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不成熟中的成熟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今天的福音選讀,首先令我想到與讀經方法有關一個問題:就聖經中用字的意思而言,我們應該多快就從字面(literal)就跳到寓意(allegorical)、比喻(figurative)甚或靈性層面(spiritual)的意思?當然,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在閱讀聖經的時候,有時字面意思就是靈性上的意思,有時靈性的意思或寓意則以字面意思為基礎,甚或有時字面意思與比喻的意思同時共存。就像今天耶穌在《瑪》中所說的:「你把這些事瞞住了聰明博學之士,卻啟示給小孩子」。希臘語名詞「nēpios」,字面意思是:孩童(infant, babe),卻又可用來比喻「低微、微不足道者」(如見Difusora Bíblica: pequenino、NAB: little one)。那麼,該如何理解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若望福音中的聖多默宗徒(二)

陳繼容 2. 若望福音中「看見」和「相信」兩者之間的關係及其重要性 無可否認,「相信」是若望福音一個最重要的主題,與相信有關的著名人物有尼苛德摩,撒瑪黎雅婦人等,都是我們熟識的。若望更在其福音中,不只一次記載了門徒們在相信一事上的遲鈍。可是,在眾多令人難以相信的事情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當然是耶穌將自己比作父這一點。因為這樣一來,耶穌是以天主自居。因此,對若望福音來說,教會的信德所宣認的內容,正是這部福音所記載和所宣示的內容。而多默的信德宣認,在本質上,不但超越其他的宣認,並且實際上,是與第1章第1節「在起初已有聖言」這句話連結着。

神學入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八章:教會訓導(四)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2 教會訓導權的權限 – 主要目標 教會活動的目標只涉及信仰和道德的問題或事情。當涉及在啟示的寶庫時,這些問題都是教會訓導權的直接和主要的對象。《萬民之光》教會教義憲章(Lumen Gentium)教導,教會不能錯誤的範圍,與「天主啟示的寶庫範圍相等、並存」(25)。只有包含在主要對象範圍內的東西,才能被定義為信仰的教條。 * 正式啟示的真理就是受到默啟的見證人的說話(如:只有三位一體的天主,耶穌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等等),而這些說話把真理強加於信友的理解上。其他在啟示中所含的真理能被這正式啟示的真理吸收,但只有在某種的反思後才能被理解(如:天主聖三的向外行動(operations ad extra)是三位共同所有的,耶穌基督有人類的靈魂,瑪利亞能正式被稱為耶穌之母,等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23】「存在」與天主何幹?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上一回,我們談論了存有(ens),本質(essentia)和存在(esse, 存有的實現)。今回我們一起發掘存在(esse)和他的特性。 (1)存在(即存有的實現)皆可以在所有現實之物中發現:如果某存有是(或存在),它就有存在(esse)。一樣東西是真實的,如果它有存有的實現。所以我們說存在(esse)是普遍的實現。 (2)存有是包羅所有的實現,展現在事物的完美或特性中。在我面前的人擁有存有的實現,但除此之外它也有其它屬性如重量,顏色,個性等等。所有的完美,若沒有存在(esse)就不能存在或出現在眼前。存有的實現展現在所有單一完美或特性的事物中。 (3) 存在(esse)在所有實現中是最基本的,是眾完美的始源。在所有存有(ens)含有屬性以前,它必須先是(存在)。聖多瑪斯在他的著作關於潛能(De potentia,第7題的第2節回應第19個質詢)中說:「存在是在所有中是最完美的。他稱為「所有實現的實現…和所有完美的完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瑪利亞葛萊蒂 活出慈悲與寬恕的女孩

一朵小白花 一名年僅11歲的女孩,竟然做了一件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的事——寬恕企圖侵犯她並殺害她的人,因而被聖教會封為聖人,她就是聖瑪利亞葛萊蒂(St. Maria Goretti)。下週四(7月6日)是她的瞻禮,也是提醒我們她事蹟的時候,因為聖人們「英勇地修德行,並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他們的聖德是世上信徒的榜樣、模範,能幫助我們明白更多如何去聖化自己的生命。(參閱《天主教教理》828)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若望福音中的聖多默宗徒(一)

