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主持世界移民與難民日彌撒:拒絕與他人相遇是個罪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第104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主持彌撒。教宗鼓勵移民和當地團體彼此代禱,不論這些移民是剛剛來到、已定居一段時間,但已是「所謂的第二代」。 來自49個國家、大約九千名移民、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穿着傳統服飾,披着國旗參與彌撒。今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主題是「接納、保護、促進和融入移民與難民」,教宗稱這主題敲響我們門扉的外地人是「與耶穌相遇的良機」;這與耶穌的真實相遇是「救恩之源」,我們應該將救恩「傳揚並帶給所有的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會士神職聯會及修女聯會 舉行修道聖召感恩祭

(本報訊)本教區會士神職聯會及修女聯會,將於2月2日(星期五)晚上6時45分,假主教座堂舉行修道聖召感恩祭,敦請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各修會會士神長襄禮共祭。誠邀教友出席,同心同靈共為上主葡萄園,增添更多工人祈求,並請為教區的福傳事工代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德蘭學校台灣教學觀摩與朝聖之旅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為慶祝建校60週年,上月藉聖誕假期,組織了40多名小幼教師前往台灣,進行教學交流及朝聖活動,收穫良多。該校參訪的學校包括台南高瞻達文西幼兒園、寶仁幼兒園以及高雄屏山國小,也參觀了高雄國立兒童美術館。台南高瞻達文西幼兒園,主要以美國高瞻教學理念辦學;台南寶仁幼兒園則以主題教學為重;高雄屏山國小重點發展不同學生的藝術及體育特長,而在德育方面與聖德蘭學校不謀而合,以「三好」理念在校園內外全方位而具體地陶成學生的品德。高雄國立兒童美術館,讓兒童及親子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藝術與生活原是一體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安多尼堂葡籍教友讀經團 為羅啟瑞神父獻祭祈禱

(本報訊)聖安多尼堂葡籍教友讀經團為悼念前主任司鐸羅啟瑞神父,特於1月13日(星期六)中午11時舉行追思彌撒,由陳寶存神父主祭。當天中葡教友均懷著思念和敬愛的心參與。在講道中,陳神父憶述當年他與羅神父在聖若瑟修院讀書時,羅神父高他三班,而當時學習拉丁文真不容易,幸得著天主的祝福,他們也順利地晉鐸。陳神父又讚揚羅神父對人關懷備至,樂於助人,深受教友愛戴,故其患病中,教友們仍對他不離不棄。最後以一曲煉靈歌為羅神父的靈魂安息祈禱,全體教友一起誦唱,祈求天主賞賜羅神父獲享天國永恆的福樂。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埃及當局:槍手於西奈半島殺害科普特基督徒

(Crux,暫譯十字報訊)埃及安全部官員表示,週六(13日)在西奈半島的北部動蕩地,幾名槍手槍殺了一名基督徒,這是針對該國少數基督徒的最新襲擊事件。 幾名自稱安全部官員的人不願透露姓名,因為沒有被授權接受媒體訪問,但他們表示,三名蒙面的槍手鎖定35歲的亞特拉(Bassem Attallah),繼而進行襲擊。 現時,暫無組織對星期六的襲擊負責,但今次襲擊有不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武裝分子襲擊時的特徵,而這些武裝分子在西奈半島北部率領叛亂長達數年。 自2016年12月以來,伊斯蘭國一再針對埃及的基督徒,發動一系列的爆炸及槍殺,至今已造成逾百人死亡。最近一次襲擊在上月發現,一名槍手在開羅一間聖堂外開槍,殺害至少九人。 埃及的科普特東正教教會,在全國擁有1000至1500萬名信徒,在其他地區則有1800萬至2500萬名信徒,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基督宗教少數,而其地位往往被視為該地區更廣泛基督宗教的前導者。 教宗方濟各多次對埃及科普特教會的現況表示關注及擔心,最近的是在聖誕節問候科普特禮宗主教塔瓦德羅斯二世(Tawadros II),以及在本月6日三鐘經時公開祝賀開羅新聖堂的建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 婚委會進行專題討論會 各堂區教友聯署行動

(本報訊)澳門特區政府就《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進行公眾諮詢, 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下稱婚委會)上期於本報刊登回應,解釋立法後對人類生命與道德的影響,並在上週四(4日)晚上六時,假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專題討論會,講解有關條例的影響。 是次專題討論會邀請了善牧會狄素珊修女、教區袁偉明神父、澳門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監事李鼎新牧師及澳門明愛潘志明總幹事作分享。狄修女引用《天主教教理》,指出天主才是生命的主人,而生命本身是天主的禮物,創造生命的權是在天主手中,若人類透過非自然方法「創造生命」是搶奪了天主的權。因此,修女稱天主教教會在人工受孕及相關方法等的立場是「完全不接受」,並引用《生命的禮物》訓令(Donum Vitae),指出這立場屬天主教信仰中的「道理」,且是堅定不移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47】自由是無理?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我們探討過自由是人擁有的力量之一。按照我們先前所說的,自由之定義是作出知情和明智選擇的能力。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由是另一回事:行為不受外在束縛的能力。我們稱這為從壓逼或約束中獲得的自由。這意義,可應用在談論政治自由、言論自由,或公民權利方面。 大眾也對自由有另一個概念:做任何喜歡的事的能力。但當我們再想一想,這種自由其實並不存在的,因為我們不像天主般無限。即使我們能從各種壓逼中得到掙脫或解放,我們也是被與生俱來的人性(例如:人不能像鳥兒般飛翔)或自身的限制(例如:我們下班後很疲倦)所約束著。現實——真理——是:我們並不能夠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所以,這種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是虛假的自由。

uncategorise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呼喚(召叫) 不可知的相遇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在一連串頻繁的慶節過後,禮儀曆讓我們回到平常生活的步伐。在常年期中,讀經選段一方面讓我們按時序重新體驗耶穌的公開傳教生活,另一方面藉此讓我們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今天,在本年常年期起始的時間,禮儀也讓我們回顧信仰生活的開始:主對人的召喚。 有趣的是,無論在讀經一還是福音選讀中,事件的主人翁某程度上本身就與上主有了關係(先不論他們因為是以色列(猶太)人而自動成為天主子民的一份子)。撒慕爾一出生就被母親獻給上主,自小就住在大司祭厄里那裏,並已開始在上主面前供職(見撒上2:18)。至於安德肋和他的同門,在跟隨耶穌之前,就已是洗者若翰的門徒。換言之,他們對上主其實並不算完全陌生。可是,他們真正的信仰之路,可謂仍屬初始,因為他們尚未得到那一份最關鍵的經驗。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主日(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 35-42 今天的感恩祭是關於聖召──天主的召叫。聖召不是只針對若干被選中的人,若是說「今天已經沒有聖召」,這話並不是真的。每個人都被天主召叫,以他們的生命和獨特的才能為別人完成某事。 當洗者若翰向他的兩個門徒說,「看!天主的羔羊!」若翰知道他的領導角色只是暫時,此時他把領導權交給了耶穌。這兩個門徒(可能出於好奇)開始跟著耶穌。耶穌轉身問他們,「你們要甚麼?」一般來說,我們應該是問,「天主要甚麼?」不,祂也要知道我們要甚麼,這不是為了祂的好處,而是為了我們的益處。我們會怎樣回答,正說明了我們對天主和周遭人真正的優先順序。我們希望從人生、從天主得到甚麼?這問題可不好回答,很容易流於表面,但是我們的答案會顯示我們真正處於甚麼樣的階段,當處境改變,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我們得回答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