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入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四)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5.信德經驗的特徵和條件 從之前所說這點來看,跟隨着天主奧秘的經驗是可能的。但要體會到天主,是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完成。它具有我們現時需要反省的某些特徵。天主的經驗不是以純粹的狀態或直接的方式中產生。它總是在信友的外在世界中生存或默想出來的。 5.1 透過有限世界的經驗來實現 以一個現象學作起點,也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被超越,人類對天主的經驗均透過有限的世界。內在的「我」對經驗主動作出貢獻,但所激發的不僅僅是內在的,而是部分來自於圍繞著我們的世界(有限和象徵性的),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世界)的經驗。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沒有「勝利」的尊威和光榮

文:梁展熙 耶穌顯聖容(甲年)   在教會禮儀的主日讀經編排,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以耶穌顯聖容為主題。既然如此,為何恰好在今天禮儀又會慶祝耶穌容貌改變呢? 其實,這慶節來源不明。在西方教會歷史中,只有到第九世紀中才有所記載。及至第十世紀,大部分教區都有慶祝這節日,只是所定的日子不盡相同,包括有每年8月6日。 在第七世紀自伊斯蘭教正式出現後,勢力不斷藉武力向外擴張,數世紀間一直與當時統治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有武力衝突。阿拉伯人先後取得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約即今土耳其)大部分土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27】質變!變了甚麼?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開始探索世界,在眾多發現中,最先知悉的是,事物一方面會變,但另一方面卻不會變。 為了道出因由,兩名哲學家決意對世界進行解釋,但從根本上看,他們的解釋是完全對立的。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公元前475)認為,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持久的(所謂「持久」在世上並不存在)。這世界,甚麼都在變,所有東西都處於「轉成(becoming)」的狀態,沒有狀態為「存在(being)」的。他提出:「人之所以不能踩進同樣的河流兩次,是因為踩第二次的時候,河流已經改變,人也已經改變。」這句比喻世事多變,今非昔比,「世事如棋局局新」的意思。

神學入門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3 十九和二十世紀 – 眾所周知,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神學的大部分處理和試圖解決人類對天主經驗的這個問題中,基督教的士來馬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對此作了決定性的影響。在士來馬赫思想的一個主要方面,也很大程度是取決於他的理想主義哲學,就是了解宗教經驗就是主觀的意識(對自己的意識)。當代的新教思想中,主觀經驗自此開始大受歡迎,並聲稱在信德主觀經驗中,已找到基督宗教真理的基礎。這真理也就是信友所接受的。 * 在新教世界中,齊克果(S.Kierkegaard, 1813-1855)是對這主觀主義的方式擁有唯一不同想法的人。為他而言,「主觀性的熱情」是指不讓人對天主之經驗的意識和慾望,降至人類概念上的知識與經驗。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司鐸聖職即是耶穌聖心的愛

文:陳繼容 根據聖教會的禮儀年曆,8月4日是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St. John Mary Vianney)的瞻禮。聖人1786年5月8日在法國的里昂(Lyons)出生,1859 年7月29日去世。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25年將維雅納列入聖品,並於1929年4月23日,欽定他為普世堂區神父的主保聖人。2009年,即聖人逝世150週年,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為了紀念這位聖善的本堂神父,宣佈自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隆重的耶穌至聖聖心瞻禮,亦是傳統上奉獻為司鐸的聖化的祈禱日那天,至2010年的同一日止,為「司鐸年」;目的為深化全體司鐸的內心,讓他們能夠在今日的世界,為福音作出更勇敢和更徹底的見證。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來自本篤十六世於「司鐸年」給司鐸的信中有關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的介紹。希望大家看後不但更了解這位聖人,也同時對天主教會的司鐸聖職,彌撒聖祭及告解聖事等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窺探到隱藏於這些聖事背後,天主對我們的大愛之餘,也學習像聖人一樣,努力過一個完美的基督徒生活。

神學入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 在基督宗教神學中對經驗的問題 作為神學中的一個具體課題,宗教經驗在十九世紀的「基礎與教修神學」論文中得到發揮。儘管自古以來在基督宗教的神學傳統中有不少先例,但這是一個主要出現在誓反教改革之後的問題。 3.1 直至十六世紀 – 聖奧思定對於經驗的神學有決定性的貢獻,就是對於神聖的超越性,但也包括人類的內修成長。對於奧思定來說,經驗並不是指走進一個人的內在,而是走進信德、以及信德蓋過同時又揭示說不出的奧秘。這與宗教心理學無關。有一道光出現並照亮了內心。聖奧思定明白到,天主所揭示的行動為照亮靈魂的親密之光的恩賜。信德帶領着人去體驗和到達神秘的視野。這種經驗和經歷就如等候室般,期待着享見天主的光輝。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26】十大基本存在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實體和依附體都是存有模式。但依附體也有不同的種類。亞里士多德指出了九種,所以,加上實體,一共有十大基本存在(希臘文為Κατηγορίαι)。我們今天會逐一列舉它們,當中在圓括號內還包括每個基本存在的希臘原文和相關的拉丁文翻譯。 十大基本存在包括:實體(ουσία/substantia);數量(ποσόν/quantitas)、性質(ποιόν/qualitas)、關係(προς τι/relatio)、何處(που/ubi)、何時(πότε/quando)、姿勢(κείσθαι/situs)、狀態(έχειν/habitus)、動作(ποιείν/actio)、承受(πάσχειν/passio)。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眾生皆重要4】允許死亡(Orthothanasia)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我們那垂死的朋友若望,患的是轉移型末期腦癌,他的醫生哥哥正協助若望……以人為本和身為一個基督信徒……去面對如此複雜的情況。因為安樂死(euthanasia)和壞的死亡(dysthanasia)都違背倫理,他哥哥便向他的弟弟若望提供了最後的一個選擇方案,便是 (orthothanasia):意即允許死亡或讓他去世。 Orthothanasia或允許死亡合乎倫理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失掉了心 怎保智慧?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希伯來傳統中,素有認為達味的兒子撒羅滿是人世間最有智慧的人。這說法的開端,就在今天的讀經一。一個晚上,上主主動出現,給他一個願望。他沒有為自己求甚麼,反而只求「一顆慧心,好能治理你的百姓及判斷善惡」。讀經一說上主大悅,允其所求。 問題是,究竟撒羅滿是否真的有智慧?真是一個為民而不為己的君王?他年輕即位時已建樹不少:把聯合王國分為十二區域管轄得井井有條(列上4:7-20)、分別建造了聖殿和他自己的皇宮(5:15-9:9)、大興土木建城造船(9:15-28)、並有說其智慧使得鄰國王侯心悅誠服(5:9-14; 10:1-13, 23-25)。他看起來像個明君。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十七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13: 44- 52   今天的福音,耶穌依舊使用了幾個比喻來談論天國。在第一個比喻中,耶穌將天國比喻為藏在地裡的寶貝。在耶穌的年代,銀行並不普及,只有富貴人家才能將貴重物品託人看管,以確保安全。一般的平民百姓只能將比較值錢的財產藏在地底下。有個人在一塊不屬於他的地裡,找到了一件不屬於他的寶貝,於是他高興地變賣所有的一切,買下了那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