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110)為甚麼禮儀需要外在的標記和象徵?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為甚麼一個人不能只用心靈朝拜?為甚麼我們在禮儀中需要使用外在的標記和動作? 人由身體和靈魂組成。他不是,猶如一些哲學家所想的,被囚禁在體內的靈魂。身體是人存有的一部分。再者,人所做的一切中,身體都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那管是洞悉他以外的現實(input),或表達他的感覺和思想(output)。《天主教教理》第1146點解釋說:(1)「人既是肉身的和精神的存有,所以人要透過物質的標記與象徵,來表達和洞悉精神的事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永遠的諾言 不變的期待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四主日 隨着我們踏進將臨期的第四主日,禮儀的安排更突顯出其讓信友們好好準備即將來臨的耶穌在世上降生的奧蹟。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禮儀重點有二。其一是突顯出天主對祂所許的諾言的忠信,並以此呼籲基督信徒們對主耶穌的堅定期待;其二,自然是在福音中敘述著名的〈聖母領報〉一幕,在讀經敘述的層面上準備我們,在聖誕當夜回到耶穌誕生的一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108)「禮儀」意謂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在《速食神學》第3篇中,我們談論過,一個宗教一般都會牽涉(1)真理(關於天主、人和世界)、(2)戒律、規矩(人應該如何對待天主,他人和世界)和(3)儀式或禮儀來朝拜天主。我們可以用三組詞匯來概括它們:(1)信條、(2)法規和(3)朝拜(參閱《速食哲學》第76篇)。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歡樂地準備自己 也讓有需要的人歡樂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的禮儀主題,有兩個。而且它們都很清楚地出現在今天的聖經選讀之中。先看讀經一。隨着古以色列民等到充軍巴比倫結束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美好的將來正在他們眼前展開。那些未曾放棄希望的人,終於等到他們的希望得以實現的一天。上主的神已降臨在祂的先知身上,而這位先知將會忠實地把慰勉、自由、釋放,以及上主恩慈的喜訊帶給上主的選民。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向日葵之歌】聖母的微聲細語

文:羅芷芬 將臨期前一周的下午,天朗氣清。拍攝隊伍來到靜修院,為即將舉行的開放日進行採訪。攝隊久未踏足,帶着莫大的好奇詢問:「哪些地方會於開放日當天開放給避靜者?」看似一個普通有關空間使用的問題,但主好像透過這提問進一步引領我思索開放日的意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3) 徐光啟皈依天主教:徐光啟受洗的動機

文:段春生神父 從1597年初次接觸天主教信仰,至1603年受洗,徐光啟經過了六年時間,由初次認識到逐步體認信仰,以至最後完全地、毫無條件地交託自己給天主,這樣一個完整的「慕道」時期。孫尚揚老師在《一八四零年以前的中國基督教》中,將徐光啟的皈依列為「理智型的皈依」,而我以為用這個詞語可能無法真正地涵蓋和形容徐保祿受洗的真正動機。我們或許可以說他受洗有理智型皈依的成份,但不完全是理智型的,因為一個基督徒真正的皈依,如果僅僅是理智型的皈依,就無法達到將其靈性生命完全地託付給至高的天主,也無法在其以後幾十年的信仰生活中,始終如一、無怨無悔地為教會服務。這可由受洗後的他與傳教士、與教會密切的關係,以及為教會的奉獻中可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