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修訂了宗教事業局章程,引入外部審計員按照國際標準審核帳務,並闡明天主教原則乃是宗教事業局使命的基礎。剛修訂的章程於週六(10日)公諸於世,並會試行兩年。 此前,教宗庇護十二世於1942年創立了這個機構,1944年首次加以調整;1990年,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若望保祿二世通過了當時修訂的章程,使宗教事業局擁有新的面貌。
新加坡吳成才總主教:培育青年的信仰,使之與耶穌的愛相遇
(梵蒂岡新聞網訊)新加坡上週五(9日)慶祝建國54週年。在這機會上,該國總主教吳成才(William Goh)發表牧函,鼓勵該國信友持守歷久不衰的價值,培育新一代人的信仰,使他們充滿熱情,與耶穌的愛相遇:「新加坡需要培養新一代領導人。在新加坡慶祝國慶日之際,我們要感謝天主這些年來透過各種考驗和挑戰來引導和保護我們的國家。」
聖座傳播部部長勉勵非洲公教新聞從業人員促進和平
(梵蒂岡新聞網訊)非洲天主教新聞聯盟(UCAP-Burkina)與科特迪瓦天主教記者協會合作,上週四(8日)至16日在科特迪瓦阿比讓舉辦培訓課程。聖座傳播部部長魯菲尼上週五(9日)致函活動參與者,讚許該聯盟和籌辦人員的「不懈努力」,以及天主教傳播從業人員的「活力」。這些傳播從業人員投身於促進一種「維護和平的新聞」,魯菲尼為此「表達鼓勵和崇高的敬意」。本次培訓課程的主題是「非洲選舉進程:媒體在維護社會和平方面的角色和責任」。
聖座常駐聯合國觀察員 「婦女與和平教育保障兒童的未來」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常駐聯合國觀察員奧薩總主教(Bernardito Auza)本月2日在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兒童與武裝衝突」的公開辯論中發言,強調應在保護兒童方面制定規則,教育一般民衆並提供相關信息,以建立一個和平的文化。
梵蒂岡婦女協會:關注莫桑比克孩童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4日至6日牧靈訪問莫桑比克。梵蒂岡婦女協會利用這個機會,提出團結互助倡議,將援助物品送達莫桑比克孩童手中,諸如:學習用品、衣服、筆記本和背包、筆盒、原子筆和鉛筆。
巴西朝聖之旅(二)
文:余佩嬋 在Cachoeira Paulista市,我們探訪蒙受特別恩寵藉聖神德能傳授基督福音的團體,Canção Nova避靜中心,該聖堂可容納二萬多人參與彌撒,這裡如同一個小社區,眾多教友義工協助神父服務,對象以青年人為主。據柴神父告知他17歲時曾在此參與避靜後就改變他對天主的信賴與真誠的皈依;此處是他蒙受聖召的開端。相信該避靜中心是巴西天主教最大規模的培育青年信仰皈依的基地。隨後我們在此中心的小聖堂舉行彌撒,本堂神父與柴神父共祭後,本堂神父致送一幅浪子回頭的聖相架給柴神父;對他的聖召蒙恩有着深重的意義呢!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
文: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3: 22-30有宗教信仰的人常常覺得他們是一群特別的人,他們鐵口保證自己的未來絕對是無憂無慮的。各種不同的基督教派,也經常為了到底誰才是被揀選的子民爭論不休。曾經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基督徒相信只有他們才能「得救」,更大聲高喊「教會之外沒有救恩」。或許這也是為甚麼今天的福音中有人問耶穌:「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這樣的問題反映出許多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的信仰觀念,他們相信只有他們才是天主的「選民」。對於他們來說,異教徒和沒有信仰的人不遵守梅瑟的律法,是被天主拋棄的人。相反的,那些自稱為「選民」的人認為,只要遵守梅瑟的律法,天主的救恩就會臨到。
專訪郭春慶神父 「是天主的恩寵令我們堅持到最後。」
文:Marco Carvalho 出生於馬來西亞華僑的家庭,耶穌會士郭春慶神父於香港長大,也於香港首次聽到天主對他的召叫,且聽到天主召喚他到耶穌會。儘管如此,他的回應道路並非平坦、無任何困難。在父親極力的反對下,22歲那年,他加入耶穌會。他的堅持最終得到成果:他的父親最終願意領洗。半個世紀過了,郭神父稱五十週年並非完結。而且,他稱天主的恩寵一直在他內,且透過他,一直地工作。
五萬名青年齊集參與默主哥耶青年節
(綜合報道)默主哥耶第三十屆青年節上週四(1日)傍晚展開,由羅馬教區署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主持開幕彌撒。本屆青年節主題為「跟隨我」,來自全球各地五萬名青年參與。
教宗為美國多宗槍擊案受害者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4日)在帶領信友誦念三鐘經後,特別為美國多宗槍為美國多宗槍擊案的受害者致哀,並邀請信友同聲向聖母瑪利亞祈禱。 教宗特別為美國埃爾帕索、俄亥俄州和加州槍擊案中手無寸鐵的受害者表達哀悼之情:「我在精神上與暴力受害者同在。這幾天在美國得州、加州和俄亥俄州,暴力導致血流成河,打擊手無寸鐵的人。我邀請你們跟我一起為傷亡者和他們的家屬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