文:陳繼容 根據天主教會的禮儀年曆,每年的7月3日是聖多默宗徒的瞻禮。在十二位宗徒中,一般人對聖多默雖未至於完全陌生,卻也並不太熟識。相信大家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若望福音所記載,當其他宗徒告訴他耶穌復活了的消息時,他說除非他看見了耶穌手上的釘孔,用他的指頭探入釘孔;用他的手探入耶穌的肋旁,他決不信這一段經文(參看若20:25)。 事實上,三部對觀福音在聖多默身上着墨不多,因此若要介紹聖多默, 實際上是介紹若望福音中的多默。若望福音有關多默的記載共四處:11:16; 14:5;  20:24-29; 21:2,其中又以20:24-29一段最為人熟悉。適逢臨近聖多默的瞻禮,謹為大家介紹若望筆下的多默,看看若望到底想透過多默告訴我們些甚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待客之道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在古時候的近東地區,大方熱情的待客之道(hospitality)並非只是出於禮貌。在一個危險處處的世界中,這可是人存活下來必不可少的條件。當時並沒有士多、超級市場(遑論七仔、OK等24/7[=一天廿四、一星期七日都營業的]便利店),旅途上的人不時要依靠他人的善願才不致挨饑抵餓、露宿荒野。只要他們不威脅到主人家安全的話,熱情待客的習俗確保離鄉別井的人不會客死異鄉。有些人甚至相信天使會在大地上遊蕩,尋找世間大方之人的模範:「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希13:2)。 今天的讀經中也包括了古時熱情待客之道的榜樣,並提到隨著實踐此道而來的賞報。叔能地區那位一直沒有所出的富家婦人熱切地招待了先知厄里叟,結果先知向她許諾將得一男。這子嗣的許諾並不純粹只是回報。文中告訴我們,婦人的丈夫已「上了年紀」,言則她將來可得這兒子的照顧。換言之,婦人照顧過厄里叟了;而厄里叟,則為婦人安排了照顧。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八章:教會訓導(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3 教會訓導的不可錯誤性 我們需要強調,特殊訓導權(extraordinary Magisterium)和普通訓導權(ordinary Magisterium)之間的區別,與不可錯誤性教會訓導權(infallible Magisterium)和非不可錯誤性教會訓導權(non-infallible Magisterium)之間的區別,是不一樣的。在某些情況下,即當整個主教團普通訓導一致的時候,這訓導也享有不可錯誤性的特恩。 – 特殊(教會)訓導權的不可錯誤性訓導 特殊(教會)訓導權是不可錯誤的。這意味著在教會的所有嚴蕭教導(在大公會議和教宗宣講的宗座權威)中,在信仰的事情上沒有可能錯誤。 – 普通(教會)訓導權的不可錯誤性訓導 儘管是教宗和個別的主教,在行使他們普通訓導權的功能時,不是不可錯誤的,但在某些條件下,主教團體的普通訓導也可以享有不可錯誤性的特恩。根據《教會》教義憲章(Lumen Gentium),列出了這條件: 一、主教保持了他們及與羅馬教廷之間的團結與合一關係; 二、他們權威地宣講有關信仰的真理或道德; 三、他們彙聚所有的觀點,達成一致,並以明確的方式來實行(參閱 25 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22】甚麼是「存有」?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一個嬰孩出世時,他已經開始注意周遭的環境。即使他仍未懂得分辨身邊的事物,他卻已經意識到一點:它們是存在的。我們出世時,我們已經能意識存有(拉丁文為「ens」,英文為「being」)。 甚麼是存有(ens)?Ens est id quod est-凡是存在的皆是存有。(其實,我們在本專欄的第二篇已談論過它)。凡是存在的,凡是真實的,都是存有者。在你閱讀此文章時,嘗試留意你的周遭:凡你所見的都是entia(拉丁文ens的複數),它們所有皆是存有。 你正在閱讀的報紙或電腦屏幕是存有,在你面前的枱子手機,手錶,中午的飯或三文治,甚至你自己,都是存有。當然,有些存有是肉眼看不見的。但現時為止,為配合題目,我們只會專注於有形的存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眾生皆重要(一)】眾人的生命倫理學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當我們想看我們有興趣知的資訊時,我們會去找報刊、扭開電視機去看新聞或電影、上網瀏覽……我們經常讀到和看到的,都是直接與生物科技、生物醫學、生命倫理學和人類生活有關的訊息。近期甚為人關注的便是與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器官移植或捐贈、代孕母親、胚胎幹細胞實驗、墮胎、安樂死、醫助自殺、基因療法、驗毒計劃、或再生醫學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從科學角度去看,是可做到的嗎?再從倫理角度去看,我們又可以做什麼、該做什麼呢?這一切都是對的嗎?在我們這個以科學與科技為主導的世界裏,生命倫理不是應該對今天的人類更重要、更合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