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會區成為母佑會東南亞發展的踏腳石 母佑會(全名: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本年慶祝來華傳教100周年,本報上期刊載與母佑會中華區會長陸琴莉修女的專訪,重溫母佑會修女100年前在中國傳教的點滴。
號角專訪
專訪母佑會中華區會長陸琴莉修女
首批意籍修女透過愛的語言向華人傳教 母佑會(全名: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本年慶祝來華傳教100周年,上週六(3日)於主教座堂舉行感恩聖祭(見第一版)。本報有幸訪問母佑會中華區會長陸琴莉修女,與讀者分享修會100年前來華情況和傳教故事。
專訪教區生命委員會
透過繪本面對死亡、反思生命價值 訪問:Marco Carvalho (本報訊)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將於6月10日(六)假教區中心地下禮堂舉辦【繪本共讀.培訓工作坊】,內容包括繪本共讀、分享及祈禱。活動以天主教信仰為基礎,透過繪本共讀,培訓教友更有效地陪伴面對親友逝世及各種失落的人士,讓他們學習坦然面對與接納喪失,及懷着希望、計劃將來。
專訪聖母無玷聖心愛子會新晉執事
丁立仁執事:天主召叫我們,卻是我們的自由去作出回應 文:李愛德神父 中文編輯部 翻譯 聖召,就是指天主對你的召喚,讓你成為甚麼、祂想你做甚麼。對一些人來說,聖召就是回應聖職,又為另一些人而言,可以是指透過宗教傳教團體,忠誠地做耶穌的門徒,來侍奉天主、為教會服務。
專訪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總主教秘書
專訪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總主教秘書裴若來神父:「無論將會發生任何事,我們都必須要做好準備」 文:Marco Carvalho 譯:梁浩然 去年八月,印度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總主教斐理伯.費能(Filipe Neri Ferrão)擢升為樞機,該教區的教友洋溢着一片喜樂,大家都深感自豪,而印度教會亦視之為一股激勵,以面對眾多的挑戰。當中最為棘手的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興起。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認為,所有其他宗教對於他們均是威脅,包括基督宗教的少數群體。這群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在帶領者知情的情況下任由原教主義發展,令天主教信仰自由在印度部分地區逐漸受到危害。果阿暨達曼總教區總主教(Archbishop of Goa and Daman and Patriarch),歷史上又有「東印度宗主教」的榮銜,這位費能樞機的秘書裴若來(Joaquim Loiola Pereira)神父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果阿仍然有大批天主教徒會到聖堂,但現時用葡語的教友卻少之又少。裴神父又在訪問中,分享了他對印度及果阿教會一系列問題的見解。
專訪教區秘書長劉偉傑神父
代表澳門教區參與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亞洲階段大會專訪教區秘書長劉偉傑神父疫情過後,該重燃同道偕行的共議精神 (本報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亞洲階段大會早前2月24至26日於泰國曼谷舉行,教區秘書長劉偉傑神父代表天主教澳門教區出席。本報有幸與劉神父進行訪談,分享在泰國會議中的內容,以及澳門教會在「同道偕行」共議精神上的現況。
專訪香港教區溫國光神父 獲苦難善耶穌邀請,踏上司鐸聖召之路
專訪香港教區溫國光神父獲苦難善耶穌邀請,踏上司鐸聖召之路 (本報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及耽誤,今年的苦難善耶穌敬禮及出遊最終能如常舉行、重回澳門街。以往每年都有不少外地的教友,特意前來澳門參與此一年一度的盛事,當中鄰埠的香港教區司鐸溫國光神父,也是「出聖相」的常客,全因他一次參與出遊的經歷,使他最終踏上聖召之路。
專訪醫院牧靈司鐸何知行神父 與臨終者同行,給予病人真正的安慰
死亡病例近日急增專訪醫院牧靈司鐸何知行神父與臨終者同行,給予病人真正的安慰 (本報訊)自去年12月中開始,醫院牧靈司鐸何知行神父花了很多時間身處仁伯爵綜合醫院(山頂醫院)。他的使命?就是為那些面對「最後旅程」的人,給予靈性上的安慰。即使面對疫情進一步的發展,他至今對新冠病毒仍保存「一線」的陰性狀態。何知行神父日前接受本報葡文部訪問,談及在這波疫情的心路歷程。
專訪慈幼會士鄺良神父:愛天主是回應天主召叫的首要一步
(本報訊)明天(12月17日)是慈幼會士鄺良神父(Fr Adrian Conroy)晉鐸金禧的日子。在此機遇上,本報日前特別探訪鄺神父,並向他送上祝賀,同時他亦分享到自己在回應及忠於聖召的經歷,也分享在澳港二地服務的點滴,更不忘對時下青年給予一些勉勵的說話。
相遇的文化:非教友的陶工,為教會雕刻塑造多件聖像 專訪雕塑藝術家黃家龍
相遇的文化:非教友的陶工,為教會雕刻塑造多件聖像專訪雕塑藝術家黃家龍「在雕刻的過程,要從教友的角度去看、去感受」 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上月起舉行為期一個月《相遇的文化:黃家龍.天主教美學展》,展出多件天主教人物雕塑、浮雕、畫像等。在展覽最後數天,黃家龍接受《號角報》專訪,分享他對天主教信仰及製作多項天主教作品時的看法與心路歷程。 展覽在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美麗街會址舉行,並將於本主日(4日)結束。把握最後機會,透過欣賞作品,探入黃家龍與天主教信仰的相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