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陳顯耀攝
編按:強颱風「天鴿」上月23日吹襲澳門,對澳門造成嚴重破壞,造成十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六名分別來自望廈聖方濟各堂、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和聖老楞佐堂的教友,就風災後造成的傷亡與破壞集合了一些意見,並整合成文章。
天災往最壞的情況發生,短短幾句鐘的吹襲已奪去十人的寶貴性命和造成很大破壞。風暴期間,筆者雖然留在安全的室內,仍感受到外頭強風的威力,並透過社交平台,實時獲悉不同區域的受災情況,開始意會是次風災情況嚴重。隨後,電力、通訊和水先後截斷,風災後的街道更是一片狼藉。可幸市民並沒有因恐慌而造成混亂,更發揮助人和救援城市的大愛,向長者及有需要人士送水送飯,以及協助清理街道。
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未來颱風的威力可能增強,政府實有必要完善重大災害的應變機制。為配合特區政府就相關政策收集市民意見的工作,筆者與幾位教友雖然不是專家,但生於斯長於斯,本著對小城的愛,以五餅二魚方式,分別作成了一些意見,寄交到相關部門,為小城出一分力。現特意整合各人的意見,因為耶穌曾說:「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期望意見能讓家園更美好。
一、風災破壞澳門
造成市民怨聲載道的主因
- 氣象部門預報失準失效,防風警示不足;
- 低窪地方出現嚴重水浸及去水緩慢,導致人命傷亡及重大經濟損失;
- 不少當風的高樓住宅出現門窗爆破的情況,部份受害市民無處容身;
- 市面的水、電及電訊網絡即時中斷,恢復遲緩,阻礙求救、嚴重影響民生!更出現高價謀利的奸商及的士司機, 不單澳門市民怨憤,更影響澳門在海外的聲譽;
- 風災破壞城市的樹木及碼頭設施,折樹阻塞主要幹道、碼頭無法運作,令澳門水、陸交通陷於癱瘓。
二、檢討上述亂象,針對救災工作的建議
- 設置災害應變小組作為救災統籌中心。政府必須擔當總指揮掌握市面資訊及調配人手和物資以應急。災害應變小組組織及管理方面:小組的啟動應由特首根據各司滙報的不同災害狀況或預設災難指標而決定,例如像是次風災發生後短時間內已停電、停水、街道阻塞、低窪地方出現水浸等惡劣情況,特首可即時啟動小組統籌救災工作。小組的基本成員應包括全體司級官員,彼能有效地領導和協調轄下各局級部門的運作,才不會造成溝通不良及浪費資源。另外,還須包括管理水、電、電訊等公共能源的政府部門主管,才可即時知悉及解決該等資源中斷的原因及作出補救。
- 小組應適時運用公權力,採取措施以解民困。就以是次風災出現的下列狀況便可透過適度的公權力處理:
* 可發出行政命令要求全面停工停課(全體公務人員應候命),釋放人力協助救災,保障主要幹道通行。既然道路及碼頭等運輸主幹已出現嚴重阻塞及停,全面停工停課一方面不用加重市面交通的負擔,減低對救援車輛的阻礙,另一方面,市民也可留在安全地點照顧家人,減輕政府須照顧的層面。
* 設立一個公開穩定及訊息正確可信的資訊平台,適時發放救災資訊,讓居民能清晰了解災情的最新發展,以及於災後倘需支援,讓市民知道支援物資和所在地等正確資料,此舉可避免不實訊息流傳及減低恐慌和混亂。
* 因應前線執法人員提供的災區情況作出快速評估,統籌義工隊伍執行先急後緩工作,以免人力資源浪費(民間自發有其力量,但資源容易重疊)。例如是次風災民間有不同團體動用自身的資源協助救災,有不少有心有力的義工於街上協助清理垃圾,但由於缺乏資源的整合,故未能產生更好的效果。最理想的方案是,義工/工作人員協助將垃圾包紮好傳遞到收集垃圾的車輛後,立即將垃圾運送到處理垃圾的地方。可參考治安警在這方面的做法,於社交平台請有心的市民幫手將垃圾運送至推填區。政府相關機構應於救災時統籌整合社會各界的資源儘速處理災後各種問題。
