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若望福音中的聖多默宗徒(一)

文:陳繼容 根據天主教會的禮儀年曆,每年的7月3日是聖多默宗徒的瞻禮。在十二位宗徒中,一般人對聖多默雖未至於完全陌生,卻也並不太熟識。相信大家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若望福音所記載,當其他宗徒告訴他耶穌復活了的消息時,他說除非他看見了耶穌手上的釘孔,用他的指頭探入釘孔;用他的手探入耶穌的肋旁,他決不信這一段經文(參看若20:25)。 事實上,三部對觀福音在聖多默身上着墨不多,因此若要介紹聖多默, 實際上是介紹若望福音中的多默。若望福音有關多默的記載共四處:11:16; 14:5;  20:24-29; 21:2,其中又以20:24-29一段最為人熟悉。適逢臨近聖多默的瞻禮,謹為大家介紹若望筆下的多默,看看若望到底想透過多默告訴我們些甚麼。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讓我們一起善領聖體聖事(二)

文:陳繼容 編按:陳繼容博士去年9月獲教區禮儀委員會邀請主持一個有關聖體聖事的禮儀講座,陳博士把該講座內容輯錄成文,上週已於本報刊登第一部分,今期繼續刊登餘下的部分。特別感謝陳博士將文章紀錄,讓更多教友能細味與學習之餘,亦能讓教友好好準備這周的「聖體聖血節」。   (3) 教友領受主的體血的正確方法 下面所說有關教友領受主的體血的正確方法,主要引載自《救贖聖事令》。 A. 領聖體的準備 這準備包括外在和內心兩方面。外在指的是衣着整潔端莊、守時、彌撒中態度虔敬等。內心方面指要省察自己有沒有重罪,若有便不能領聖體。所以牧者應設法透過教理講授,幫助參與彌撒的信友準備自己,誰若意識自己有重罪,要先告解後,才參與彌撒聖祭和領受主的聖體。除非有重大的理由,且無機會告解;在此情形下,應切記要先發上等痛悔,且決定會儘快去告解(參看80-81號)。因此,梵二後很多時教友會不加分辨地,每次參與彌撒都成群結隊前去領主的聖體。牧者有責任糾正這一流弊(參看83號)。 要勸導信友養成良好習慣,設法於彌撒以外辦告解,這樣他們可以從容告解,而不致阻礙他們參與彌撒。應教導那些每日或經常領聖體的教友,按照各人的可能性,經常告解,最好能定期告解(參看86 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讓我們一起善領聖體聖事(一)

文:陳繼容 筆者應澳門教區禮儀委員會邀請,於去年9月24日假主教座堂的高德華圖書館禮堂主持一個禮儀講座,主題是「讓我們一起善領聖體聖事」。為方便當日未能參與講座的人士,筆者將該講座內容稍為整理,寫成此文,並蒙《號角報》予以刊載,謹在此向他們致謝。 由於是次講座與聖體聖事和彌撒有關,我們會以教廷禮儀聖部於2004年出版的《救贖聖事訓令》(下面簡稱《訓令》)為主要參考資料。其他資料有梵二的《禮儀憲章》憲章,《彌撒總論》,和一些教父和當代禮儀學者的作品。為方便大家閱讀,全文分兩部份:1. 天主教徒為何要領聖體,2. 讓我們一起善領聖體聖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彌撒中的聖道禮」與讀經員的培育(三)

陳繼容 編按:教區禮儀委員會於1月舉行兩次的讀經員培育講座,邀請到陳繼容博士主講。經過兩星期的刊登,相信讀者明暸聖道禮於彌撒的重要性,從而知道讀經員也應接受培育。現刊登陳博士於講座中的最後兩點與結論,並謹此向陳博士致謝,感謝她將寶貴的內容輯錄成文,讓更多人能得以認識。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彌撒中的聖道禮」與讀經員的培育(二)

