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致函宗座生命科學院:教會要努力重振促進生命的人文主義」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週二(15日)公布,在宗座生命科學院慶祝創建二十五週年的機會上,教宗致函給該機構主席帕利亞總主教(Archbishop Vincenzo Paglia),談及宗座生命科學院創建的歷史、進步的矛盾、切莫將人文主義與強勢取向的意識型態相混淆、建設普世的兄弟友愛、認出希望的標記,以及對話和為衆人服務。

教宗首先提到人類團體,指出「需要增進我們的共同意識,明認我們從天主的創造和愛而來的血脈相連的關係」。在今天的社會政治和人權團體極需要重整的背景下,以家庭開始的人類彼此間的手足之情能被視為「一塊真正的隱藏的珍寶。」

他又引用《福音的喜樂》勸諭,指出在當今時代,教會蒙召要再度大力倡導帶來生命的人文主義,這一切源自天主對人類的愛:「天主無條件的愛幫助我們去努力了解、促進和維護每個人的生命。福音的美妙和魅力在於不將對近人的愛,簡化為去實施那些適合於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準則,或是『出自特殊意識型態的抉擇所衍生的一些信條或倫理觀』(第39號)。

 

宗座生命科學院創建歷史

談到宗座生命科學院創建的歷史,教宗稱讚該機構的工作就是在這愛的激勵下進行的。教宗寫道,25年前在天主的僕人、偉大科學家傑羅姆·勒瓊(Jérôme Lejeune)的建議下,聖若望保祿二世創立了宗座生命科學院:「這位科學家清楚意識到生物醫學領域正在出現深刻和迅速的變化,因此支持在這方面更具結構和建制的努力是合乎時宜的。生命科學院就這樣得以發展在研究、培育和信息方面的創新,以此表明『科學和技術如果為人和人的基本權利服務,就有助於人類的整體福祉,推進天主救恩計劃的實現』。」《生命的奧跡》手諭3號)

教宗又引用他於2017年10月5日向宗座生命科學院全體大會發表的講話,指出宗座生命科學院的工作「不能僅限於解決道德、社會或法律衝突特定情況所帶來的問題。那種合乎人性尊嚴的啟迪關係到科學和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它們在與生命、生命的意義及價值關係中的整體方案。」

 

「進步」的矛盾

教宗接着談到當今世界的一種自相矛盾現象:正當世界上的經濟和技術資源足以讓我們能夠按照天主的吩咐去照料共同家園和人類家庭的這一歷史時刻,「我們最嚴重的分裂和最壞的噩夢怎能恰是來自資源,來自經濟和技術資源呢?民衆困惑地感到精神沮喪,我們可稱之為虛無主義,它使生命屈從於這個被自相矛盾所馴服的世界和社會。這種透過盲目追求物質享受來麻醉這深切困窘的傾向使人生活在憂鬱中,因為他找不到相稱於自己精神境界的崇高目標。」

我們必須承認,時下的男人和女人經常喪失勇氣,「我們衆人多少有些只顧自己:金錢體系和消費意識型態在為我們的需求做出了選擇,操縱我們的夢想,絲毫不顧及共享生活的美好和共同家園的可居住性。」

 

切莫將人文主義與強勢取向的意識型態相混淆

因此,基督徒必須傾聽各民族的痛苦哀號。教宗闡明,提出一個關注受造界和人類生命課題的普世道德新願景,這是我們在文化領域所應追求的目標。「這麼多年來人文主義一直受到摧殘,與各種強勢取向的意識型態相混淆,我們不能繼續走這條錯誤的道路了。」

教宗續指,我們必須促進人文主義,阻止這種把市場和技術作為有力靠山的意識型態:「對照料整個受造界而言,人生命上的差異是一個絕對的善,極其珍貴,該當在道德上予以守護。若人文主義自相矛盾,不從天主的愛得到啟迪,那就是立下了惡表。」

