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利瑪竇】(14)-李贄對利瑪竇的贊同

文:段春生神父

李贄與利瑪竇在南京的會面,其實是中西方兩位極具個性又勇敢的人文學者的相遇。從個性而言, 雙方都是極誠實的人。李贄的《童心說》講童心和誠實;利瑪竇的《交友論》講交友應有之真誠。從勇敢而言,雙方都令人欽佩。李贄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毅然放棄豐厚收入且能繼續升級的官職,選擇退隱講學,實屬難能可貴;利瑪則自幼棄家修道,遠離故土,隻身來到華夏大地,為傳播主基督的福音,使人信奉基督,獲得靈魂的得救。從學識上,李贄是飽學之士,聞名遐邇,利瑪竇是著名傳教士,不僅精通哲學、神學、聖經、靈修等,更是一名卓越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地理學家。

利瑪竇與李贄的多次會面,都是在理智、平靜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這是兩個學者和兩種文明之間一種最正常和最平和的交流,一種友好心態支配下的精神和學術的切磋。

後來,利瑪竇回憶那次在南京文人集會,只有李贄一人「始終保持沉默」;裴化行說李贄「既不討論,也不辯駁」,都說明了李贄的理智、冷靜、謹慎和認真。會見期間,李贄對利瑪竇說「基督之道是唯一真正的生命之道」,又說「你們的天主教是好的」,可知李贄由衷地接受利瑪竇宣講的天主教。

李贄和利瑪竇的會面,給雙方都帶來了意料不到的成就。對利瑪竇來說,他從與李贄交往中發現了晚明中國有像李贄這樣超凡脫俗並具有西方知識分子氣質的人,也發現了人類理性在遙遠的東方,沒有被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泯滅了的一線希望,由此增強了他繼續向中國人傳福音的堅定信念。此外,通過李贄的引薦,利瑪竇成功地實現了北上面見皇帝並在北京紮根福傳的願望。

1610年,利瑪竇赴北京途中經過山東濟寧,正巧李贄也寓居於此,他和當時濟寧漕運總督劉東星是摯友。因為有了在南京三次會面的良好基礎,李贄理所當然的成為利瑪竇和當地官員之間的橋樑。他們又有了三次密切接觸。期間,劉東星和李贄替利瑪竇重新擬就了一份上呈皇帝的奏表,並分別給他寫了數封推薦信。利瑪竇後來慶幸說,這份奏表,尤其是這些推薦信,在北京「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李贄來說,通過與利瑪竇多次接觸,他也接受了天主教和西方文明的影響。這集中體現在他生前最後一部「發憤」之作《九正易因》之中。 《易因》初稿完成於李贄在南京會見利瑪竇之後。在濟寧二人再次會面與交流,這對李贄的精神思想也有很大觸動,以至於他竟在短短幾個月內將《易因》修改了一遍。李贄在《與友人書》寫道:「意其(利瑪竇)欲以所學易吾周孔之學,則又太愚」。這說明他已發現利瑪竇學說中有極寶貴成分。而在《易因》中,李贄有了一種新觀念,那就是平等。這種觀念在他那個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平等的觀念,正好來自於天主教的思想,人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

遺憾的是,李贄在濟寧與利瑪竇會面後不久,就被按上異端邪說之名治罪下獄,最終自刎而死,其著作也被列為禁書。而利瑪竇所宣揚的天主教,在那些文化保守主義看來也無異於異端邪說。在李贄被逮捕後,禮部也曾多次疏請遣還利瑪竇,只是由於皇帝喜好西洋的鐘錶,怕壞了無人修理,利神父才最終沒有被驅逐。晚明朝廷對李贄橫加迫害、對利瑪竇所傳播的天主教大加戒備,但對數學、物理學、製圖學、化學等自然科學卻不禁止,由是對推進現代科學在中國的歷史進程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重要作用,且為晚清樹立了學習和引進西方文明的新風氣。

在南京居住期間,利瑪竇通過瞿太素的幫助,結交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禮部侍郎葉向高、徐光啟等。此外,利神父經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魏國公,南京的最高軍事統領,以及一名太監。這些人在南京都是能呼風喚雨的人,認識這些人對於利瑪竇神父接觸上層社會的知名人士,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資源。

此外,被譽為「博物君子」的李日華(1565-1635) 在「贈大西國高士利瑪竇」一詩中,同樣表達了對利瑪竇由衷的敬仰之情:

雲海盪朝日,乘風弄紫霞。

西來六萬里,東泛一孤槎。

浮世原如寄,幽棲到處家。

那堪作歸夢,春色任天涯。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