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在上主日,禮儀藉保祿書信呼召我們去為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作見證;而這主日,禮儀則讓我們嘗試更深入地了解這箇中的意義,以為這信德的奧蹟對我們人生的價值。耶穌的死亡,看似是徹底的失敗;基督的復活卻最終克勝了祂的死亡。看似是詛咒般的事,最終反而成為了祝福。
根據保祿的教導,透過信德和洗禮,我們已與基督的死亡和復活合而為一了。與基督在一起的我們已死於罪惡;與祂在一起的我們已復活,並得新生。誠然,人生的起起跌跌、變幻莫測很可能會令我們忘記了這一點。我們也許更願意過一個與過往一樣、沒任何轉變發生過一樣的人生。可是,真是這樣的話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我們的人生成了空洞的;我們的信仰成了虛幻的;這樣的話,我們便真的成了可憐人。然而,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定可活出基督新信仰帶給我們的新的明悟,並在我們所遇上的人、事、物中看到天主的手在運籌帷幄。只要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意識到我們已死於罪惡,並已活在一個更新了的、已然轉化了的生命,我們的人生便可映照出這奧蹟的光芒。人總是渴望以肉眼來確認證據,我們人生已得到基督恩寵所轉化的證據。可是,這證據只能在我們如何活出我們每天生命的方式中找到。假若我們否認我們已經死而復活的話,我們便否認了基督的復活。保祿宗徒今天所強調的是,上述此兩者二而為一,不可分割。換句話說,保祿不僅只是要求我們活在基督復活的信仰之內,更要求我們去活出基督的復活。
至於我們怎樣才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基督復活的信仰呢?在今天的禮儀選讀中,耶肋米亞和先知以及耶穌的話都能夠為我們帶來一點啟示。他們都要求我們,要超脫此世以自我為中心的此世生活的所謂原則。按這世界的所謂法則:付出,講求的是回報率;假若我們也只是這樣思考我們信仰的本質——基督信仰也只是,對基督信實便得祝福,對祂不信實則得詛咒——則我們也屈從於此世的『等價交換』了……耶穌和耶肋米亞的話可能給予我們類近的印象,但這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所使用的說話方式,是古以色列—猶太人的智慧文學風格而已:也就是,以貼地的方式,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的感知來作切入點。他們今天說話的中心思想,一以蔽之,就是:人的行為與它所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隨機任意的;相反,事情的結果就是順着人當初的行為本身自然而然所帶來的。
不過,藉着與基督一同死亡以及與祂一同復活,我們的生命已得到全然的轉化更新,並要學習越脫單單以上述的方式來思考世間人情。身為基督徒,我們要學會信靠上主,相信天主的做法,儘管我們未必每每都能夠明白和理解箇中的奧秘。在經歷過死與新生之後,我們看待人生的準則自然也要煥然一新。
當我們從這嶄新的角度來看來世事人情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貧窮的人、現今挨餓的人、現今哀哭的人、那些被拋棄以及受盡侮辱的人,其實都是有福的人。這在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體系中不幸的一群,那些被戰亂波及以及因人生高低起跌而變得脆弱和容易受傷的人,只要他們信靠天主,最後終將得到天主的祝福。現在他們看似被人間世界所拋棄,但只要他們充滿信德,他們終將承受天國的產業。相反,此世的財富和逸樂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福樂。因為它們有可能會遮蔽我們的心目,使我們看不清人生的真正價值為何,甚至妨礙我們死於罪惡而活於基督。
其實,說到底,主宰我們終將有福還是有禍的,非貧更非富;而是無論我們或貧或富,是否都願意全心跟隨基督。這就是復活基督的嶄新信仰帶給我們煥然一新的明悟:正如一棵樹要結實纍纍,靠的在地底下滋養着樹根的活水源;同樣,基督徒生活要豐盛,靠的正正就是對基督的死與復活的活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