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Anyone》是90後的美國女唱作歌手Demi Lovato的作品,她曾有一段長時間與成癮和抑鬱症對抗。這首歌於2018年錄製,就在她吸毒過量險致死亡的前四天。康復後,就在2020年1月26日,她選擇在第62屆格林美頒獎典禮(62nd Annual Grammy Awards)上演唱這首歌,亦是她自從過度吸毒後的首次公開演出。
這首歌的歌詞首先描述了她的孤獨和絕望:「我試着與我的鋼琴對話/我試着和我的吉他對話/我與想像力對話/向酒精傾訴/曾訴說我的秘密,直至我的聲線疼痛/厭倦了空虛的對話/因為沒有人再聽到我的聲音……沒有人再聆聽我/當我祈禱時,我自覺很愚蠢/那麼,為何我還要祈禱呢?/若沒有人在聆聽……」
但在如此絕望的句子後,這首歌以一個令人心碎的祈禱、一個呼喊作結:「任何人,請賜我某人(anyone)/主,這裡有某人嗎?/我真需要有一個『誰』(someone)……」
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類似的呼嘁。我們都需要一個一個「誰」:一位能真正理解脆弱與孤獨的「誰」、一個在我們掙扎奮鬥時能陪伴我們身邊的「誰」。而這個「誰」需要是真實的,並不是我們憑空想像的「誰」,正如Demi Lovato所表達的那樣。針對這種深層次的絕望, 若天主只被貶至抽象的概念或複雜的倫理規則,那一切也是徒然的。
我想象匝凱這位嚴厲的稅吏,心裡也有同樣的需要、呼喊和祈禱。我們在本主日福音(路19:1-13)中聽到他的故事。明顯地,匝凱擁有足夠的權力和財富來享受生活。在現實中,他可能會感到一種空虛,而這份空虛應該無人、無物能填補,即使是那些認為他不潔、不能被救贖的虔誠宗教人士也不能填補。但是那天,儘管他擁有很高地位,但個子矮的匝凱並不羞愧地爬上一棵桑樹,全為一睹耶穌的風采。或許在他的內心,也有同樣的祈禱迴盪:「任何人,請賜我一個「誰」/主,這裡有某人嗎?/我需要一個「誰」。確實,那「誰」就是耶穌。
只需要一眼,耶穌就看透到匝凱的心,更聽到他內心的禱告,而匝凱亦欣然接受了耶穌的邀請:「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他覺得耶穌與其他人不同,他的眼光遠遠超出他的衆多罪過和錯誤,而他更新的自己亦最終能出現。一個不同的未來,是有可能的。
我們都知道故事餘下的部分。耶穌甚至不需要責備他或警告他需要彌補自己的罪過。匝凱自己被天主的慈悲所感動,而成為憐憫他人的人:「主,你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耶穌則總結道:「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是亞巴郎之子。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被耶穌改變的人,一個終於找到天主的恩寵和真正自己的人。那麼,新的生活才真正成為可能的。
但是,若這福音只是過去的一個故事,那麼對於解決我們各自的孤獨、回應我們絕望的呼喊,便沒有大的幫助。作為匝凱,我們也需要在「今天」遇到那位「誰」,一個有血有肉的「誰」,以耶穌同樣慈愛的目光注視我們,這目光能擁抱我們所有的痛苦,以及開啟更好的將來。
這就是為何耶穌繼續通過教會——祂的奧體——與所有不同時代的人相遇,這個教會就是由真實、具體的人(如我和你、像匝凱一樣)組成。有時候,我們的生命也曾經歷過天主慈悲的轉化力量,因為「某人」以耶穌的憐憫姿態去注視我們、擁抱我們。這「某人」可能是我們的家人、老師、朋友、同事、醫生,甚至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遇上的一個普通基督徒。我們的內心在他們身上認出了耶穌。如果我重新回顧我的生命,我知道這些「某人」曾拯救了我,以免我迷失。
基督宗教不僅是過去事件的回憶,或是對某些教義的重複;基督宗教是一個可能性,去給予我和所有人,不論生活多麼悲慘,透過見證基督的人之言行和選擇,就在這裡、就在此刻去經驗基督的臨在。
我知道教會是由罪人組成,正如我、正如匝凱一樣。但同時請睜開雙目,耶穌今天可能藉着「某人」與你相遇。不要停止相信這一點。誰知道呢?今天,你甚至可能成為那些絕望者的「誰·」,他們可能透過你這個「某人」經驗天主的慈悲。也請相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