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儀與基督徒的喪禮(一)

《天主教教理》卷二「基督奧跡的慶典」1667至1690號

文:陳繼容

為大家介紹過《天主教教理》卷二有關「天主教會的禮儀」,「病人傅油聖事」和「聖秩聖事」後,這次要談的是「聖儀與基督徒的喪禮」,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聖儀

  1. 聖儀的本質

為了聖化教會的某些職務,或教友生活中某些情況和境遇、及於人類有益的物品,除了主耶穌基督建立的七件聖事,聖教會也設立了一些聖儀。聖儀通常包含祈禱和劃十字聖號,有時也會灑聖水,以紀念聖洗聖事。聖儀不像聖事一般賦予人聖神的恩寵,但透過教會的祈禱,讓人準備接受恩寵。和聖事一樣,聖儀的效能也是源自主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且導向聖化人類、光榮天主這目的。

  1. 聖儀的施行人

所有已經領受聖洗聖事的人,都蒙召成為一個「福源」(參閱創12:2),可施以祝福。因此,信友也可以主持某些祝福。例如父母親可以祝福自己的子女。不過一項祝福越是涉及教會和聖事生活,就應該由聖職人員,即主教、司鐸或執事來主持。

  1. 不同形式的聖儀

交代過聖儀的本質及施行人後,現在讓我們看看聖儀到底包括些甚麼,主要以下幾項:人、食物、物件、地方的祝聖禮(也稱祝福禮),驅魔禮和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以下謹逐一解說。

(3.1) 祝聖禮

在各種聖儀中,以「祝聖禮」最普遍及最為人所熟悉,所以祝聖禮在聖儀中佔了重要的地位。被祝聖的對象包括人、食物、物件及地方等。在這些祝聖禮中,人為了天主的救世工程和恩賜讚頌祂,同時也包含教會的代禱,使人能夠按照福音的精神,善用天主的恩賜。經過祝福並指定用作敬禮天主的聖物,包括那些私人所有的,都應加以尊敬,不可用於世俗用途或不適當之用途。基督徒在主耶穌基督內蒙天主聖父降福,賜「以各種屬神的福分」(弗1:3)。因此,教會在舉行祝聖禮時,總是呼求主耶穌基督的聖名、並會劃十字聖號。

(3.2) 奉獻禮

某些祝聖禮把一些人「奉獻」給天主,或保留一些物件和地方專供禮儀的用途,這些祝聖禮稱為「奉獻禮」:Consecration,具持久性。讓我們先看為人舉行的奉獻禮,這奉獻禮有別於聖秩聖事,包括男女隱修院院長的祝聖,貞女的奉獻、會士的發願等。物品和地方的奉獻禮,則有祭台的奉獻,聖油、聖爵、祭衣,和聖堂鐘樓的鐘的祝聖,以及聖堂的奉獻禮等。

(3.3) 驅魔禮

當教會以其權柄,並因主耶穌基督之名,祈求天主保護某人或某物件,使之脫離魔鬼的控制所舉行的儀式,稱為驅魔禮。福音清楚記載主耶穌基督曾經驅魔(參閱谷1:21-27;5:1-20;瑪8:28-34;12:22-23;路8:26-39;9:37-43等),並把這驅魔的權柄和任務交給了教會(參閱谷3:15; 6:7, 13)。簡單的驅魔禮在聖洗聖事中施行。隆重的驅魔禮,即傳統所稱的「大驅魔禮」,則只能由那些主教親自授予驅魔權的司鐸主持。主教只會將這項准許給予虔誠、明智、具有學識及正直生活的司鐸。在進行大驅魔禮時,主禮者必須明智謹慎,嚴守教會所訂的規則。

驅魔禮的目的,是藉着耶穌交託給教會的神權,將魔鬼從附魔的人身上驅逐出去,使人免受其控制。所以,這附魔絕對不同於患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若是患病,就需要接受醫學方面的治療。因此,在行驅魔禮前,必須辨認有關情況,確定有魔鬼的臨在,而非疾病,方可舉行驅魔禮(《聖教法典》1172號)。

  1. 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

除了祝聖禮、奉獻禮和驅魔禮,屬於聖儀範疇的,尚有在信友生活中佔着相當重要地位的各種熱心敬禮及善功。在羅馬天主教會兩千年的歷史中,除了一般的聖事生活及慶節外,信友更以不同類別的熱心敬禮來表達他們的信德。這些熱心敬禮都環繞着教會的聖事生活,包括聖體敬禮、尊敬聖髑、拜訪聖堂、朝聖、各式敬禮遊行、拜苦路、唸玫瑰經和佩帶聖牌等。這些熱心敬禮是為了延續教會的禮儀生活,和引導教友走向禮儀而非取代之。因此就信友對熱心敬禮的態度,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有以下的指示:「安排這些熱心善功時,應該顧及禮儀季節,與禮儀配合,在某種程度上由禮儀延伸而來,並引導民眾走向禮儀,因禮儀本身遠比這些熱心善功更為尊崇」(《禮儀》憲章13號)。

《禮儀》憲章這段話一方面指出真正的禮儀行動與熱心敬禮的分別。另一方面也表明,只要這些熱心敬禮能夠將教友參與的禮儀慶典伸延到他們的生活中,並引領他們走向禮儀,教會都會鼓勵和支持。換言之,儘管在禮儀行動與熱心敬禮之間存在互動關係,後者永遠不能取代前者。因此為了教友的神益,大家要懂得辨別,必要時甚至要淨化、糾正這些熱心敬禮背後的宗教感情,或迷信成份,使教友能增進對主基督逾越奧跡的認識。最後,這些熱心敬禮的舉行,需要受到教區主教的批准和監督,並遵守教會所訂定的一切有關守則。

 

說到天主教的民間熱心敬禮,令筆者想到「泰澤祈禱」。可能有教友誤會這種祈禱是教會的一種熱心敬禮,所以過去這二、三十年,「泰澤祈禱」在鄰近地區非常流行,甚至在修院內也很受歡迎,這幾年更「登陸」澳門,好像本澳有些教友也開始舉辦「泰澤祈禱」。不知舉辦「泰澤祈禱」的教友對泰澤這團體(Taizé Community)有甚麼認識,特別是他們是否明白,「泰澤祈禱」其實是泰澤團體,一個不屬於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組織的特有祈禱方式。所以「泰澤祈禱」和天主教會的禮儀及聖事,包括教會的民間熱心敬禮,都存在着本質上,甚至形式上的分別。也就是說,「泰澤祈禱」不是天主教會的敬禮。若是這樣,一個天主教團體舉行祈禱聚會時不用教會自己的祈禱方式,例如「日課」或「時辰禮儀」中的祈禱,改用「泰澤祈禱」,情況就好像一個佛教團體舉行儀式時,棄自己的佛教儀式不用,卻用了道教儀式。不是很奇怪嗎?很值得大家思考及反省。不想在這裏佔用太多篇幅,就泰澤團體和「泰澤祈禱」,我們下次再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