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這個稅吏回到家裏,成了義人,而那個法利塞人却不然。」(路加 18: 9-14)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53)天主創造了惡?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當我們談及創造和天主的良善時,無可避免地,我們會探討惡這問題。為甚麼惡會存在?它來自哪裡? 首先,惡是指甚麼?很多人理解惡為某種「東西」。然而,聖多瑪斯認為「惡是短缺生來或自然應該有的善」(《神學大全》第1集,第49題,第1節)。它不是指存在某種「東西」,而是欠缺某種「善」的東西。而且,欠缺的「善」的東西是那東西所需要的(應該有的)。如果那東西不需要那善,這情況就不會被認為是惡。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 第四十一章:若翰加爾文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對很多人來說,若翰.加爾文(Jean Calvin, 1509-1564)是新教最偉大的神學家。有人甚至把他抬舉到僅次於聖奧斯定。對我們來說,排名是無關重要的。我們要談的是一個很多人信服的神學家。他在1509年7月10日生於法國的諾亞陽市(Noyon),而在1564年5月27日死於瑞士日內瓦。他本人並不認識馬丁路德,但與他同是十六世紀最知名的宗教改革家,其影響力是世界性和多達數世紀。他的極端理論震撼了教會,以致從她那裡分裂出去。
【論盡家庭】(3.6)雪糕 書包 大道理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各人要背負自己的重擔。(迦拉達書6:5) 難得有一天的假期,前往接兩個兒子小望和小頌放學,打算帶他們去吃雪糕,給他們一個驚喜。 到了幼稚園門外,離放學時間還有十分鐘。我遠遠地探望么兒小頌上課的情況,他正出現在課室窗口的中央。
【聖言啟航】持久的祈禱 不滅的信心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在以色列代代相傳的信仰傳統中,不乏天主彰顯大能的事蹟。今天的讀經一,即梅瑟藉他手下的領軍若蘇厄大勝阿瑪肋克人(以色列民世仇之一)的事件,即為一例。打仗期間,只要梅瑟握着「天主的棍杖」,在戰場上方高舉雙手,以色列就處於上風。但當梅瑟雙手下垂時,以色列就陷於劣勢。於是,梅瑟的隨從便把一顆大石移過讓他坐下,讓他不那麼費力;再由亞郎和胡爾托高梅瑟雙手,直到日落。那時,以色列民一方已取得決定性優勢。文中並沒有說明梅瑟高舉雙手的姿勢本身的意義是甚麼:為以色列祈禱;祝福以色列;還是在詛咒敵方。無論如何,既然梅瑟是天主的使者,那麼他的姿勢很明顯是讓天主的大能在這場仗中運行。這姿勢甚至代表着天主自己才是這場仗的司令。高舉雙手的姿勢本身,就表明了梅瑟與至高天主之間的關係。正如在答唱詠中聖詠作者所頌讚的:「我舉目向聖山仰望,我的救助來自何方?我的救助來自上主,祂創造了天地萬物」。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8: 1-8 路加福音就好像是一部「祈禱的福音書」一樣。在路加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祈禱以及教導門徒祈禱的次數,都遠比其他福音多出許多。今天,耶穌講述了一個耐心祈禱的比喻。比喻中有一位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的法官,還有一位可憐的寡婦。她失去了丈夫,少了家庭的支持。對那位不義的判官而言,他大可忽視寡婦的陳情,因為她既沒有權力,更沒有財產。但是這位寡婦和其他人不一樣,她堅持到底,絕不放棄。因此耶穌做出結論:如果連一個腐敗且無情的法官都可以被一位無助的寡婦所感動的話,那麼當我們這些被天主召選的人陷入絕望,不斷地向天主呼求的時候,天主也必會公義地應允我們的祈禱。
【速食神學】(52)天主的肖像和模樣以甚麼方式在我們身上展現?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天主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像,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創1:26-27)。沒有其它受造物也是這樣造成的。所以,在我們內,有甚麼讓我們成為天主的肖像和模樣?我們可以區分恩賜的三種層次:(1)本性的,(2)本性外的和(3)超性的。在這三個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到天主如何豐盛地祝福我們。
【論盡家庭】(3.5) 款待天使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 (希伯來書13:2)
【聖言啟航】天恩:白白得來,白白分施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厄里叟與納阿曼的故事,是今天讀經一的主題。但禮儀由於牧民的需要而只能把這故事截段,所以大家若有時間,最好應翻開聖經,把這故事細讀一番。為了更好地了解這段敘述,讓我先說明一下在納阿曼在走到約但河浸入河水之前所發生的事:究竟何以這個外邦人會想到去求見這位以色列民的先知,尤其是何以他會贈送一大批貴重的禮物(列下5:5)。納阿曼希望厄里叟單單用說話去醫好他,但厄里叟卻要求他在約但河中浸浴。雖然文中沒有明言,但厄里叟的用意明顯就是要表明,把人治好的,並不是厄里叟他自己,而是上主,以色列的天主透過約但河水把人治好(見7節)。納阿曼這位軍官,儘管氣上心頭,卻慢慢學會了聽從。既得治癒,致謝的時間自然到了:納阿曼再次向厄里叟奉獻有如獻給皇家的禮品。然而,厄里叟卻斷言謝絕,因為出手醫治的其實並不是他自己,而是天主本尊。不過,這段落最觸動人心的結尾還有後頭:得到醫治的,不單只是他的皮膚病(癩病),還有他在軍事力量上的自大。納阿曼在康復後,謝別厄里叟之前,請求要帶一些以色列土地的泥土回到敘利亞,好能在他自己的家鄉——敘利亞——朝拜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此外,納阿曼提前致歉在先,因為他身為國家軍官,他有些時候不得不要去朝拜敘利亞神——黎孟;厄里叟於是回答他說:「你放心去罷!」。換言之,於此,厄里叟體諒他的困難,天主會看得清他的真心。
【如何訓練教會合唱團】(3) 指揮的角色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在談論各種合唱團時,我們不得不提到指揮此一角色。這也是該要拿出來討論的,因為指揮有可能是每個合唱團最大的優點或最大的缺點。我認為指揮家的角色經常被誤解。人們認為指揮就像是決定音樂該如何演奏的獨裁者,且要合唱團員盲目跟隨。不,指揮是促進者,不是獨裁者。指揮家最重要的作用,並不是揮動手臂給出正確節奏,而是能夠聆聽,這是個重點。他不是要將個人的想法強加於二、三、四十名歌手身上,以得出所要演繹的結果;而是他要有能力在單一音樂場合中挑動每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