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hua Un
以巴衝突以停火協議告一段落,對於這次衝突,媒體的報道各執一詞。筆者希望以曾在以色列生活的經驗及當地友人的第一手資訊,作為這一系列文章的基礎,讓讀者認識這次衝突背後的誘因。更重要的是,在這戰火下,究竟當地基督徒的生活情況是如何的。
土地問題總離不開人的問題。為猶太人和亞拉伯人,人的問題也離不開宗教的問題。以色列這塊地方只佔整個中東地區總面積的極小部分,可是在歷史上,人為了爭奪這個地方,掀起了屢次戰爭,為的只是一個城市——耶路撒冷。這個地方為「猶亞」人和基督徒都是聖地【註】。時常發生衝突的聖殿山,就落在耶路撒冷舊城內。猶太人認為那是屬於他們聖殿的舊址;亞拉伯人相信這地方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基督徒稱耶路撒冷為聖地是因為主基督在此受難和復活。在今天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舊城,就劃分了四個區域,分別是:猶太人區、亞拉伯人區、基督徒區和亞美尼亞區。所有基督宗教徒佔以色列總人口2%,約18萬人,其中羅馬天主教只佔22%。絕大部分的羅馬天主教徒也都是亞拉伯人,其他猶太裔的基督徒大部分是跟隨一個基督新教的教派——Messianic。所以宗教、土地和人,在以色列,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元素。它們影響着人的生活,甚至整個歷史。
這次衝突的其中一個誘因是關於「屯墾區」(Settlement)的問題。猶太人在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開始在屬於巴勒斯坦的地區開始設立定居點。當中土地的合法與否,尚且不急於判斷。但猶太人與亞拉伯人的關係不全是水火不容。在以色列有許多城市是「猶亞」共同生活的。也有一個叫Taybeh的城市(在以色列有三個叫Taybeh或Taibe的城市)在厄法辣因山城,多個基督宗教的教友共住的地方。嘉祿富高兄弟就曾在這個地方生活過。但在耶路撒冷的情況就相當複雜。在東耶路撒冷,即耶路撒冷舊城外,大馬士革門和黑落德門對開的區域,和橄欖山的一帶都是屬於亞拉伯人的居住區域。可是近年,猶太人不停地以各種方式取得他們的地方,這令到亞拉伯人不得不發聲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基督徒在這個環境下,生活究竟是怎樣呢?數字告訴我們,基督徒的數量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沒有工作。猶太人和亞拉伯人甚少聘請基督徒,大部分的基督徒只靠朝聖者的消費維生。沒有工作,沒有住所,給他們的選擇或是離開這個地方,亦或是選擇放棄這個信仰。聖地方濟會會士為了照顧這些教友,以低廉價錢租借地方給他們住,支持他們孩子的學習,給父母創造工作的機會。會士們明白,若聖地沒有了教友,只剩下聖堂和考古遺址的話,那麼這塊聖地只是一塊名畫——「碰不着人心」。
【註】耶路撒冷是繼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穆斯林的第三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