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天主,你是我的天主,我急切尋覓你;我的靈魂渴慕你,我的肉身切望你,我有如一塊乾旱涸竭的無水田地。」(詠63:2)關閉何文田海星小學一事令阮美芬修女的心田「乾旱涸竭」,卻在上智的引領下,她來到方濟領受五傷的拉維納山,在痛苦深淵中遇見了她的耶穌。同行的神父給予的陪伴使她心靈重獲釋放和痊癒,「靈魂好似飽享了膏脂」。(詠63:6)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之光】超凡.來自平凡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在禮儀年中,之所以稱某些日子為「常年期」,並不是因為這段時期是平淡乏味、可有可無;相反,這只不過是因為在其中並沒有一些特定意義的禮儀節期或慶日。某程度上,這與人生的大部分日子相似,一般而又尋常。然而,這並不等於說,常年期的日子並沒有其神學上重要意義。今天的讀經正好能夠展示這一點。正如人生大部分日子一樣,今天的禮儀選讀處理的,主題都不過是尋常平凡的:一棵樹、個人的成長、人生、不起眼的種子。也好像人生大部分日子一樣,這些簡單的、平常的事物卻在信仰上帶有豐富的意義。今天的讀經提醒我們,文學手法寫成的句子中的圖像,用來描述天主在我們中奧妙的臨在是相當適合的;這份奧妙會一步步向我們呈現,就像成長的按步就班一樣;以及,要明白比喻中的意思,信德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天主教史上首次大規模教難
【南京教難中的高一志(3)】中國天主教史上首次大規模教難 文:段春生神父 高一志自述楊廷筠「寫了許多信給幾個官員,為我們辯護,有一封信是直接寫給沈㴶,沒有透露他已知道對方的意圖,只駁斥了沈㴶對傳教士及天主教控告。最後,他邀請神父們退隱到他杭州的家裡,以待風暴過去。「之後,高一志、曾德昭(後改名為謝務祿,再次入華傳教)等人還去探訪了在高郵的李之藻,把楊廷筠的辯護文《鴞鷥不並鳴說》帶給他。李之藻在此基礎上又加添了一篇頌揚西人西教的文字,並將其在全城散發。
以巴衝突(2) 聖地,聖在哪裡?
文:Joshua Un 何謂「聖」?這個抽象問題實在令人窒息。不同宗教持不同意見;不同種族也有不同的見解;甚至同一類人,在不同的歷史時刻,也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如何,掉進主觀、相對、建構等其他不認為有客觀真理的主義或思想也是愚昧的。因為至少當我問:「你是誰?」時,難道你會答:「!」
【天主的莊田】到處都是耶穌(上)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母親節的週末,在寧靜和友愛的氛圍下,竹灣聖若瑟靜修院迎來了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省會長阮美芬修女主領的一個充滿喜樂自由的「聖方濟獨修」。阮修女熱愛亞西西的聖方濟,每談到方濟靈修,她總是說:「我不能停止宣講。」是甚麼吸引她傳揚方濟精神?在聖召道路上,聖方濟如何幫助她更走近天主的愛?
【速食神學】(131)任何人都可以領受感恩(聖體)聖事?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要領受感恩(聖體)聖事,教友需要滿足數項條件。 (1)他必須是已經領了洗的天主教徒。正如我們所談論的,領聖體(共融聖事)表示那人與天主教會的共融和依附其教導。 (2)他必須處於聖化恩寵下,即是說,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未告明的大罪或重罪(參閱《天主教法典》,第916條)「為此,無論誰,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所以人應省察自己,然後纔可以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前11:27-29)。
【聖言之光】盟約.歃血的羈絆.使命的延續
文:梁展熙 乙年基督聖體聖血節 就如禮儀年中大部分的慶節一般,今天的禮儀選讀反映出今天的慶節的內容的某些向度。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血」在完成定立盟約的過程之中的角色。與之相呼應的,是基督的救贖行動無可比擬的本質,以及人類對此應有的感恩之情。
【聖言之光】天主奧秘 人生中尋
文:梁展熙 乙年天主聖三節 天主聖三節讓我們直接面對我們信仰的核心問題。今天的讀經嘗試為我們提供材料,來解答以下問題:天主是誰?當然,這幾篇讀經只能就天主的奧秘旁敲側擊,甚至只能間接地這樣做。但至少,禮儀是要讓我們想起天主為了我們,並在我們內業已完成的事。正是透過反思天主的這些恩寵行動,我們才能一窺天主的奧蹟。
以巴衝突(1)爭地
文:Joshua Un 以巴衝突以停火協議告一段落,對於這次衝突,媒體的報道各執一詞。筆者希望以曾在以色列生活的經驗及當地友人的第一手資訊,作為這一系列文章的基礎,讓讀者認識這次衝突背後的誘因。更重要的是,在這戰火下,究竟當地基督徒的生活情況是如何的。
南京教難的原因
【南京教難中的高一志(2)】南京教難的原因 文:段春生神父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五月,南京禮部侍郎沈㴶給萬曆皇帝遞呈了《參遠夷疏》。該文章作為中國士紳反對天主教的先聲,標誌着南京教難的正式開始。對於南京教難有許多學者做過仔細的研究,從各個角度嘗試探究造成這一教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