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復活節守夜禮儀中九篇讀經的意義】讀經二:信德、犧牲、復活

文:陳繼容

讀經二:《創世紀》22:1-18

亞巴郎從命獻獨生子 主題:信德、犧牲、復活

這些事以後,天主試探亞巴郎說:「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天主說:「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地方去,在我所要指給你的一座山上,將他獻為全燔祭。」亞巴郎次日清早起來,備好驢,帶了兩個僕人和自己的兒子依撒格,劈好為全燔祭用的木柴,就起身往天主指給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亞巴郎舉目遠遠看見了那個地方,就對僕人說:「你們同驢在這裏等候,我和孩子要到那邊去朝拜,以後就回到你們這裏來。」亞巴郎將為全燔祭用的木柴,放在兒子依撒格的肩上,自己手中拿着刀和火,兩人一同前行。路上依撒格對父親亞巴郎說:「阿爸!」他答說:「我兒,我在這裏。」依撒格說:「看,這裏有火有柴,但是那裏有作全燔祭的羔羊?」亞巴郎答說:「我兒!天主自會照料作全燔祭的羔羊。」於是二人再繼續一同前行。當他們到了天主指給他的地方,亞巴郎便在那裏築了一座祭壇,擺好木柴,將兒子依撒格捆好,放在祭壇上的木柴上。亞巴郎正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時,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對他喊說:「亞巴郎!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使者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傷害他!我現在知道你實在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亞巴郎舉目一望,見有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中,遂前去取了那隻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亞巴郎給那地方起名叫「上主自會照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山上,上主自會照料。」上主的使者由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我指自己起誓——上主的斷語——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降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你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降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解釋:對於今晚為慶祝主基督的復活而聚集一起的教會來說,選這篇讀經可以說最適合不過。大家對這段經文都很熟識,這段經文最重要思想是「犧牲」:sacrifice。從聖經和禮儀的角度看,「犧牲」是一個最重要的「典型」:type。這「典型」的重要性要強調的,不僅是亞巴郎的信德,還要求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毫不遲疑地接受天主可能加給我們的痛苦這教導。然而,從今晚所舉行的禮儀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的含義,卻遠遠超過以上所說的意思。

《致希伯來人書》中有一段話,恰好指出了亞巴郎從命獻獨生子這事件所包含的雙重意義。首先,亞巴郎心中對天主的信德,他知道天主有使人從死者中復活的能力,於是最後他並未失去依撒格(參看希11:19)。其次,依撒格這位獨生子的犧牲,使我們聯想到天主聖父的獨生子的犧牲,而依撒格最終免於一死,這也使我們想到主耶穌的死而復活。

所以,聖教會透過這段經文,邀請那些正在等候領受聖洗聖事的候洗者,要以一種無條件的信德接受天主,而他們即將要領受的聖事,會帶給他們這種無條件的信德。他們之前因聆聽福音的宣講而獲得的信德把他們帶進聖洗聖事。今夜他們所領受的聖洗聖事,會把那出自聖神的工作的信德,再注入到他們心內。

因着這個信德,那些候洗者相信主耶穌的死不但能夠有效地拯救人類,主耶穌的死也同時是對天主聖父的旨意的聽命服從,與亞當的違命剛好是個對照。因着這種信德,他們也相信復活,即是他們會出死入生。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天主與人所訂立的盟約的結果,這是為甚麼亞巴郎一直被稱為信德之父。

因此在本質上,亞巴郎獻獨生子這篇讀經有很強的逾越節色彩。一方面指出一種對天主的旨意無條件的服從,甚至犧牲自己的獨生子。另一方面,這篇經文也讓人看到,犧牲故然指向死亡,可是在最盡頭出現的,卻是生命,和一個民族的得救。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