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納斯塔西奧斯(Anastasios) 譯:何紹玲 異議 1: 我們不能證實神的存在,因為並沒親眼目睹或經科學觀測核實,未可作準。 異議 2: 我們不能證實神的存在,因為從開始這宇宙便是根據自然定律的變化,變化並不是因為超自然規律。 異議 3: 我們不用客觀實物,因為這世界什麼也是主觀的,所以又何須多此一舉去證明這個叫神的客觀實體呢。
【速食哲學31】一致、真、善、美 (2)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上一次我們說過,「超越特徵」(transcendentals)存在於所有存有中。當下我們在討論四種「超越特徵」:一致、真、善、美 。我們也說過,(所有的)超越特徵指同一個實況或現實(同一個pragma或 Bedeutung),但是意義卻彼此不一樣(每個也有它的pathema或Sinn)。簡單而言,它們不是同義詞。 但是,在現實中,他們是可以互相交換的。凡是一致的是存有-ens et unum convertuntur。凡是真的也是存有-ens et verum convertuntur。凡是善的也是存有-ens et bonum convertuntur。凡是美的也是存有-ens et pulchrum convertuntur。
寫於「天鴿」後 六名本澳教友集合災後意見
圖片:陳顯耀攝 編按:強颱風「天鴿」上月23日吹襲澳門,對澳門造成嚴重破壞,造成十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六名分別來自望廈聖方濟各堂、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和聖老楞佐堂的教友,就風災後造成的傷亡與破壞集合了一些意見,並整合成文章。 天災往最壞的情況發生,短短幾句鐘的吹襲已奪去十人的寶貴性命和造成很大破壞。風暴期間,筆者雖然留在安全的室內,仍感受到外頭強風的威力,並透過社交平台,實時獲悉不同區域的受災情況,開始意會是次風災情況嚴重。隨後,電力、通訊和水先後截斷,風災後的街道更是一片狼藉。可幸市民並沒有因恐慌而造成混亂,更發揮助人和救援城市的大愛,向長者及有需要人士送水送飯,以及協助清理街道。
《號角報》翻譯大學教科書 冀協助提供完整神哲學書籍
(本報訊)為協助更多未來的司鐸和宗教科老師,《號角報》已開始了一項項目:翻譯由西班牙納瓦拉大學出版的哲學和神學教科書系列。是次項目得到天主教澳門教區的支持,旨在將教科書從西班牙文翻譯成中文和英文,讓全球各地的讀者都能在這系列的書籍中獲益。
俄羅斯法院命令前蘇聯退回天主教物業
(綜合報道)俄羅斯傳媒《The Tablet》週二(12日)報道,指當地法院已下令將多個莫斯科蘇聯時期沒收的天主教物業,包括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及其四周的幾幢物業,歸還給教會。俄羅斯天主教主教會議秘書長高娃李夫斯基(Igor Kovalevsky)蒙席,確認這個事實。 高娃李夫斯基蒙席說,「我們能確認,上訴法院已維持原判,並要求莫斯科政府將物業交還給天主教總教區。所以,我們至少在這案件中獲得勝訴,但我們還是要等待問題的一個最圓滿的解決方法。」 在過去20多年,當地天主教會已多次去信,要求將這幢十九世紀興建的建築物歸還給教會。 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上月訪問莫斯科,是自1999年以來首位教廷國務卿訪問俄國,並在他訪問後一個月便傳出了這個好消息,相信是今次訪問的成果之一。是次的訪問包括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俄國東正教會大主教基里爾一世(Patriarch Kirill)會面,當中提到天主教會與司鐸於俄國所面臨的困難。
新聞簡訊
教宗強調聖召要與耶穌結合 勉勵獻身者活出喜樂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9月9日星期六,在哥倫比亞第二大城麥德林牧靈訪問,並會晤當地的司鐸、獻身生活者、修生及他們的親人。在會晤中,一位司鐸、一位隱修會修女,以及一位司鐸的母親分享感人的見證。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真正的聖召在於常與耶穌相結合,說:「認識耶穌是每個人都能領受的最美好的禮物;對每一個人來說,遇到耶穌是一生中最好的事;藉著每天的言行,更讓人認識耶穌是我們的一大喜樂。 教宗又解釋,聖召必須與耶穌相結合,如果想追求名譽,尋找個人安逸和社會讚揚,就會鑄成貪求收益的錯誤,這個特別奉獻的聖召就會消逝。 教宗最後勉勵在場的司鐸、奉獻生活者和修生要喜樂地生活。因為天主的召叫,不是拎去我們的喜樂,而是不希望我們失去能令辛勞變得愉快的靈修。
教宗訪問哥倫比亞意外撞傷 笑言:「我被打了一拳!」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週日(10日)在哥倫比亞北部城市卡他赫納(Cartagena)訪問期間,發現小意外。 教宗站在專車內,向沿途信眾揮手。當座駕穿過沿途歡迎的群眾急停,導致教宗的身體失去平衡,他的頭部撞向面前防彈玻璃的支架上,導致左臉頰顴骨瘀流血,眼皮亦有瘀傷,他的白衣更濺有血迹。隨後保鏢立即上前扶着他,並即時為他查看傷勢。
颱風信號或暴雨警告生效期間之牧民指引
當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經已懸掛或暴雨警告經已發出,信友應如一般市民,接受忠告,留在戶內,避免戶外活動,以策安全。 在上述信號或警告生效期間,離家前往聖堂會有危險。故此,在這些情況下,信友毋須參與主日彌撒,但為本身的神益,他們仍須履行另一些善工,例如在家中閱讀聖經(主日彌撒選用的讀經較佳)或念玫瑰經。 在上述第1. 項提及的情況下,不論是主日或平日,聖堂不開放。 如信友罔顧上述第1. 及第2. 項指引而導致意外或損傷,教區當局及有關的司鐸將不負起任何責任。 如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暴雨警告,於主日或平日常規彌撒前兩小時除下,彌撒應如常舉行。 該等信號或警告除下後,司鐸可按牧民情況,加開主日彌撒,以便教友參與。 上述指引適用於婚禮及殯葬儀式。
主教座堂慶祝堂慶 聖祭中施放堅振聖事
(本報訊)主教座堂於9月9日下午6時,舉行堂慶感恩祭,由李斌生主教主禮,並由劉偉傑神父、柴浩東神父、薛沛德神父共祭。在聖祭中,有六位教友從主教手中領受堅振聖事,其中有一位教友初領聖體。 恭讀福音後,主教在講道中指出,聖母瑪利亞的誕辰是救恩史的開始;天主揀選了瑪利亞為聖子的母親,孕育了主耶穌;這位嬰孩是弱小的,但是最偉大的,為我們展現救恩的曙光。「厄弗辣大的白冷,你在猶大郡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為我生出一位統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於亙古,遠自永遠的時代。」,及如集禱經所言:「求祢使我們因慶祝聖母的誕辰,而獲得天上的恩寵,體驗救恩的來臨,日益生活在基督所賜的平安中。」主教指出天主的平安來自兩方面:
多默神父現於羅馬休養 獲教宗方濟各接見及降福
(綜合報道)阿拉伯半島南部宗座代牧欣德主教(Paul Hinder)宣布,去年三月於也門亞丁遭綁架的印度籍慈幼會士多默.烏仲納里爾神父(Thomas Uzhunnalil)現已獲釋。宗座代牧區網站稱:「欣德主教感谢所有積極致力於多默神父獲得釋放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為多默神父平安獲釋不斷祈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