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幕非結束,而是信仰中的新開始天主教澳門教區舉行聖若瑟年閉幕典禮 (本報訊)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曕禮日,宣布由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隆重慶祝「聖若瑟年」,通過頒布《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紀念聖若瑟奉為普世教會主保150週年,藉此重申肯定聖若瑟的品德,並再次推動我們恭敬和效法這位低調而充滿熱誠的父親。天主教澳門教區上週六(4日)隆重舉行「聖若瑟年閉幕典禮」。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若瑟大學舉辦二十五週年慶典
培養澳門人才四分一世紀聖若瑟大學舉辦二十五週年慶典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上週四(2日)於青洲校舍禮堂舉辦二十五週年慶典,接近60位嘉賓出席,當中邀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先生、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歐陽瑜司長、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徐婷部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誌良博士,以及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為慶典進行主禮。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36/040/2021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九澳七苦聖母堂暫停對外開放 本年十二月一日開始,九澳七苦聖母堂進行維修,暫停向公眾開放,直至明年五月三十一日為止,請各位教友留意。 特此公告 秘書長 劉偉傑司鐸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氹仔嘉模聖母堂舉行聖母聖像出遊
(本報訊)12月8日(週三)是聖母無染原罪節,是澳門教區首要主保之一,各堂均舉行多台大禮彌撒。氹仔嘉摸聖母堂主任司鐸在8時45分的彌撒中指出,聖母瑪利亞能得到天主的寵幸和喜悅,全因她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除了是因為沒有罪惡外,更重要的是她全心傾向上主的人,瑪利亞由始至終,自她懂性開始,便明白到天主的愛……並決心一生奉獻給天主,不婚不嫁,為主效命。」
【心遇聖言】在荒野中尋找平衡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我們這個年代的特徵,就是經常在豐富情感(青年所尋求的「high」)與鬱悶時刻之間轉換。線上遊戲,令人興奮的活動,以及那些具刺激成份的「洗腦」音樂,卻發現自己很快便精疲力竭,心情很快變得低落。這個循環不停地重複。我們越覺得情緒高漲,我們越容易接着墮入情緒低落。
【聖言之光】萬福!充滿恩寵者!
文:梁展熙 聖母無原罪瞻禮 我們日常會誦念的《聖母經》的開首部分,就是出自今天的福音選讀。既然如此,就讓我們藉今日的機會,深入反思一下這篇經文開首句的神學及靈修意義。更重要的是,《聖母經》也教導我們,如何在尊敬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同時,不會輕視了她的人性(human nature)。
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茶會 重溫過去45年的使命與情懷
為散而聚四十五載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茶會重溫過去45年的使命與情懷 (本報訊)按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公署今年7月14日的通告(CN/14/018/2021),紅街市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上週五(11月26日)為最後一天運作,未來將更改其用途。在結束近半世紀使命之際,牧民中心上主日(11月28日)舉辦「為散而聚茶會」,讓不同年代曾參與中心各活動的朋友,再次聚首一堂。 當天下午三時至五時,牧民中心開放予大眾入內,並在不同位置設置短片播放、圖片集觀賞、《活流》刊物展出、茶點招待,以及重溫土風舞點滴和製作牧民中心襟章等,讓牧民中心朋友在相聚重溫在中心的成長、經驗,更在彼此閒話當年中,毋忘將如何認識自己、關懷他人,共融主內的成長經歷,承傳延續。
【速食神學】(155) –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司鐸嗎?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每個人都能成為司鐸嗎? 《天主教教理》第1577點表示:「『唯有受過洗的男性(vir),才得有效地領受聖秩』(《天主教法典》,第24條)。主耶穌選立了一些男人(viri)為組成十二宗徒的團體。宗徒們亦同樣簡選合作者繼承他們的職責【參閱谷3:14-19;路6:12-16;弟前3:1-13;弟後1:6;鐸1:5-9;羅馬的聖克雷孟(St Clement of Rome),Ad Cor. 42,4;44,3:PG 1,292-293;300】……教會認識到她已被主自己的這個選擇所約束。為此,讓女性領受聖秩是不可能的」【參閱若望保祿二世,MD 26-27;教廷信理部,宣言, Inter insigniores: AAS 69 (1977) 98-116)】」。
【澳青日2021】李主教:勿著重結果,在微小事上以愛作見證
教區青年年籌及青年委員會合辦「澳門教區青年日」主教:勿著重結果,在微小事上以愛作見證 (本報訊)為凝聚本澳的公教青年,青年委員會預備辦公室及教區青年年籌備委員會(青年年籌委),11月27日假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合辦「澳門教區青年日」,主題為「你起來,為你見到的事作見證!」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多位神長出席,大約70多位青年朋友參與。 大會當日首先與參加者玩破冰和熱身遊戲,及後由青委辦公室主任黃國良介紹「我們的十字架」的意思。他表示,由於疫情關係,原先的定向朝聖活動,改為「我們的十字架」前期藝術活動。他解釋,參加者早前經過校方派發物資,各人透過不同的顏色,為石頭畫出天主所賜的禮物,或各自心中「十字架」的意義,並收集青年們的石頭再加工:「我們將石頭噴上光漆,再為每塊石頭拍照並製作相框,期望能為參加者作一個紀念,因為他們可能以為這只是人生其中一個曇花一現的活動,但如果有一個紀念,日後可能令他們有這份十字架與石頭的回憶。」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七十二章:教會與科學(2)
文:Vitor Teixeira譯: 余漢釗 十七世紀是由基督信仰所操控的舊哲學系統瓦解的年代。亞里斯多德的體系是多年來的主要的哲學系統,以及科學的基礎。教會的學者在神哲學的領域上用的治學方法的是亞理斯多德的。但到了十七世紀,很多人開始質疑,亦即是對教會有了衝突。實證科學與神學亦即是教會之間的關係顯得非常緊張。實證科學開始取代神學成為了研究的標準。現代科學從這緊張關係中脫穎而出,不再是純理論性,而是建基於數學、準確、工具及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