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新型肺炎疫情一週內蔓延至全球,令各國現正面對疫情。世界衞生組織週三(11日)宣布,新型肺炎在中國以外病例於過去兩週升幅超過13倍,已出現全球大流行,是繼2009年甲型H1N1流感後宣布的大流行疫症 。
Day: March 13, 2020
耶穌會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區議會為喀麥隆呼籲和平
(梵蒂岡新聞網訊)耶穌會非洲及馬達加斯加區議會(JCAM)高級長上發表一份新聞聲明,呼籲為在喀麥隆講英語的西北區和西南區實現和平展開包容性的對話。
教宗方濟各:優先考慮敘利亞的非人道處境
(梵蒂岡新聞網訊)九年後,敘利亞戰爭仍在繼續,尤其是該國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地區。教宗方濟各上主日(8日)在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時,再次為敘利亞發出呼籲。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54) 約瑟夫主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約瑟夫主義(Josephismus)是一套政治宗教理論體制,主張政教合一,該名稱源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Joseph II, 1765-1790)。其實約瑟夫主義是加利岡主義的奧地利版本。其主要的特點是徹底改變教會與國家的關係,當然說的是奧地利政府,是它在其國土內領導宗教政策而不受教廷的干預及指派。法國加利岡主義是約瑟夫主義的啟示,其政治背景是啟蒙運動(Illuminismus)盛行時期的專橫主義。當時奧地利的社會政治環境並非強大或正面的,因為帝國正在衰落,而路德派控制的普魯士則穩步發展。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所統治的國土逐漸瓦解,故迫切地需要皇室法令來統一及加強中央統治。因此,在宗教方面,要規劃一種政策來協調皇帝與緊隨教宗的地方教會領導人,如樞機主教,主教和修院院長等人之間的權力。
【復活節守夜禮儀中九篇讀經的意義】讀經二:信德、犧牲、復活
文:陳繼容 讀經二:《創世紀》22:1-18 亞巴郎從命獻獨生子 主題:信德、犧牲、復活 這些事以後,天主試探亞巴郎說:「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天主說:「帶你心愛的獨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地方去,在我所要指給你的一座山上,將他獻為全燔祭。」亞巴郎次日清早起來,備好驢,帶了兩個僕人和自己的兒子依撒格,劈好為全燔祭用的木柴,就起身往天主指給他的地方去了。第三天,亞巴郎舉目遠遠看見了那個地方,就對僕人說:「你們同驢在這裏等候,我和孩子要到那邊去朝拜,以後就回到你們這裏來。」亞巴郎將為全燔祭用的木柴,放在兒子依撒格的肩上,自己手中拿着刀和火,兩人一同前行。路上依撒格對父親亞巴郎說:「阿爸!」他答說:「我兒,我在這裏。」依撒格說:「看,這裏有火有柴,但是那裏有作全燔祭的羔羊?」亞巴郎答說:「我兒!天主自會照料作全燔祭的羔羊。」於是二人再繼續一同前行。當他們到了天主指給他的地方,亞巴郎便在那裏築了一座祭壇,擺好木柴,將兒子依撒格捆好,放在祭壇上的木柴上。亞巴郎正伸手舉刀要宰獻自己的兒子時,上主的使者從天上對他喊說:「亞巴郎!亞巴郎!」他答說:「我在這裏。」使者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傷害他!我現在知道你實在敬畏天主,因為你為了我竟連你的獨生子也不顧惜。」亞巴郎舉目一望,見有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中,遂前去取了那隻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亞巴郎給那地方起名叫「上主自會照料」。直到今日人還說:「在山上,上主自會照料。」上主的使者由天上又呼喚亞巴郎說:「我指自己起誓——上主的斷語——因為你作了這事,沒有顧惜你的獨生子,我必多多降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你的後裔必佔領他們仇敵的城門;地上萬民要因你的後裔蒙受降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復活節守夜禮儀中九篇讀經的意義】讀經三:過真正的紅海
