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5-6)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生命的交會
文:Nicolau 「划到深處」網上祈禱聚會始於去年疫情期間,已間斷舉行了一年,每月的一個週五晚上,成為我心靈歇息的一夜。
南京教案前夕
【南京教難中的高一志(1)】南京教案前夕 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神父去世後的幾年裡,教會在中國的發展都相當順利。不管在北京、南京,還是其他地方教會,耶穌會士都享有一定的傳教自由。 1614年,由於日本德川幕府掀起了迫害天主教的運動,耶穌會日本省區的省會長瓦倫蒂姆.卡爾瓦羅(Valentim Carvalho)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退居澳門,兼任中國教會事務。他根據在日本的經驗,否定了利瑪竇文化傳教方法,勒令停止「教授數學和哲學的工作,神父們只能專門宣講福音。他們必須拒絕做任何與修訂歷史書有關的事情,即使是皇帝特别頒布了聖旨也不能。」由於他負責中國教務的時間不長,他那個「難以置信的命令就被取消了」。但他反對和抵制利瑪竇傳教策略的措施,在中國教會也激起了震盪。如龍華民【註一】和高一志【註二】,在某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的影響。龍華民很樂觀地認為「傳教士永遠不會被逐出中國」,因為「皇帝很樂意我們在中國,以及總是有支持我們的官員來幫助並保護我們。」
耶穌有說過感恩(聖體)聖事的預言嗎?
【速食神學 (129)】耶穌有說過感恩(聖體)聖事的預言嗎?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之前見過,耶穌以五餅二魚的奇蹟來預備祂的跟隨者一個承諾、一個預言、一件祂將會作的事。之後我們會讀到,在聖若望福音的同一章節中,群眾跟隨耶穌,而耶穌告訴他們,他們之所以跟隨祂是「因為吃餅吃飽了」(26節)。
愛與兄弟情誼的召喚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教宗方濟各最近的社會通諭《眾位弟兄》(Fratelli Tutti 2020),是關於「手足之情和社會友情」的。這一道共八章、287 號、187 頁的宗座文本,目的是為使全球社會能夠蓬勃發展,有望全球民族能活出人際友愛;及採取良策,促進共同福祉。「兄弟情誼」(Fraternity)是這社會通諭的關鍵詞;而其核心要素是希望全球有愛,這就是社會愛德。
【天主的莊田】祈禱的恩寵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由聖灰禮儀開始至復活節,竹灣聖若瑟靜修院舉辦了為期八週的「日常生活中與主相遇」默禱聚會,加深信友對基督徒靈修生活的了解和實行。凱娜是默禱聚會的組員,甚麼吸引她前來?她獲得了甚麼果實?
【聖言之光】離開的基督.仍在世上的基督身體
文: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聖神降臨節 自從主升天的一刻起,基督徒團體便進入了一個介乎兩段時間之間的一段如過場般的特別時間。今天,禮儀終於可以慶祝成全或圓滿的時間的到來。五旬節慶祝的,是聖神圓滿地臨在於團體之中,並讓列國萬邦聚集其中。同時,聖神降臨節也是禮儀年中復活期圓滿結束的日子。就像一首偉大的交響曲的末樂章一樣,在整個復活期內出現過的所有禮儀主題,幾乎都在今天重現:對基督身份的理解、對天主聖三的理解、對天主的國的理解,何謂悔改、救恩、傳教使命,以及基督信仰的普世性等。正如萬民同聚在基督奧體之內,這些主題也會合在今天的禮儀選讀之中。
【天主的莊田】是主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已經到了早晨,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來。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若21:4-7)
傳頌主愛至萬代(18)
文:阮美芬修女 完成初學時期,我向上主誓發了許諾(當時因梵二後修道生活起了動盪,所以不是誓發暫願,而是許諾),便被派遣回香港去。因為我不熟識省區的另一部份——澳門,所以省長讓我過去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澳門是一個很小的城市,當地居民很友善,生活節奏比香港慢。那時侯,去澳門的唯一交通工具是大輪船,航程要五小時,最便宜的座位是在下層的甲板上的帆布椅。雖然旅途漫長,但我卻是悠然自得,我愛眺望在我眼前一望無際的海洋,船隨着拍浪上下搖動的節奏起伏,傍晚的夕陽更使我陶醉。在大自然中我看到了天主化工的美麗。
【心筆在言】細嚼慢咽
文:Joshua Un 「口腔文化」是近年新冒起的一個詞語,意指人大部分的滿足和追求都離不開口。 在嬰孩這個階段,每個父母都盼望孩子能夠吸收營養,健康成長。俗話話:「食得好,睡得好。」父母必然會竭盡所能,將最有營養價值的食物給孩子。在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也是因為餓了,或吃不了自己喜歡的食物。可是孩子不會慢慢品味食物的味道,更不會明白其精髓和意義。所以孩子是不會「細嚼慢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