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卅一主日
從今天起到禮儀年的結束,彌撒讀經的主題及角度都有一百八十度的轉向:從基督門徒之道轉為聚焦於天主的作為。今天,禮儀讓我們看到,天主把由祂所創造的整個宇宙的光輝都放在我們眼前;由祂所召集的基督徒團體的聚會慶典,以及由祂所賜予的救恩的祝福。禮儀並讓我們透過聖詠作者所留下的讚美詩,來向天主作感恩和讚美。
在澳門,我們已開始感受到秋高氣爽的愉悅。季節更迭的時間,確實是讚歎我們所身處的大自然的美妙的好時機。溫度、濕度、風力的變化,都反映出造物主的無邊無際的想像力。也許最使人驚奇的便是世界上每個部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再微小的人、事、物,都有着他們存在與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每個人、事、物都或多或少在依賴着其他的人、事、物。無論任何人、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都值得天主的照顧和仁慈。某程度上,天主的神都在透過整個宇宙中的某一個角度和某人、事、物來彰顯出祂的臨在。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宇宙、這世界,以及這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之所有能夠繼續生存,或多或少都依靠着這大自然中生命的力量,都依靠着每代人的創意和努力。
教宗方濟各在通諭《願祢受讚頌》中說:「天主聖三是彼此共存(subsistent)的關係,世界按照此天主的模式被創造,是一種關係網絡。一切受造物歸向天主,而也依次歸向其他受造物,以致我們因而發現,整個宇宙內有無數恒常且隱祕的關係交織串連。我們不應只驚訝於受造物之間無數錯綜連繫的關係,也應發現我們自己達致圓滿的答案。當人越成長,越成熟,就越有聖德,他或她就進入某種關係中,走出自我,而與天主,與他人及與受造物生活在共融的關係中。如此,人們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享有那天主聖三的動力,即早已於受造時銘刻在他們內的動力。萬物的互有關連,使我們發展出全球性精誠團結的靈修精神,它原是湧自天主聖三的奧祕」(第240號)。
善待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hospitality)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當我們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我們同時是在向別人揭示我們真正的自己,別人會看出我們的品味和我們所做的選擇。我們與別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邀請別人進入我們的世界,進入我們的人生之中。我們是在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轉而為別人的需要和感受而付出。透過與別人交往,我們逐漸把陌生的人化為朋友甚至知己。
耶穌不僅願意接納匝凱與祂交往,祂甚至主動地要求要往他家裏去作客。但換句話說,耶穌反客為主,是祂邀請匝凱進入祂的生命,進入一段與祂友好的關係之中。藉着這樣做,祂揭示出天主的愛是不設界限的。透過與這個以不為人所接納的方式來賺錢的人建立一段友誼,耶穌把匝凱轉化為一個全心懺悔,並徹底地改變他自己人生的人。
教宗方濟各在他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中作出了這樣的一份邀請:「我邀請各地所有的基督徒,在此時此刻與耶穌基督重新相遇,或者至少以開放的態度讓祂與你們相遇;我也請求你們所有人堅持每天這樣做。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認為這一份邀請對於他或她是無關重要的,因為「主已將喜樂帶來了,人人有分」。凡大膽嘗試的,上主不會讓他失望;每當我們向耶穌走近一步,便意識到祂已在那裡,張開雙臂迎接我們。……祂親身給我們樹立榜樣:寬恕我們七十個七次。祂一次又一次把我們扛在肩上。任誰都不能奪走我們的尊嚴,那是祂以無邊無際和永不言棄的愛所賦予的。祂的柔情從未叫人失望,而且總能讓我們重獲喜樂,祂使我們能夠抬起頭來,重新振作。讓我們祈求不要疏離耶穌的復活,不管發生甚麼事,永不放棄。還有甚麼比祂的生命更能催迫我們前行!」(第3號)。
天主的慈悲就在於祂向我們承諾,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在這未來,救恩的所有祝福都終會實現。我們就好像匝凱一樣,我們都得蒙主的呼召,都獲邀敞開自己的心來迎接主的到來,同時,祂正在向我們伸出雙手,讓我們接納祂要與我們交往的至誠之心。我們每個人都有着一個美好的將來,我們都可以擺脫過去的包袱和糾纏。這正是驅使着我們以聖詠作者的禱辭在一同祈禱的原因:「上主,我要每日讚美你,不斷頌揚你的名。……上主對自己的一切諾言,信實不欺;上主對自己的一切受造物,聖善無比。凡跌倒的,上主必要扶持;凡被壓抑的,上主必使他們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