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寬恕是基督徒的希望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週三(9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希望為主題,強調天主的寬恕是希望的動力:「耶穌是為了罪人而走到十字架上,而非為完美的人。」

週三當日的彌撒福音,講述耶穌應邀到一個名叫西滿的法利塞人家中坐席,一個婦人跪在祂面前,給祂的雙腳抹上香液。耶穌寬恕了這婦人的罪。這個場面引起在座者的極大憤怒(參閲 路7:44;47-50)。教宗解釋,在那時代的觀念,聖者與罪人、純潔和不潔之間的界線,應是黑白分明。但耶穌的態度卻不同:「耶穌自從在加里肋亞開始祂的使命起,就一直接近癩病人、附魔者,以及所有病人和邊緣人士。這種行為很不尋常,乃至耶穌這種對被排斥者和『賤民』的同情,日後則成了祂同時代的人最為不安的一件事。哪裡有人受苦,耶穌就為他解難,把他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

教宗續說,「耶穌不勸人按照斯多亞主義哲學家的方式,以英雄主義的態度來忍受痛苦處境。耶穌分擔人的痛苦,一遇到受苦的人,祂的内心就湧出慈悲之情,這是基督信仰特有的態度。」耶穌的心完全體現並彰顯出天主的心,哪裡有受苦的男人或女人,耶穌就前去,讓那人獲得痊癒、自由和滿盈的生命。亦因如此,耶穌才向罪人伸開雙臂。

「即使在今天,有多少人仍堅持一種錯誤的生活,因為沒有人願意以不同的目光,以天主的目光注視他們;更好地說,沒人願意以天主的心,懷著希望注視他們。相反地,耶穌在累積了許多錯誤選擇的人身上仍然看到一種復活的可能性。耶穌總是以開放的心站在那裡,慈悲待人,寬恕、擁抱、理解,以及接近人。這就是耶穌!」

教宗表示,那些沒有慈悲情懷的人令他感到難過,若天主教徒自以為完美而鄙視他人,他就更加悲傷。慈悲不是「一種容易施予的廉價的愛」。

「我們習慣於體驗罪的寬恕,也許它過於『廉價』。我們有時也應牢記我們讓天主的愛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我們每個人都讓天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即耶穌的生命!耶穌甚至只為了我們其中的一個人,也會獻出生命。」

天主聖子接受十字架的苦難,這更是因為祂寬恕罪過,願意人的心靈獲得完全和徹底的解放。「耶穌是為了罪人而走到十字架上,而非為完美的人。罪人因此得到寬恕,不僅在心理上獲得釋放,更除去了罪惡感。耶穌所做的還要多很多:祂為有過犯的人提供一個新生命的希望。『可是,上主,我是一團爛泥。』(耶穌卻說:)『你要向前看,我給你造一顆新的心。』這就是耶穌給予我們的希望,一個充滿愛的生命。」

教宗接着又說,天主並沒有揀選那些從未犯錯的人,作為組成祂的教會的首批分子:「教會是一個罪人的子民,他們體驗到天主的慈悲和寬恕。伯多祿認清自己的真相是在聽到雞叫的時候,而不是在慷慨發出號召,洋洋得意,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的時候。」然而,得悉自己的罪,在上主前認罪並尋求寬恕,並努力作出改善,才是應有的態度。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眾人都是「可憐的罪人,需要天主的慈悲」,讓天主轉變我們,重新給予我們希望。天主贈送給「明白了這基本真理的人一個世界上最美的使命,即愛弟兄姐妹,宣講天主不拒絕任何人的慈悲。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