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青日2021】李主教:勿著重結果,在微小事上以愛作見證

教區青年年籌及青年委員會合辦「澳門教區青年日」
主教:勿著重結果,在微小事上以愛作見證

(本報訊)為凝聚本澳的公教青年,青年委員會預備辦公室及教區青年年籌備委員會(青年年籌委),11月27日假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合辦「澳門教區青年日」,主題為「你起來,為你見到的事作見證!」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多位神長出席,大約70多位青年朋友參與。

大會當日首先與參加者玩破冰和熱身遊戲,及後由青委辦公室主任黃國良介紹「我們的十字架」的意思。他表示,由於疫情關係,原先的定向朝聖活動,改為「我們的十字架」前期藝術活動。他解釋,參加者早前經過校方派發物資,各人透過不同的顏色,為石頭畫出天主所賜的禮物,或各自心中「十字架」的意義,並收集青年們的石頭再加工:「我們將石頭噴上光漆,再為每塊石頭拍照並製作相框,期望能為參加者作一個紀念,因為他們可能以為這只是人生其中一個曇花一現的活動,但如果有一個紀念,日後可能令他們有這份十字架與石頭的回憶。」

及後,大會向各參加者派回各自設計的「石頭」以及「石頭的照片與相框」,再分成多個小組,由帶領者的帶動下,分享各自石頭的創作構思,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十字架」。黃國良又說,當天參加者大部分都是中學生,帶領者則是大專學生和在職青年,期望能做到「青年陪伴青年」的概念。

小組討論後,由青年年籌備委員會主席劉泳琹及望廈聖方濟各堂青年劉紀雋分享對「見證」的看法,並與李主教進行對話。劉泳琹表示,信仰是天主的一份邀請,但在過去三年的青年工作上,更能感受到「作見證」的困難之處:「如何將一份信仰給已經領洗的人已經很難,要如何將一份信仰分享給未有信仰的人,就更加難;但我覺得信仰是天主的邀請,如果相信天主並跟隨祂的話,雖然困難但祂也會陪伴你一起跨越。」

而劉紀雋亦分享自己也受到天主的邀請與帶領,從未領洗到成為教友,並在堂區帶領輔祭會八年,現在亦透過加入慈青的「慈愛青年」團隊,與其他青年一起作線上福傳,期望能在不同的團體中,繼續為信仰、為天主作證。

李主教表示,我們經常感到「作見證」很困難,主要是因為我們經常著重於結果,但「作證」並不需要在乎結果。他解釋,我們最重要是以愛天主及愛近人的心,以言以行去分享我們的信仰,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其餘的便交由天主去做。主教又鼓勵青年,要先從自己的家庭開始,以最大的愛心先關心家中的長者,在微小的行動上——例如:問候、洗面、推輪椅或餵食等——關心他們,這已是最佳的見證。

被問到為何會「放手」讓青年在過去三年的工作,李主教表示十分希望青年能放膽和自發性地組織活動,自己(主教)和教區只是一個陪伴青年的角色,亦渴望青年能陪伴着其他教會內外的青年。主教又表示,在過去三年的青年年籌委的工作裡,他十分高興能看到青年年籌委各成員的成長,在每次參與青年的活動——特別在去年舉辦的競技日——時,都會看到委員們對青年的付出與堅持,每次過後都十分感動。

與主教對話後,由陳栢霖修士的帶領下舉行祈禱禮,透過默想聖言及詠唱歌曲,參加者在靜默中與耶穌交流、在禱告中發掘天主對各自的邀請;然後,參加者帶着自己繪畫的石頭,「釘」在十字架上,成為真正屬於「我們(澳門青年)的十字架」,亦喻意着匠人棄而不用的基石,反成為屋角的基石。(參閱瑪2:43)

有參加者表示,一開始並不知道石頭的用處,更不知道最後原來需要交回石頭、並放在十字架上,「我以為設計完石頭,大家只是說說為何這樣設計,或交換石頭作禮物,誰知原來最後掛石頭在十字架上。」

另外也有參加者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作證十分困難,甚至會將自己的信仰隱藏、不敢讓同輩知道:「本身都覺得見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今天聽到不少人的分享,發現都不算是很難的事,最重要的是先做好自己。」

被問到在整個活動的得著,有參加者認為見證就是從家中做起:「今天我學懂兩個字,就是:見證。這兩個字好像不算太難,但自己也能做到,如果自己想做便能做到;特別要在家中多幫忙,從處理日常家務中開始做起。」

祈禱禮後,為感謝青年年籌備委員會在過去三年的工作和奉獻,李主教向各青年年籌委委員頒發感謝狀;同時,亦正式宣布澳門教區青年委員會的成立,並向青委神師團及新委員頒發委任狀,為期三年。大會亦透露,明年將會有樓高三層的青年中心,將設置多個活動室、舞蹈室、「Band房」等空間,期望能成為青年的聚集之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