陳繼容 編按:教區禮儀委員會於1月舉行兩次的讀經員培育講座,邀請到陳繼容博士主講。上星期刊登了導言及「聖經中的神人關係」與「聖經是形成會眾之原動力」這兩點,現繼續文章的幾項重點。 三、天主常與人同在 如果聖經所說的話都是真的,即是說,我們所信的這位神確實是一位與人同在的神,那麼我們有什麼可靠的方法知道,甚至肯定祂的臨在?因為既然是神,祂沒有可能和我們一樣,祂自有祂的神性。那麼,作為人,究竟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觸摸到祂,清楚地曉得祂什麼時候會跟我們在一起?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彌撒中的聖道禮」與讀經員的培育(一)

陳繼容 天主教澳門教區禮儀委員會於2017年1月7日及21日為教區的讀經員舉辦了兩次講座,筆者將這兩次講座的內整理成本文,以方便未能參與講座的人士,並蒙《號角報》刊載,謹此致謝。全文內容除導言與結論外,共包括7個重點,本期先談及兩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2016年的「澳門基督信徒聯合祈禱會」分享(2)- 主題:宣揚上主的大能

陳繼容 聖若瑟大學 此信的作者和寫作日期及地點 說到作者,由於此信的書寫風格和優美文筆,近代的釋經學家對於聖伯多祿是這信的作者有些保留,他們認為這封可能由信末提及的息耳雅諾潤飾過(5:12)。儘管如此,一般都認為,毫無疑問,初期教會的信友團體都認識這封信。至於在何時寫成,應該是第一世紀的70至90年代之間,所以聖伯多祿絕對有可能是此書信的作者。無論如何,天主教會把這封信和《伯多祿後書》都列入正典的經書中,視這兩封信為聖經,可見這兩封信,特別是《伯多祿前書》,對初期教會的重要性。至於寫信的地點,一般認為是在羅馬,如前面說過,聖伯多祿在該地度過他的晚年,不但建立了羅馬教會,更在當地為主致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2016年的「澳門基督信徒聯合祈禱會」分享(1)- 主題:宣揚上主的大能

陳繼容 聖若瑟大學 2016年的「澳門基督信徒聯合祈禱會」於1月16日晚假聖若瑟勞工堂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宣揚上主的大能」,思想出自《伯多祿前書》2章9節。以下是本人被邀為當晚祈禱會所作講道的內容。為了讓大家對這次祈禱會的主題,和《伯多祿前書》有更深入的理解,會先向大家先介紹這封信的作者聖伯多祿和其他有關資料,例如這封書信的內容、當然還有這封書信對今日的重要性等。另外,為了便於刊載,本文在用詞上稍作修改。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經中「美」的管闚

耶穌的十字架(二) 陳繼容 2. 十字架事件是復活事件的開始:十字架上的死原來是生命 耶稣的死於十字架上,並非整個苦難事件的終結。正如我們在前面提過,並非天主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是人類的罪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最後的勝利卻屬於天主,因為天主從死者中復活了耶穌。所以耶穌的死於十字架上是另一個事件──祂的復活事件──的開始。換句話說,耶穌的復活才是祂死在十字架上這事件的完成。所以十字架不只是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的十字架,也是復活的基督的十字架。這表示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從今以後將成為生命的記號:把人帶入生命中。每個人都要忍受自己的死,耶穌基督所忍受的死,卻是為了要讓我們獲得生命。祂為了人類的罪忍受死亡,自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消滅人類的罪。所以耶穌基督從死者復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十字架上的死原來是生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經中「美」的管闚

耶穌的十字架(一) 陳繼容 我國著名學者朱光潛在他那本《談美》的書中有一段這樣說:「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種作品,從倫理的觀點看,它有善惡的分別,從藝術的觀點看,它有美醜的分別。善惡與美醜的關係究竟如何呢?就狹義說,倫理的價值是實用的,美感的價值是超實用的;倫理的價值都是有所為而為,美感的活動則是無所為而為。比如仁義忠信等等都是善,我們不能不著眼到人群的幸福。美之所以為美,則全在美的形相本身,不在於它對人群的效用(這並不等於說它對人群沒有效用)(頁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