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 “La Guerre” (1864). Bartoli, Damien & Ross, Frederick C. (2010) William Bouguereau: His Life and Works p. 172.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今天,我們開始閱讀《舊約》中的第二個故事,迎接《聖經》中的第二對人物:加音和亞伯爾兄弟。讓我們先聽聽《創世紀.第四章》是如何引介他們的:「亞當認識了自己的妻子厄娃,厄娃懷了孕,生了加音說:『我賴上主獲得了一個人』。以後她生了加音的弟弟亞伯爾;亞伯爾牧羊,加音耕田」(創4:1–2)。 正如《創世紀》開篇的幾個故事一樣,這故事的引子中已藏有一些元素,讓讀者預料到故事中會發展出的矛盾。兄弟二人相較之下所產生的對比,正是這矛盾誕生的溫床【參:Brodie OP, Genesis as Dialogue, 152】。首先,憑推斷可知,母親所偏好的,是加音。假若大家是順着《創》的篇章來讀的話,就會發現,儘管上主已對生兒育女下了痛苦的懲罰(見:3:16),對於生育加音,厄娃仍然是甘之如飴的。何以見得?單從這兩節中便可見,她在談及加音時,連帶上主也提及了;反觀亞伯爾,她根本連話也懶得說。由此推估,亞伯爾彷彿是意外才有的,是不被(父)母所愛的那個兒子(the unwanted child),在成長期間一直活在加音的陰影之下。 兄弟二人在故事中——以至在父母心中——的份量,我們也可從他們名字的意思中推敲一二。「亞伯爾」,希伯來原文「héḇel」,正正就是《訓道篇》中「虛而又虛,萬事皆虛」(訓1:1; 12:8)中的「虛」、「虛度」(訓7:15)的「虛」,以及書中別處的「空虛」(訓1:14; 2:1, 11, 15, 17, 19, 21, 23; 4:4, 7, 16; 5:9; 6:2, 9, 12; 7:6)、「虛幻」(訓5:6; 8:10, 14, 15; 9:9, 11:8, […]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222) – 祈禱是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大哉信德的奧跡!』在宗徒信經中,教會宣認這奧跡(卷一);在聖事禮儀中,教會慶祝這奧跡(卷二),為使信友生活這奧跡,在聖神內師法基督,以光榮天主聖父(卷三)。所以這奧跡要求信友在與生活而真實的天主之活生生而親密的關係中,相信、慶祝、活出這奧跡。這關係就是祈禱(卷四)」(《天主教教理》第2558點)。
【利瑪竇】(15)-利神父與太監馬堂
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神父在中國傳福音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北上京城見皇帝,希望獲得皇帝頒布允許傳教的法令;故此,他北上京城的決心,始終未有改變。待他準備好進京呈給皇帝的貢品後,遂踏上了赴北京的路程。他在山東臨清遇到稅官太監馬堂,是皇帝安排監督的。臨清是進北京及南來北往客商的必經之地。由於這裡是交通重鎮,所以派駐在此地收稅的太監也是一個暴戾恣睢、凶惡橫暴之人,而且相當精明。
【速食神學】(221)-教理第四部分講及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我們之前談論過,宗教是結集(1)關於天主,人和世界的真理;(2)戒律、規矩,人應該如何對待天主、他人和世界和(3)儀式或禮儀,人如何朝拜天主。 我們可以用三組詞匯來概括它們:(1)信條(2)(道德)法規和(3)朝拜。
【心遇聖言】復活的基督是我們歸家之途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復活期第五主日 可負擔的房屋、樓價,是影響澳門的其中一個大問題。即使受新冠疫情影響,租金和樓價大幅回落,但澳門目前的房價仍然高企;對許多人來說,特別為年輕人而言,買樓置業的夢想仍被認為是一個烏托邦。政府已製定計劃,增加公共房屋及經濟房屋的項目,但仍需數年的時間才能落實有關計劃。
【朝聖者手記】每天「靈性旅程」的「維他命」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ómez) 譯:Conni Leung(Focolare) 基督徒的生活包含着倫理道德和精神的價值,與天主聯繫,也與他人和受造界息息相關。天主臨在於日常的生活,不是明天的,也不是昨天的,而是今天的。一天的每一刻都是我們手中唯一可掌握的。「此時此刻就是珍貴。」(聖女小德蘭)
他們的眼睛開了……我的眼睛開了嗎?
文:墨水 當我看完《路加福音》第24章第31節中「他們的眼睛開了」後,接着我在想:「我的眼睛開了嗎?」 回想五天的西安朝聖之旅,清楚記得來到西安的第二天,我們在南堂:聖方濟各天主堂參與感恩祭,踏入聖堂,我便坐在一名當地的教友旁,在不覺間我竟被她動聽的禱聲和歌聲吸引住了,於是我便慢慢地隨着她的節拍一齊誦念經文和唱歌。彌撒開始了,她輕柔地揭開經書和歌書與我一齊看,整個感恩祭的過程中彌漫着被愛的感覺。
【利瑪竇】(14)-李贄對利瑪竇的贊同
文:段春生神父 李贄與利瑪竇在南京的會面,其實是中西方兩位極具個性又勇敢的人文學者的相遇。從個性而言, 雙方都是極誠實的人。李贄的《童心說》講童心和誠實;利瑪竇的《交友論》講交友應有之真誠。從勇敢而言,雙方都令人欽佩。李贄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放棄豐厚收入且能繼續升級的官職,選擇退隱講學,實屬難能可貴;利瑪則自幼棄家修道,遠離故土,隻身來到華夏大地,為傳播主基督的福音,使人信奉基督,獲得靈魂的得救。從學識上,李贄是飽學之士,聞名遐邇,利瑪竇是著名傳教士,不僅精通哲學、神學、聖經、靈修等,更是一名卓越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
【聖經人物傳】亞當和厄娃:承受了犯錯的結果之後(下):失去樂園
Photo Adam and Eve: expelled from the Garden of Eden. From Armenian Evangelistery (1587)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兩期,我們先後回顧了男女二人犯錯獲罰之後所發生的件事,包括:男人命名女人為厄娃,以及上主天主為男女二人縫製皮衣的背後的意義。今天,我們終於會目睹故事的最後一幕,也就是他們失去了樂園,要離開的那一刻。
【速食神學】(220)-我們怎樣成為物質受造物的主人?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如果第六誡和第九誡引導我們怎樣恢復性「在起初」的真正意義和尊嚴(創1:1;參閱瑪19:4,8),那麼第七誡和第十誡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恢復人對物質世界的主權,並從財物的奴役中得到解放,就如「在起初」一樣。第七誡關注外在的行為,而第十誡專注在內在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