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走出羞愧,踏進新生命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失敗只是分岔口,而非道路的終點。」「失敗乃成功之母。」我相信你曾聽過類似的智理明言。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主要涉及「羞恥」時,情況並非如此。一個被羞恥感籠罩着的人,幾乎頓時凍結僵住,以致無法走出這羞恥的過去,繼續向未來前進。「羞恥感」是極具破壞性的,因為能打垮整個人的自我價值:當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壞人」時,是不可能學習的。

當伯多祿三次背主後,他重返自己的工作——捕魚的漁夫,非漁人的漁夫——這決定十分正常、不令人驚訝的。在基督的苦難前,祂將所有的信任都放在伯多祿身上:「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瑪16:18)伯多祿亦答允耶穌:「即便我該同你一起死,我也決不會不認你。」(瑪26:35)但那「不認」與「背叛」的一刻來到了。在大司祭的庭園裡,在雞啼之時,伯多祿的膽怯便表露無遺。那時的他,沒有手持利劍,他並不是一名英雄:只是一個被恐懼麻木了的普通人。

復活基督給宗徒首次的顯現,並沒有完全紓緩伯多祿內心的沉重與內疚。是的,耶穌戰勝了死亡,但伯多祿的羞恥感依舊存在。他覺得自己不堪當成為耶穌其中一位門徒,更不用說當宗徒之長的領袖職務。復活基督的顯現,恐怕增加了伯多祿內心的痛苦,甚至重新提醒那可怕晚上他背叛師傅的回憶。當復活的基督對門徒說:「願你們平安」時,其他門徒都紛紛歡欣鼓舞,但伯多祿則可能羞愧地垂下雙眼;當基督後來派遣他們向天下傳佈福音與修和的訊息,伯多祿寧可去捕魚。伯多祿的羞恥使他內心崩潰了,並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新的使命:還是回到自己原來的工作去吧!

我們都知道故事接下來的發展(若21:1-19)。整夜勞苦卻毫無收穫,到復活的基督在岸邊出現,魚網奇蹟地裝滿了魚、伯多祿光着身子跳中海中、岸上的早餐……我們可以想像西滿伯多祿不安地嘗試迴避耶穌的目光。當他聽到耶穌呼喚他的名字:「若望的兒子西滿……」時,他的心也可能因恐懼而怦怦大跳,或許在想:「來了來了,他要因我的背叛而處置我……」

「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這條問題肯定是難以置信的。在伯多祿所做的一切後,如何談得上「愛」與「友誼」呢?然而,這對耶穌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絲毫沒有提及過他的軟弱、背叛、背棄,而是「你比他們更愛我嗎?」耶穌直視伯多祿的雙目,沒有責備他,也沒有嚴肅警告他說:「勿再不認我了!勿再做懦夫了!從今開始,與你的信德保持一致!」在耶穌對伯多祿的注視中,沒有怨恨、沒有憤怒、沒有失望:只有愛。

伯多祿意識到,儘管過去的一切、即使他背叛了,但是的,他仍然是愛耶穌。他比任何人和事,更愛耶穌;他愛耶穌勝過一切。確實,他在耶穌最需要他的時候,膽怯了、拋棄了主,但仍然愛祂;那份愛一切都在。他一生中的所有錯誤,不能抵消這份真實的愛;沒有這份愛,便沒有任何意義。若數個月前一樣,在面對人們的拒絕時,耶穌在當時問十二名門徒:「難道你們也願走嗎?」伯多祿毫無懷疑的回答說:「主!惟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若6:67-68這是一個天真、直接而真實的答案,但並還沒經歷現實的考驗。而在岸上那天,這份天真的愛仍然存在,這份愛比他自己的羞恥和軟弱還要強烈:「主啊!祢無所不知,祢曉得我愛祢。」

心理學家認為,「羞恥」讓人們對自己在人際關係和社會中迷失方向:伯多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耶穌不僅寬恕伯多祿,而且還恢復了他的身份,不只是「漁人的漁夫」,更是教會的牧者:「你牧放我的羊群。」伯多祿回報耶穌愛的方式,同時恢復自我價值的方式,就是透過服務他人及為團體奉獻自己的生命,正如耶穌所預期的一樣:「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路22:32)

伯多祿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我相信亦是你的故事。不管我們的過去是多麼可恥,復活的基督再次用祂初次召喚我們的話向每位說:「跟隨我吧!」而這一句,亦是《若望》福音中,耶穌最後的一句話。基督的愛,以及祂託付給我們的使命,就是擺脫羞恥過去的惟一方法,亦是惟一能恢復正值生活的方法。換句話說:耶穌的邀請使伯多祿的人生復活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