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人工受孕的代價

文:岑雅妍醫生 澳門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 生命的誕生實在是很奇妙。從醫學角度上來看:正常的受孕條件,必須具備正常成熟的卵子,活躍及數量正常的精子,卵子與精子於正確的輸卵管位置內遇見及結合,形成受精卵後順利地到達已充分準備好的子宮內膜處著床,繼續分裂發育成為胎兒,如果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可能會造成不孕。 「是否有卵巢就一定有排卵?是否有射精就一定有含有發育成熟的精子? 即使卵子及精子相遇及著床了,懷胎十月是否就能順利誕下嬰兒?」答案當然是非也!其實背後還涉及一個複雜的系統 – 內分泌系統。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寬恕是基督徒的希望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週三(9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希望為主題,強調天主的寬恕是希望的動力:「耶穌是為了罪人而走到十字架上,而非為完美的人。」 週三當日的彌撒福音,講述耶穌應邀到一個名叫西滿的法利塞人家中坐席,一個婦人跪在祂面前,給祂的雙腳抹上香液。耶穌寬恕了這婦人的罪。這個場面引起在座者的極大憤怒(參閲 路7:44;47-50)。教宗解釋,在那時代的觀念,聖者與罪人、純潔和不潔之間的界線,應是黑白分明。但耶穌的態度卻不同:「耶穌自從在加里肋亞開始祂的使命起,就一直接近癩病人、附魔者,以及所有病人和邊緣人士。這種行為很不尋常,乃至耶穌這種對被排斥者和『賤民』的同情,日後則成了祂同時代的人最為不安的一件事。哪裡有人受苦,耶穌就為他解難,把他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聞簡訊

教宗發布八月份祈禱意向:為藝術家祈禱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發布八月份的祈禱意向,呼籲全球信友在本月特別為藝術家祈禱。 本月的意向短片十分精簡,顯示大自然中彈奏樂曲的藝術家。教宗解釋,所有的藝術都能展現信仰的美好,並同時宣示天主造化的壯麗:「因此,每當我們讚賞一件藝術作品或一個大自然的奇觀,我們會發現如何一切都向我們訴說關於祂和祂的愛。」 他又說,這些藝術家,特別是我們時代的藝術家,透過他們的精巧創作,都可以幫助所有人發現造化的美;換句話說,透過他們的努力創作,人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天主。 教宗自去年一月起為每個月的教宗祈禱意向發表視頻訊息。教宗祈禱全球網絡受委託負責製作這些視頻訊息,並加以推廣,以提升急需祈禱的意識。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沒有「勝利」的尊威和光榮

文:梁展熙 耶穌顯聖容(甲年)   在教會禮儀的主日讀經編排,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以耶穌顯聖容為主題。既然如此,為何恰好在今天禮儀又會慶祝耶穌容貌改變呢? 其實,這慶節來源不明。在西方教會歷史中,只有到第九世紀中才有所記載。及至第十世紀,大部分教區都有慶祝這節日,只是所定的日子不盡相同,包括有每年8月6日。 在第七世紀自伊斯蘭教正式出現後,勢力不斷藉武力向外擴張,數世紀間一直與當時統治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有武力衝突。阿拉伯人先後取得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約即今土耳其)大部分土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27】質變!變了甚麼?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開始探索世界,在眾多發現中,最先知悉的是,事物一方面會變,但另一方面卻不會變。 為了道出因由,兩名哲學家決意對世界進行解釋,但從根本上看,他們的解釋是完全對立的。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公元前475)認為,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持久的(所謂「持久」在世上並不存在)。這世界,甚麼都在變,所有東西都處於「轉成(becoming)」的狀態,沒有狀態為「存在(being)」的。他提出:「人之所以不能踩進同樣的河流兩次,是因為踩第二次的時候,河流已經改變,人也已經改變。」這句比喻世事多變,今非昔比,「世事如棋局局新」的意思。

神學入門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3 十九和二十世紀 – 眾所周知,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神學的大部分處理和試圖解決人類對天主經驗的這個問題中,基督教的士來馬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對此作了決定性的影響。在士來馬赫思想的一個主要方面,也很大程度是取決於他的理想主義哲學,就是了解宗教經驗就是主觀的意識(對自己的意識)。當代的新教思想中,主觀經驗自此開始大受歡迎,並聲稱在信德主觀經驗中,已找到基督宗教真理的基礎。這真理也就是信友所接受的。 * 在新教世界中,齊克果(S.Kierkegaard, 1813-1855)是對這主觀主義的方式擁有唯一不同想法的人。為他而言,「主觀性的熱情」是指不讓人對天主之經驗的意識和慾望,降至人類概念上的知識與經驗。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司鐸聖職即是耶穌聖心的愛

文:陳繼容 根據聖教會的禮儀年曆,8月4日是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St. John Mary Vianney)的瞻禮。聖人1786年5月8日在法國的里昂(Lyons)出生,1859 年7月29日去世。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25年將維雅納列入聖品,並於1929年4月23日,欽定他為普世堂區神父的主保聖人。2009年,即聖人逝世150週年,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為了紀念這位聖善的本堂神父,宣佈自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隆重的耶穌至聖聖心瞻禮,亦是傳統上奉獻為司鐸的聖化的祈禱日那天,至2010年的同一日止,為「司鐸年」;目的為深化全體司鐸的內心,讓他們能夠在今日的世界,為福音作出更勇敢和更徹底的見證。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來自本篤十六世於「司鐸年」給司鐸的信中有關聖若翰瑪利亞維雅納的介紹。希望大家看後不但更了解這位聖人,也同時對天主教會的司鐸聖職,彌撒聖祭及告解聖事等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窺探到隱藏於這些聖事背後,天主對我們的大愛之餘,也學習像聖人一樣,努力過一個完美的基督徒生活。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父母發聲明宣布「小查理」離世 教宗方濟各:把他託付給天主

(綜合報道) 康尼.耶茨(Connie Yates)和克里斯.加德(Chris Gard)英國時間上週五(7月28日)晚,透過發言人宣布愛兒「小查理」已經離世。 「小查理」早前被英國法院裁定可合法拔除維生器,其父母反對並要求到美國進行實驗性治療。經過多月的爭論,「小查理」的父母上週一(24日)指一切為時已晚,決定撤回接受實驗性治療的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