文:陳繼容 讀經三:《出谷紀》14:15-15:1-18 過紅海 主題:今夜我們真正的在過紅海 上主向梅瑟說:「你為甚麼向我哀號,吩咐以色列子民起營前行。你舉起棍杖,把你的手伸到海上,分開海水,叫以色列子民在海中乾地上走過。你看,我要使埃及人的心硬,在後面追趕以色列子民;這樣我好在法郎和他全軍,戰車和騎兵身上,大顯神能。我向法郎,向他的戰車和騎兵大顯神能的時候,埃及人將會知道我是上主。」在以色列大隊前面走的天主的使者,就轉到他們後面走,雲柱也從他們前面轉到他們後面停下,即來到埃及軍營和以色列軍營中間;那一夜雲柱一面發黑,一面發光,這樣整夜軍隊彼此不能接近。梅瑟向海伸手,上主就用極強的東風,一夜之間把海水颳退,使海底成為乾地。水分開以後, 以色列子民便在海中乾地上走過,水在他們左右好像牆壁。隨後埃及人也趕來,法郎所有的馬、戰車和騎兵,都跟着他們來到海中。到了辰時末更,上主在火柱和雲柱上,窺探埃及軍隊,使埃及的軍隊混亂。又使他們的車輪脫落,難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說:「我們由以色列人前逃走罷!因為上主替他們作戰,攻擊埃及人。」上主對梅瑟說:「向海伸出你的手,使水回流到埃及人、他們的戰車和騎兵身上。」到了天亮,梅瑟向海伸手,海水流回原處;埃及人迎着水逃跑的時候,上主將他們投入海中。回流的水淹沒了法郎的戰車、騎兵和跟着以色列子民來到海中的法郎軍隊,一個人也沒有留下。但是以色列子民在海中乾地上走過去,水在他們左右好像牆壁。這樣上主在那一天從埃及人手中拯救了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看見了埃及人的屍首浮在海邊上。以色列人見上主向埃及人顯示的大能,百姓都敬畏上主,信了上主和他的僕人梅瑟。
傳頌主愛至萬代(14)
文:阮美芬修女 在準初學院的蜜月期,生活充滿平安與喜樂,每天學習適應修院的生活——嚴謹有序的作息時間及生活方式(50年前,還是梵二前的方式!)為我最難適應的是完全守靜默,每當需要與另一位修女談話,就要到樓梯間指定的地方低聲交談,任何其他地方都是不許談話的,與修女碰面時也不會打招呼。剛開始時,遇見修女,雖然不能作聲,我都會以微笑點頭打招呼,但對方竟然没有反應,眼光投向地上,匆忙擦身而過,使我驚愕不已,我腦海產生了疑問:「難道修道生活是這樣的嗎?我曉得的方濟喜樂及友愛生活在哪裡?」令我不安的另一現象,就是我們不可以問問題或表達自已的想法,衹是服從。習慣了思考分析、籌劃及以不同方式去辦事的我,特別難適應。在進修會前,我曾聽過絕對服從和嚴守靜默,但到要在生活中實踐時就要求我以信德、為愛天主而遵行。
【聖言啟航】活水之源
文:梁展熙 甲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水,是維持人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講述的都是人需要水,但求的人的態度不同,他們得到的也就不完全一樣。然而,在兩幕之中,我們都感受到天主——生命之泉——都渴望人得到生命。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三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4:5–42 今天的讀經的主題是「水」。福音的一開始,我們看到耶穌真正的面貌,又累又餓又渴的出現在一位撒瑪黎雅婦人面前。耶穌常常在福音中用各種方式提醒我們:其實祂充滿人性,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需要。從福音中我們得知,撒瑪黎雅和猶太人是對立的族群,但耶穌並沒有避開他們,反而說要賜給他們活水。那名婦女因此質問耶穌甚麼都沒帶,還要向她討水喝,更不懂耶穌口中的「活水」到底是甚麼意思。這名撒瑪黎雅婦女希望以後永遠都不用再辛苦汲水,但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永生的泉源,是超越一切物質的活水。
【速食神學】(71) 誰是假基督?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耶穌逗留了四十天之久——好讓門徒自己能證明耶穌真的從死者中復活了。然後祂回歸天家。 「耶穌說完這些話,就在他們觀望中,被舉上升,有塊雲彩接了他去,離開他們的眼界。他們向天注視着他上升的時候,忽有兩個穿白衣的人站在他們前,向他們說:『加里肋亞人!你們為甚麼站着望天呢﹖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到天上去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宗1:9-11;參閱16:19;路24:51;若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