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 16:12-15 今天這個節日,很多神父都不願意談論。我們要如何使用有意義的詞句描述三位一體如此抽象的概念呢?雖然我們常說上主是美善的,但無論上主的美善是多麼崇高,我們對於「美善」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要討論三個「位格」的含意和相互關係時,就會發現以人類的語言是無法完整表達這樣的概念的。天主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就好像試圖向一位天生全盲的人解釋色彩一樣的困難。儘管我們意識到天主的無限,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事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天主的內在,以及觀察到我們和天主之間的聯繫,因為天主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與我們建立關係。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36)為何天主如此令人難以理解?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哲學和天主的啟示都告訴我們,我們身邊看到的事物不僅證明了創造者的存在,而且還揭示了祂的屬性(參閱智13:1-10;羅1:18-20;詠19:1)。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完全理解天主。 天主的屬性之一是祂的無限完美:天主超越所有限制,因此祂也超越人小小的頭腦所能夠想的。是的,我們可以認識天主,但不是以完整的方式,不是以祂認識自己的方式。所以當我們稱祂為不能理解時,言下的意思就是如此。這並不意味着我們無法理解祂或祂是荒謬或不合邏輯的。這是指我們對天主的知識是有限的。聖施禮華說過,如果我們能將天主完全塞進我們的腦袋,祂便不是天主了。
【聖言啟航】藉著愛.合而為一
文:梁展熙 丙年天主聖三節 天主是個「奧秘」(mystery)。但這並不是說祂是接觸不到的(inaccessible)或感覺不到的(incognizable);相反,「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宗17:28)。我們的理解並不能夠完全包含這奧秘的一切。因此,天主首先藉那包圍著我們的東西——宇宙——向我們顯示祂自己。第一步,祂首先藉那天主用以創造宇宙、世界的不可言喻之智慧來啟示。的確,猶太信仰視天主的「智慧」為先於宇宙的存在:天主的首個受造物。再過一段時間之後,先賢們再稍微窺探到箇中奧秘,《若》遂能夠較清晰地稱之為(天主的)「言語」(Word; Logos);這「聖言」就是耶穌基督。祂不僅使我們能夠在天主的創造之中看出祂令人目瞪口呆的上智,並向我們更親密地啟示出天主的本質:祂的愛。然而,天主在耶穌基督身上的啟示,必然發生在歷史(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地點)之中。這是因為,為了去愛活在歷史中的人類,就只能在歷史中與人類相遇。那驅動、引領耶穌,並使祂一直有力量逐步完成救世工程的聖神,現正與我們在一起,並使耶穌在基督徒團體的記憶中常存不息,並保持基督在我們之間的臨在恆久不斷,並引導我們在信仰生活中日益深入地體會到祂就是「天主子」。
大家庭應不容漠視片刻的祈禱
文:比爾奇美拿神父( Fr. Bill Kneemiller) 美國愛阿華州達文波特市養老院專職司鐸 譯:小徒兒 這篇文章是本人所撰寫「家庭祈禱」系列之一,內容載述了我到訪墨菲家的實況。墨菲家的成員計有父親奇雲,他是聖母升天中學校長,而學校是位於達文波特市。他與太太,布莉姬,育有九名子女,年齡大部份是12歲以下。可想而知,整個訪談鮮有枯燥乏味、了無樂趣的時候。
【聖言啟航】天主聖神,求祢降臨!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五旬節 五旬節,也就是我們慣稱的「聖神降臨節」,可說是整個逾越奧蹟的圓滿。因為,我們與已復活的基督的共融要能夠完整,就必需先獲得聖神之恩,就必需先領受那「另一位護慰者」(見若14:16),祂會在我們內延續基督的工作,以及祂充滿光榮的臨在。因此,以五旬節來標誌禮儀年復活期的結束,也是最適合不過。然而,今天禮儀在這神學層面上的著墨較少,反而比較專注於聖神在人間歷史之中的顯現——先是五旬節奇蹟(見讀經一),然後是教會內的各種神恩(見讀經二)。這些都是團體和愛的標記,而此兩者正是耶穌所帶來的。這就是宗徒們能夠超越種族和語言來宣講基督復活的原因,也是教會內的不同神恩能夠為構築同一個(以基督為首的)奧體的原因。這兩點,也是禮儀希望我們在今天能夠有所省思的主題。
【速食神學】(35) 天主能作任何中悅祂的事嗎?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他創造了所喜愛的萬物」(詠115:3)。 透過理智,我們發現許多天主的屬性。我們的信仰證實了這些屬性。然而,在所有這些天主的屬性中,信經驅使我們宣佈其中一樣:「我們相信這種全能是全面的,因為天主創造一切,統御一切,無所不能;是富有愛心的,因為天主是我們的父親;是神奇奧妙的」(《天主教教理》第268點)。 我們從哲學明白到,天主是純粹實現,在祂內沒有潛能。在神聖的啟示中,我們知道,「聖經多次肯定了天主的全面能力。祂被稱為『雅各伯的大能者』(創49:24;依1:24等等)、『萬軍之軍的上主』、『大能、有力的上主』(詠24:8-10)。若說天主對『天和地』(詠135:6)是全能的,因為是祂創造了它們。所以祂無所不能,可隨心所欲地處理祂的一切工程。祂是宇宙的主宰,是祂給宇宙定了秩序,這秩序完全服從祂的安排和指使。祂也是歷史的主宰,可照自己的喜愛統領人心和管治所發生的事。『祢隨時可用祢的大能,有誰能抵抗祢有力的手臂?』(智11:22)」(《天主教教理》第269點)。 教會的教父們一致地教導這一點。舉一個例子。