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敬貽 在十六世紀葡萄牙航海大發現時期,中國和葡萄牙兩國即在政治、經濟與文化領域展開交流,特別是在澳門這片土地,隨着天主教文化及其豐碩的禮儀音樂的傳入,成為西樂東漸的橋樑。然而,在近40年中葡音樂文化交流中,華人學術界對葡萄牙當代藝術音樂的瞭解仍處在相對空白狀態,對葡萄牙二十、二十一世紀的音樂創作、歷史和美學都少有涉獵。從專業演奏及理論工作者角度對葡萄牙當代的作品等都相對陌生。《當代葡萄牙藝術音樂——喬治·佩西尼奧、坎迪多.利馬和若昂.佩德羅.奧利維拉》一書(由澳門政府文化局於年前出版)剛好填補此方面空缺,並為當代葡萄牙藝術音樂研究提供可貴的文獻資料。該著作收錄了二十至二十一世紀上述三位葡萄牙作曲家的音樂技巧、美學和風格,並系列描述作曲技巧和原則,同時也側重於音樂的演繹和創作,展現了三位作曲家在根深蒂固的天主教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創作思路及方式,突出了整個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葡萄牙音樂創作和製作的特色和重要性。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馬爾谷福音10: 46–52 在耶里哥,耶穌治癒了一個瞎眼的乞丐;這是在馬爾谷福音耶穌公開生活的第二階段,從加里肋亞往猶太途中發生的奇跡。耶里哥已屬猶太境內,是耶穌抵達耶路撒冷前必經的城。雖然耶穌行過的奇跡很多,每個奇跡在救恩方面都有深度意義,不過在耶里哥治癒瞎子是耶穌在福音中行過的最後一個奇跡,聖經學家發現它具有更深的意義;我們今天便要更為詳細地解釋。
聖母聖心愛子會9月5日舉行「媽媽的午餐」新冠疫情食物關愛行動講解會及募捐活動,希望為本澳有需要人士提供短暫食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