* 倘重大災難導致軍事化人員、公務人員、民間團體的協助仍未足夠應付,應變小組應按情況要求其他地區的協助。
* 開放社工局災民中心及衛生局衛生中心,盡量利用該等中心(甚至其他部門的工作地點)作為各區救災的站點,於站點派發必需品如食物、食水、蠟燭、簡便照明用具等; 並且在派發時登記各家各戶情況,並協助有需要人士入住災民中心。
* 針對未能自行到站取物資的市民,須派員聯絡街坊組織或向該區領取物資的居民了解,盡快了解區內長者、長期病患者、弱勢家庭的狀況,再派員或由義工送上物資,避免遺漏。
* 針對來澳旅行團、自由行到訪旅客及非本澳留宿外僱等,旅遊局應即時向旅行社發出避險或疏散的通報,妥善安排留澳旅客以保安全,也應及時發放災情,通知旅客及時改變行程,暫停接待來澳旅行團。
* 針對在風災期間高價出售飲用水及飯盒等奸商,以及濫收車資的的士司機,應廣泛宣傳會以現行法例作出檢控,並鼓勵知情人士作出檢舉,先收阻嚇及遏止之效。政府相關部門應即時與能源公司共同解決中斷問題,以及盡快與供應商合作向市民提供必需物資。
* 提供心理支援協助受害家庭(心理醫生及社工等)——可由市民主動求助,或由得悉者轉介,盡量適時接觸受害家庭提供心理治療及情緒支援。
三、天鴿風災後
建議政府應以此經驗作出如下改善
- 氣象局須提供更仔細清晰的氣象訊息,改善氣象局發放天氣預報的資訊平台,適時發放詳細資訊及預警,尤其須警示水浸或受災地點,讓居民能清晰了解及早預防,以免出現恐慌、混亂、財物損失及人命傷亡。
- 倘若情況像是次風災屬極端嚴重級別,在危機解除以後,應總動員非專業公務人員參與非危難的救災工作,而不是以自願參與性質。
- 應事前了解各民間團體,在災難時能如何配合政府的救災工作,以及可提供的人力及其他資源。那麼,於災害發生時應變小組便可按事前了解的資訊,指派相關民間團體作協助,以避免資源的重疊或缺少。
- 須增設大型救援設備,例如大水泵、大鏟車等。
- 特區政府應改善基建設施,落實好樓宇興建的監督; 城市規劃方面,如岸邊基建、對水浸及海水倒灌地區建築物設計的要求、渠道設計等,也要考慮氣象因素,以免再發生低窪地區停車場水浸而造成的人命傷亡及財產損失。
- 公民教育:是次風災後在街上堆積的垃圾,除因風災帶來的垃圾外,其他大量垃圾是由商舖和民居拋出的,有的沒有將垃圾包紮好,有的更貪一己之便將大型垃圾拋出街,加上發生風災時剛巧接近盂蘭盆節,人們不理消防隊已忙於救災,在堆滿垃圾和樹枝的街道燒衣紙,這在在說明須加大力度進行公民教育,提升市民素質。
- 應落實垃圾回收、環保政策和推動可再生能源;且須私人企業如酒店、賭場、食肆的配合。
四、開展針對災難發生前的 預備工作
- 邀請有災難經驗的國際性團隊來澳做一次徹底的考查清楚、有系統地列出澳門民防的各項漏洞和改善的方法。而這些建議必須按時完成,提交澳門市民並收集具體意見。顧問的費用,工程的投標、物料、費用和時間表必須透明,讓公眾監察,才能有效地落實。對不同災難狀況按過去經驗再加上壓力測試,預估最嚴重情況,以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倘若狀況真的發生,那應對措施便可按實際情況作調節。
- 預設災害類型及等級,製訂可量度或具體化的指標,作為啟動應變小組的理據,並同時制定應對方案。除不可抗力的風災外,災害類型還包括 —— 公共安全災害 (如火災、爆炸)、疫症、化學品洩漏、鄰近地區發生核事故、毒化物、空氣和水污染、水、電供應中斷、恐怖襲擊等,特區政府應同時因應不同的災害類型制定不同的執行性高的應對方案。
- 應做好宣傳及教育工作,提升市民的危機意識,不要再發生為救車救貨而失去生命的慘劇,市民須學習當不幸遇上危難時的應對,從而增加存活機會。
祈盼特區政府能希望集思廣益,善用是次諮詢所收集的意見來制定有效的防災救災措施,且在執行期間能有智慧地運用,願人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