德敖斐羅(115-181)寫道:「但祂是上主,因為祂掌管宇宙;祂是父親,因為祂先於所有萬物;祂是製造者和製作者,因為祂是宇宙的創造者和製作者;祂是至高者,因為祂的存有位於萬有之上;祂是全能者,因為祂統治和擁有所有。因為天之高,淵之深,以及地極,都在祂的手中,沒有地方祂不在。因為天是祂的作為,地是祂的創造,海是祂的手上的化工。人是祂的化工和肖像;太陽,月亮和星辰是祂的元素,為祂作標記;季節、日子和歲月之造成,使之可以服務人,並成為人所用。天主所創造的是從以前不存在而現在存在的東西,通過祂的傑作,祂的偉大可以被人所知和所理解」(To Autolycus)。 我們相信天主的大能不只創造我們,還能救贖我們,並使我們成聖(參閱《天主教教理》第278點)。所以「教會忠於聖經的見証,多次向『全能永生的天主』祈禱,堅信『在天主前沒有不可能的事』(創18:14;路1:37;瑪19:26)」(《天主教教理》第276點)。 如果祂是強大的呢?我們需要甚麼樣的態度。在聖詠95篇,我們能找到答案。 「請大家前來,我們要向上主歌舞,齊向救助我們的磐石高歌歡呼。一齊到他面前,感恩讚頌,向他歌吟聖詩,歡呼吟詠。上主原是尊高的天主,原是超越諸神的大主;大地的深淵,全在他手,高山的頂峰,為他所有。海洋屬他,因為是他創造的,陸地也是他親手所形成的。請大家前來,一齊伏地朝拜,向造我們的上主,屈膝示愛。因為他是我們的真神,我們是他牧養的人民,是他手所引導的羊群。今天該聽從他的聲音」。 如果祂是全能的,我們需要喜樂,讚美祂,感謝祂,朝拜祂,屈膝聆聽祂。「學會相信的人也學會跪拜,如果一個信仰或一個禮儀對跪拜感到陌生,那麼它的核心便有所缺陷」(若瑟拉辛格樞機/教宗本篤十六世,「跪拜的神學」《禮儀的真諦》) 但是為甚麼邪惡似乎有時會壓倒祂呢?我們往後會另作討論。
【聖言心語】聖神降臨節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 14:15-16, 23-26 上周慶祝耶穌升天節,接着本周要慶祝聖神降臨節。這是耶穌對門徒(也是對我們)的應許。如同耶穌升天一樣,我們可以從宗徒大事錄裡明顯地找到聖神降臨的事件,但在福音中,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現聖神的臨在。教會在今天選讀耶穌在最後晚餐時,鼓勵門徒遵守「我的命令」的章節。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 第三十四章:改革家尼各老古薩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我們一直以來講述過的異端或其他離經背道的學說、分裂或分立多多少少都帶有一點兒的暴力。今天我們選擇講一位傑出的人物,他為改革而努力卻沒帶來分裂,反而是以作為知識份子擁有的明確和肯定之態度來進行。他就是尼各老古薩(Nicolaus Cusanus) 。他是德國的神哲學家,被稱為德國哲學之父,是從中世紀進入現代的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人物。他是一個嚴謹和實事求是的評論家,但不會偏離正道或對教義無止境的挑戰。他尋找答案及對問題的見解,而非只是問題及對抗。教會亦是活在新的意念之中的。
【論盡家庭】(2.8) 婚姻及家庭舞蹈:無我的互相依靠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每人應照上主你的天主賜與你的,依自己 的財力,奉獻禮品。(申命紀16:17) 這是一對30多歲的夫婦,中學時期開始談戀愛。結婚好幾年了,仍未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甚麼大爭執。兩人都是基督徒、專業人士、有教會生活之餘、也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身體健康、兩人的家人也沒甚麼令人擔心的地方,所以,可以一年一起去幾次旅行。在一般人眼中,這對可算是幸福夫婦,但他們的關係總是不對勁、丈夫甚至開始有點抑鬱病狀。 丈夫對太太說:「那天我們吃飯後,我想一個人散步一會兒。雖然妳沒反對,但我看見妳轉身回家時,我知道妳很難過。」 太太說:「我沒有難過呀!我們結婚之後無時無刻都在一起,基本上,我們沒有分開過。那天你說要一個人走走,我想我應該享受一下自己的時光。」 「但我知道妳是不開心的。」 「我沒有呀!」 「妳有呀!妳沒有朋友、沒有興趣!」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我沒有不開心!為甚麼你不相信我?你自己也沒朋友、沒興趣:我覺得你不開心才是真的,為甚麼你不把心事告訴我?你是否不愛我了?」
【聖言心語】耶穌升天節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24:46-53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看似互相矛盾。福音中,耶穌的升天與復活發生在同一天,但宗徒大事錄卻說是在復活後的四十天;福音似乎也說,升天與復活是一氣呵成的,而宗徒大事錄的描述卻是兩個獨立事件。但我們不該從字面上解釋升天這件事,反而應該反省升天這件事背後的含意。耶穌升天是要強調復活的耶穌已經回到天父身邊,與天父同享光榮。簡單來說,耶穌已完成了他在人世間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升天就是一種死亡的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而且不願意談論的。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死亡的經驗」意味着生命的結束,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將消逝,這是人類害怕死亡的來源。我曾讀過一本書中提到,這也是有人自殺的原因之一(他們選擇在人生的高峰結束生命,因為他們害怕現在所有的成功,未來都將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