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穎 梁敬之 編按:上期本報刊登了陳思穎與梁敬之撰寫的婚前培育之探討文章,今期刊登餘下的內容,寄望教友明暸教會內的婚前培育的意義,從而實踐出充滿基督徒精神的婚姻生活,在婚姻中結出豐富的果實。 《愛的喜樂》勸諭第五章 正如「基督徒的價值觀」和「恒常的愛」是婚姻的基礎,《愛的喜樂》勸諭第五章的內容是第三和第四章的延續,以「碩果累累的愛」為主題,主要講論愛的承傳:透過一個人「自愛」,與配偶「相愛」,然後以「愛」帶來新生命。 夫婦在婚姻路上,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學習與配偶相處、連繫、共同生活、分享生命、繼而開放地接納愛情的果實,並穿上新的身份和角色,履行新的使命和接受的挑戰。在孩子未出生以前,父母已愛了他,期待他來到世界上。最後,夫婦以祈禱和愛迎接新生命的來臨,並以福音精神撫養培育他,讓他「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2:52)
教理圖解 – 信經 (二)
天主的啟示(七)
【聖言啟航】還愛於主 傳愛於人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這幾個主日,禮儀讓我們從旁觀察聆聽,從耶穌進入並『潔淨』聖殿起,各宗教勢力分別以難題連續挑戰耶穌:「你憑甚麼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了你這種權柄?」、「你以為給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以及禮儀跳過了的「在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兄弟中那一個的妻子?因為他們都曾娶過她」(見《瑪21:23–22:40》)。這些難題,分別牽涉到權力的來源(即:有否律法供諸引用),以及律法在應用中無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今天我們讀到的,是這一系列挑戰的最後一道難題:「師傅,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這可是關係到整個律法系統的本質問題。在猶太傳統613條誡命律法中,哪一條才是最重要的呢? 然而,這一次不再是兩難的問題,不是關於當兩條誡命有衝突時的取捨。更有可能的是,發問的這位法學士,要考的耶穌在法學上深度。事實上,猶太思想一方面以愈來愈冗長的文字討論來研習他們的律法傳統,另一方面卻又追求對整個傳統的簡潔總結。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猶太律法詮釋傳統的典籍《塔耳木》(Talmud)中的一段記述。
聖母疑似二度出現印度小鎮 學童聲稱在茉莉花香下看到童貞瑪利亞
(天新社 / EWTN訊)印度南面小鎮的一所小學,印度教和天主教的學童均聲稱看到基督和童貞聖母的顯現,伴隨着一股茉莉花香、痛悔皈依之恩寵,以及一名患耳疾的小女孩的痊瘉。 是次疑似聖母顯現的地方位於印度南部基拉拉邦(Kerala)的西南面伊達凡納卡(Edavanakkad)小鎮。小鎮裡的聖安博堂屬於韋拉博利總教區(Archdiocese of Verapoly),而旁邊有一所初小學校。據稱今次的顯現均在兩個不同的日子發生。 當地傳媒報道,這次顯現於9月28日開始,一名名叫琦里希納維達(Krishnaveda)的印度教女學生,因為耳疾到聖堂祈禱,並將少量聖水點在她的耳朵上。後來,她告訴她的同學聖水即時幫助了她的耳朵。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三十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22:34 – 40 今天的福音我們讀到法利塞人問耶穌,法律當中,哪一條誡命最大。對我們而言這問題容易得多,但是猶太人的法律超過六百條,經常在辯論哪條法律比其他法律重要。耶穌很快地回答,不是用自己的話,而是引述了法律書上的話:「你應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耶穌告訴他們,這是第一條也是最大的誡命。接著他說了第二條誡命:「你應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提出了非常重大的改變,把這兩條誡命連在一起,不可分開。很清楚,人不可能同一時間愛天主卻不愛弟兄姊妹,反之亦然。
澳門教區舉辦傳教節晚會 李主教:起來!去吧!這是基督給我們的使命
(本報訊)教會於10月22日定為傳教節,天主教澳門教區於10月21日(星期六)晚上,於崗頂聖若瑟修院舉行「傳福音.建願景」傳教節晚會,包括祈禱歌詠、傳教歷史短片分享、傳教士見證等等,接近800名人士出席參與,當中有葡語及英語團體的教友,亦有不少青年與學生出席。 晚會由本澳教區六位修生率先以結他和短誦,帶領教友祈禱,期間修生不忘與台下教友互動,以活潑生動的方式為晚會揭開序幕。然後,在司儀的帶領下進入晚會的主題,期間播放多條短片,由劉淑珍修女擔當旁白,講述宗徒由耶路撒冷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當中亦包括教廷的改革、修會團體成立等等的教會發展。短片又提到傳教士從歐洲,在發現新大陸的情況下,如何向普世傳福音,甚至把天主聖言傳到遠東的過程。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20/391/2017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因應本教區各學校的需要,公布任命如下,本年十一月一日起生效: 1. 李斌生主教為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校監; 2. 委任陳既詒先生為聖若瑟教區中學 (第一、二、三、四校) 校監; 3. 委任陳繼容女士為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校監; 4. 委任蘇普寧神父為聖保祿學校校監; 5. 委任劉炎新神父為聖德蘭學校校監; 6. 委任高燕嫦女士為聖瑪大肋納學校校監; 7. 委任袁偉明神父為聖善學校校監。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日
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舉辦 聖人足跡──上川島兩天遊
(本報訊)有東方宗徒之稱的聖方濟各·沙勿略,生於西班牙,在巴黎讀大學,與依納爵等人創立耶穌會,傳教足跡踏遍亞洲等地,最後來到中國,死於上川島,是澳門教區主保聖人,12月3日是他的瞻禮日。 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每年12月都舉辦往上川島的朝聖活動,希望與大家一起踏著聖人足跡,效法他不屈不撓的傳教精神,勇敢地為耶穌基督福音作見證。
遭伊斯蘭國綁架 敘利亞神父:84天的囚犯生活,玫瑰經給我力量
(綜合報道)來自敘利亞的穆拉德神父(Fr Jacques Mourad)所經歷的,一點也不平凡。2015年5月,他遭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綁架,被囚禁接近三個月,最終成功逃離,重獲自由,他形容彷如一個奇蹟,並認為是天主的手將他救出。 2015年5月21日,穆拉德神父在修院遭伊斯蘭國的人擄走:「當日,伊斯蘭國的首領從伊拉克派出五至六人,到敘利亞中部城市蓋爾亞廷(Qaryatyn)簽署與伊斯蘭國的協議。」但事實上,他與另一執事被擄去,帶到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Raqqa),也就是伊斯蘭教法的烏托邦式「哈里發國」(caliphate)之首都,被囚禁起來。 囚室是一個19呎乘10呎的漆黑浴室,如此細小的地方困了他和另外一名基督徒。在被囚期間,每天都會被恐嚇背教或轉投伊斯蘭教:「否則會被斬首。」
第48屆明愛慈善園遊會即將舉行
(本報訊)第48屆明愛慈善園遊會將於11月4、5日 (星期六、日),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主題為「涵道修善 晉理納德」,目的是為澳門明愛籌募來年的社會服務經費,以援助本地貧困家庭及老弱病患者。活動時間為11月4日由下午2時至晚上11時,及11月5日由上午11時30分至晚上10時;開幕儀式將於11月4日下午4時30分舉行。同期會於南灣湖、新馬路、高士德一帶進行賣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