教宗勉勵教會率先「重新看到這啟迪的美善,以煥然一新的熱情盡其本分。我們意識到,在重新開啟這人文主義的視野當中遇到了困難,在教會内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捫心自問:教會團體是否「滿懷熱忱和喜樂,認真地傳播天主對祂在世界上子民的愛呢?」或是「仍然過於迷失在自己的困境中,只做些不超脫世俗妥協思維的縮手縮腳的調整?」

教宗鼓勵大家必須認真地詢問自己:「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否盡了力,為人性的視野提供一種獨特的貢獻,以此協助在今日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各民族的團結呢?還是我們簡直失去了把人性視野置於中心地位的概念,卻把我們統治俗世城市的精神霸權野心放在首位,只顧及自己和自己的財富,而將那向福音款待精神開放、照料窮人和絕望者的地方團體放在次要地位。」

 

建設普世的兄弟友愛

教宗認為,現在是重振新視野以促進每個人和每個民族友愛關懷的人文主義的時候了。事實上,世人並非不能接受信仰和兄弟友愛:「把生命視為沒完沒了的敵我搏鬥而認命的態度,和認識到人類家庭有如天主父賦予生命力的標記、天主透過愛向具有共同命運的全人類作出許諾,使人類家庭得以生存的態度,完全是兩回事。」

 

認出希望的標記

教宗進而談到「天主在現時代施展作為的標記,其中包括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的接納和維護人類生命的舉動、傳播反對戰爭和死刑的敏覺力,以及對生活品質和生態環境的日益關注。」宗座生命科學院在其25年的歷程中正是為這個願景努力不懈。

「這方面的明證表現在其努力促進和保護人在各個階段的生命、譴責墮胎和殺死重病患者工作上,這類與生命之神背道而馳的行為,使我們陷入死亡的反主流文化中。我們需要繼續依循這條路線前進,同時留意當今時代的其它挑戰,為能有助於信仰臻於成熟並更受到深入理解,也為更恰當地向今天的人傳播信仰。」

 

對話和為衆人服務

教宗在信函中強調,生物倫理全球化的願景以其廣闊的視野關注生態環境對生命及健康的影響,這願景也為深入研究福音與受造界的新盟約提供了絕佳機會:「我們必須面對不同文化和社會在對話上出現的問題,但願生命科學院勇敢地促進對話與交流,為衆人的益處服務。」

教宗亦勉勵各人不要顧忌所提出的論據和言詞是否能用於跨文化和跨宗教,以及跨學科的對話:「你們應參與對人權主題的省思,因為人權是尋求被普遍接受的準則的核心環節。在有關人權的問題上,以及在與人權有密切關係的義務上,如關懷受傷者和受苦者,正義所擔負的責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人們能否了解和實踐正義,卻無法保證。」

教宗引用本篤十六世的教導,強調「我們必須引起人們重新反省:權利包含義務,否則便會變成任意妄求。今日有一個很矛盾的現象:人們一方面強求某些無根據及奢侈的權利,並企圖獲得國家的認可和推行;但另一方面,許多人的基本權利卻遭到否認和侵犯。」在這些基本權利中,榮休教宗提到「缺乏糧食和飲用水、基礎教育和基本的醫療保健(《真理中的自由》通諭43號)。」

教宗指出,必須對新技術進行反思,因為「人體也容易受到這類介入的影響,不僅人體的功能和人的才幹,甚至人在個人和社會建立關係的方式也能被改變,使人越來越置身於市場的邏輯中。」

「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在這些新領域呈現的劃時代變革,以能確定如何使之為人服務,使其尊重和促進人的固有尊嚴。由於這些可能的發展複雜且缺乏把握,進行這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一種比通常更為謹慎的分辨能力。」

教宗最後表示,透過科學與技術研究為人類帶來的許多非凡的資源,可能會沖淡友愛分享的喜樂和共同創業的美好。「我們必須承認,現代化沒有實踐推動兄弟友愛價值的諾言。透過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天主,友愛的力量便能在人群中生出,成為基督信仰的新前線。」我們應效法聖方濟各.亞西西,將自己視為天上和地下所有受造物的兄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