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梁展熙博士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之光 號角舊文

【聖言之光】永無終結的將來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禮儀年的最後三個主日,邀請我們準備好自己去迎接未來。儘管我們大都習慣視禮儀年的最後為結束,但事實上禮儀年的最後部份是要邀請我們擁抱此世時間的終結,邁向永恆的將來。剩下來的每個主日,都各自聚焦於天主為了這個將來所作的不同準備。今天禮儀為我們定下的主題是復活的問題,以及我們為了迎接復活所需的生活態度。

今天取自《瑪加伯下卷》和《路加福音》的讀經都談及復活。前者是信德的證詞,後者是由不信而生的輕蔑和鄙視。相信復活,並不等同於認為靈魂不滅。後者的基礎是對人的組成的概念,前者則是以天主的忠信為基礎。復活的教義,是源於盟約的概念,這盟約是由天主對人類訂立的一份關係。問題的癥結是:這份關係會不會因為死亡而中斷?死亡是否強大得足以摧毀這份由天人盟約所確保的關係?還是天主切願這份盟約關係即使要面對人的死亡但仍能持續下去?《聖經》發展到後期的各路傳統都有處理這問題,當中都堅信天主要與人結合的意願,遠較死亡的力量強大得多!

我們必須意識到,人大都是以類比的語言來描述信仰的事物。由於天主是活着的人的天主(God of the living),所以我們相信我們與天主之間永續不斷的結合,會以某種生命形式來展開。又由於我們唯一知道的生命形式,就是現世的生命,所以人用來描述將來生命的言詞,無論是否在《聖經》內的,都或多或少類近於我們現世的生命經驗。可是,我們必須緊記的是,這些言詞都不過是指向那不可言喻的奧蹟,並不是將來生命的確切描述。我們真的無法確知將來會是怎樣的。

既然我們已接受了:死亡並沒法摧毀生命;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死亡之後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福音中的撒杜塞人說,按他們的理解——雖然他們並不相信——死後的生命不過是現世生命的延續。福音作者卻明白指出,這是個錯誤的說法,而耶穌糾正他們的方式,並不是停留在他們揶揄層面來辯駁。事實上,耶穌並沒有說明將來的生命究竟會怎樣;不過,祂清楚指出了一點,死後的生命與現世的是不一樣的。用來確保人類在現世歷史中存續的各種社會風俗和性別關係都將被全然轉化。將來的生命具體會是怎樣的,還不好說;不過,我們絕對肯定的是,天主切願我們保持關係直到永遠的這一點,是確實遠超死亡的局限所能限制的。

《天主教教理》第1002號這樣總結道:「基督固然在『最後一天』使我們復活,但是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已與基督一起復活了。其實,靠聖神,基督徒現世的生命,已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和復活」。

既然我們已知道這是我們所期待的將來,那麼在這將來來臨之前,我們要怎樣生活呢?事實上,這將來業已開始了。這份對世末的盼待,實在是天主透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恩寵。我們的將來已存在於我們的現在;因此,我們的召叫便是要活出一個已經全然轉化的生命。可是,這將來也尚未完全臨現,因此,我們其實是活在現世與來世的中間。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將來生活的預嚐;我們要在現世活出將來的生命。無論這有多麼困難,我們有的是基督永遠不停的鼓勵。我們得到祂的諾言,祂要不斷堅強我們,保守我們。我們也有來自基督宗教信仰的傳統,來指引我們的心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