的吸管。 「待得幾個月,我就想,我會否生一個怪胎出來,嚇得膽戰心驚!」母親說起來仍猶有餘悸。 「終於你出來了,當護士抱你來讓我看看,咦,這女娃娃倒可愛,我才放下心頭大石!」 感謝天主,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 * * * * * * * *
生委會維護生命電影《幸福的意外》正式上映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下稱生委會)本月7日至23日舉辦「維護生命系列活動」,並在上週六(14日)舉行《幸福的意外》(Unplanned)電影首映禮,邀請到澳門教區首牧暨生委會主席李斌生主教、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局長代表陳耀虹處長、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代表周佩玲主任、聖若瑟大學校長代表夏徽教授,以及一眾嘉賓主持啟動禮。首映禮儀式由主禮嘉賓手持象徵「基督的光」的蠟燭,與在場逾二百位來賓的手提電話燈,代表整個活動是由光明與溫暖的帶領下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