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脫利騰改革了天主教會,讓她更強大及更穩固,但亦因此引誘人想脫離羅馬而成立自己國家的教會。那正是十七世紀專制政權最高峰的年代。加利剛主義(Gallicanismus)亦在此時興起,而此風也吹遍了其他角落。這觸動了羅馬及教宗的管治問題。加利剛這名字來自高盧(Gallia),羅馬人年代對法國的叫法。這是十五世紀時候、根據法國的習慣法而產生的分裂傾向的一個概念。在十七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按照絕對王權擁護者博須埃(Jacques Benigne Bossuet, 1627-1704)的理論而創立的。
Author: admin
【如何訓練教會合唱團】(9)讓兒童參加合唱團
文:龐保頤 (Aurelio Porfiri) 在談論教會合唱團時,我們已提及過在堂區或聖堂建立良好音樂項目的困難和掙扎。這些困難和掙扎是真實的,我們不能低估。很多時候,還要應付不支持建立音樂項目的神父,或不太熟悉音樂和禮儀的神父;這就是為何合唱團總監必須非常了解禮儀和音樂的相關教會法規。禮儀專家亞豐索.瑪利亞.特里亞卡(Alfonso Maria Triacca)說過,音樂擴展了禮儀已有的內蘊。這是多麼正確!音樂是禮儀基本的補充內容,但也可以是一個障礙;這障礙就是:當音樂不適合禮儀或使人們偏離最理想的終向——光榮天主和聖化信友。
【聖言啟航】天主的旨意 承行的榜樣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在上主日,禮儀安排的讀經一讓我們聽過了《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的第一篇「僕人之歌」;在這主日,我們就聽到第二篇了。在《依》四十九章中的「僕人」所指的,既有可能是一個個別的人物,也有可能是指整個以色列民。無論如何,這篇詩歌一開首聽起來就好像是這僕人蒙召受任命的場景。接下來的兩句,更為明顯:「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6節)。這僕人的使命,就是要到外邦人的地方去,把天主的接納、恩寵、拯救和公義帶給他們。無論這詩歌的中「僕人」指的究竟是誰,他在救恩史之中都有其角色:活出天主的國度,並將之帶給所有人。在救恩史邁向高峰的時候,藉著全然服從天主父的旨意,耶穌基督接受了把天主拯救世人的喜訊帶給所有人的使命。祂的人生、死亡和復活,正是吸引祂的追隨者步武祂芳表的泉源。這一點,《天主教教理》中也有所總結:「耶穌藉服從父,『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斐2:8)的那種愛,完成了受苦僕人的贖罪使命」(623段)。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1:29-34 今天在常年期的一開始,福音主要談論的有兩件事:耶穌的身份以及耶穌的使命。身為基督徒,我們當然知道耶穌是誰,但是,光是這樣是不夠的。想要成為耶穌的使徒,我們光是認是祂是誰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祂的使命。從定義來看,門徒就是追隨者,而使徒就是傳承先驅訊息的傳道者。身為基督的門徒,不僅要追隨耶穌的福音,也要傳承耶穌的旨意,讓其他人都能聽到並接受。耶穌是誰?當耶穌靠近的時候,若翰告訴他自己的門徒說:「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為甚麼稱耶穌為天主的羔羊呢?這要追溯到猶太人逾越節的起源。根據傳統,天主一直催促法老帶領以色列子民離開埃及,脫離埃及人的奴役。天主為使以色列人能獲得自由,派遣天使懲罰埃及人,殺害家中初生的長男,因此藉着梅瑟的曉諭,告訴以色列人在房屋的門框和門楣上塗抹羔羊的血以做區別。當天主的天使來襲時,就可以越過他們的家,使孩子免於死亡。羔羊的血就這樣拯救了天主的子民,而羔羊便成為解放與自由的標誌和象徵。出谷記中記載的這個事件,過去和現在一直都被隆重地紀念,就像耶穌和祂的門徒在最後晚餐中慶祝逾越節晚餐一樣。然而對我們來說,洗者若翰告訴我們耶穌是新的羔羊,能夠為罪惡和壓迫帶來潔淨與釋放。祂犧牲自己,藉着祂的死亡,除免我們的罪過。耶穌受難發生在逾越節並非巧合,因為祂流出的血將成為我們的救恩。 當洗者若翰說:「我看見聖神彷彿鴿子從天降下,停在衪身上。」「我起初不認識衪,但那派遣我來以水施洗的,給我說: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身上,誰就是要以聖神施洗的人。」祂是天主卻來到人間為我們服務、愛我們、釋放我們的罪。