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在重溫了女人在回答蛇時所重申的(有擅自增修的)天主禁令:「樂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都可吃;只有樂園中央那棵樹上的果子……不可以吃……免得死亡」(創3:2b–3);又嘗試拆解蛇對女人的反駁——「你們決不會死!因為天主知道,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3:4b–5)——中的重要詞語。今天,就讓我們聚焦在《創世紀》第三章中最具決定性的一幕。
蛇的回應否定了天主的禁令是真的。首先,牠宣稱,獲得屬神的特性之一——『知道善惡』的手段,就是吃這樹上的果子;這樣,他們會可如同神一樣,對善惡、好壞、美醜等有圓滿的、設身處地的感受和頓悟,並因而獲得作出完美的決擇的能力。此外,更甚的是,蛇攻擊天主的用意,使女人懷疑天主的企圖,只是出惡意——即:一心把屬神的天主性特質只保留給自己——而對他們二人作出空洞的恐嚇。所以,蛇斗膽對他們斬釘截鐵地說:「你們決不會死!」——換言之:『上主天主所說的,不過是為了獨霸神性而信口開河;實無此事』。
面對着蛇這次「二連擊」,女人再沒還擊之力,甚至並沒有這打算:「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3:6a;《思高譯》)。原文句式較為複雜,不好翻譯;我按原文句式來翻譯:「然後,女人看見了那棵樹,認為它適合作食物,又賞心悅目;而且它又會使人聰慧,十分吸引」。雖然這裡只有短短半節,但我相信女人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進入沉思,(按她自己的判斷標準)仔細考慮吃與不吃的箇中利害。最終,女人認為,在三個不同層面上,吃都是更有所得的選項:
1、適合作食物(ṭôḇ ləma’ăḵāl=good for food)
2、賞心悅目(ta’ăwāh lā’ênayim=pleasant to the eyes)
3、使人聰慧,十分吸引(neḥmāḏ ləhaśkîl=desirable for making [someone] wise/prudent)
【題外話,這裡我把ləhaśkîl譯為「使人聰慧」而非《思高》的「增加智慧」,是因為原文在這裡用的,並不是經常用來意指「智慧」的「ḥoḵmâ」,而是「ś-k-l」。在《舊約》中,「ś-k-l」最常見的意思是:〔做事〕順利(申29:8[9];蘇1:7, 8;撒上18:14, 15;列上2:3;列下18:7)、成功或成就(撒上18:5, 30);當然,也有解作:明瞭(申32:29)、明智(約22:2; 34:35;詠14:2)、智慧(詠34:4[3])、自覺(詠2:10)、教導(詠32:8);甚至有時解作:重視(約34:27)、眷顧(詠41:2[1])等等〖按:以上皆直接取自《思高》譯本〗。有見及此字的多義,於創3:6a我傾向譯作「聰慧」,指使人可事事順利和成功的智力。當然,諷刺的是,她一心想着能夠擁有使自己無往不利、事事成功而作出的選擇,卻正正是這個(錯誤的)選擇讓自己一敗塗地】。
女人從善、美、真三方面來思量過後,終於「摘下一個果子吃了,又給了她的男人一個,他也吃了」(創3:6b)。走筆至些,有一點我是想要強調的。我並非要為厄娃『平反』,但平心而論,單從《創.三》的行文而言,我並不認為她是個徹底的壞女人,存心要與天主作對,因此二話不說便拿起禁果放入口中。我個人,以及絕大部分聖經學者,都覺得她在自己細心思量過後,是真心認為吃下禁果是好的。與《創.一》連讀的話,希伯來原文的句式更是絕妙地表達出了這一點。雖然《創.一》與《創.二至三》並非由同一作者所寫【按:這問題後來有機會再談】,但在《創.一》中的著名重句:wayyar ’ĕlōhîm ’eṯ-hā’ôr kî-ṭôḇ(創1:3等;直譯:「天主看見了光,認為好」),卻同時用於《創.三》中的女人身上:wattêre hā’iššâ kî ṭôḇ hā‘êṣ (ləma’ăḵāl)(3:6a;直譯:「女人看見了那樹,認為好〔作食物〕」)。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一幕的悲劇就在於,她真心地相信自己做了一個對的選擇,到頭來卻是個最錯誤的決定。這一幕對我們的教訓大抵就是,身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做的每一個確定,我們最終所認為的最真、最好、最美的決定,無可能獨立於天主的旨意之外;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一切都出自祂手,由祂親手所塑造。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