現在耶穌要求以同樣的方式和祂一起工作,為全世界服務,為所有的兄弟姐妹服務。耶穌是世界的光,祂希望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祂的救恩,希望每個人都能進入天主的國,希望每個人都體驗到真理與自由。耶穌的使命是將全世界的人都帶回天主面前,認清天主是真正創造者,是元始也是終末。耶穌的使命就是我們的使命,要成為一個好的基督徒必然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福傳者。我們的責任不僅是要拯救我們的靈魂回到天堂,更要與他人分享我們的信仰,幫助他們認識耶穌和福音,直接經驗到天主的愛。這些在我們的家庭中、工作場所、教區、學校等地都可以做的。讓我們在今天的感恩聖祭中,一起祈禱,讓我們與耶穌一起工作,活出祂的使命。
【速食神學】(64)「基督」這稱號有甚麼暗示?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若瑟和瑪利亞獲得指示:「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瑪1:21;路1:31)。默西亞(或「基督」)被給予一個人性名稱。耶穌按希伯來語意謂:「天主拯救」(《天主教教理》第430點)。 《天主教教理》第435點補充,這名字「是基督徒祈禱的核心。所有的禮儀祈禱文都以這格式結束:『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母經』也以『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作為巔峰。東方教會常作的心靈祈禱、即那稱為『耶穌禱文』的,說:『主耶穌基督、天主子,可憐我罪人』。不少基督徒臨死時口中只呼號『耶穌』的名字,如同聖女貞德那樣」。
QUI MEDITABITUR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第28屆世界病人日文告 願患者在教會內品嚐到基督的寬慰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在第28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中闡述了《瑪竇福音》的一句經文,並以此勉勵病患和醫護人員,呼籲世界各國在考慮經濟層面時,不要忽略社會正義。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11:28)耶穌的這句話貫穿了第28屆世界病人日文告,指示出「恩寵的奧妙之路,給辛勞疲憊的人提供安息」。教宗方濟各上週五(3日)耶穌聖名瞻禮中公布,他在這份文告中表明,病人即為勞苦和負重擔的人,他們吸引耶穌的目光、牽動祂的心。本屆世界病人日將於下月(2月11日)舉行。
澳洲野火肆虐 主教團呼籲採取全國性具體行動
(綜合報道)澳洲自去年9月起開始野火季,但連續多月持續高溫和乾旱,令火勢加劇,為過去數十年最嚴重的野火。 澳洲自去年9月起林火肆虐,導致800萬餘公頃森林被燒毀,現時已有25人罹難,二千多間房屋被摧毀,單單是新南威爾斯已有近千間房屋被燒毀,更傳有近五億隻野生動物被火燒死,當中包括數千種受保護的物種。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2020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及「天主聖言主日」 天主教信徒與其他信徒團體每年1月18至25日共同舉行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澳門基督信徒聯合祈禱會定於1月18日晚上7時30分,在黑沙環蔡高中學禮堂舉行,祈禱會的主題是「慈恩相待」 (宗徒大事錄廿七章),特別邀請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人士參加。1月18-19日的主日彌撒禮儀中(「常年期第二主日」),宜附加為基督徒合一的祈禱。 教宗方濟各於2019年9月30日頒布了「開啟他們的明悟」手諭,規定普世教會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應隆重慶祝「天主聖言主日」,為「頌揚、省思和推廣天主聖言」。今年1月25-26日主日彌撒讀經及禱文應沿用「常年期第三主日」或「新春主日」。請各堂區團體神長及教友們參閱今期「號角報」刊登之「開啟他們的明悟」手諭,參詳教宗建議如何善度聖言主日的教導及方法。 特此公告 秘書長 劉偉傑司鐸 二零二零年一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