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生態學就是人類生態學和人類神學,往往與靈修和神秘主義相聯繫。在創造的靈修與救贖的靈修不對立的情況下,綜合創造的靈修是必須的;這種綜合靈修源於天主,都是天主對萬物的創造,這一切的美善都是祂一手創造的。這一切美善曾被罪惡削弱了,但幸好未被摧毀;基本上都是由耶穌基督贖世主復原的。人類和一切受造物,將在苦楚和期望中實現徹底的解放,直到時間終結。(參閱羅馬書8:18 23)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筆在言】沒有祈禱的枯燥
文:Joshua Un 有人說孤獨是很可怕的,但我不認同。我是一個自立的人(self-contained),獨自一人的時候都可以容易地去做滿足自己的事情。可惜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被一堆思想「滿足」了。這樣的滿足就如食了一大塊凍冰冰的豬仔包,枯燥無味。歸根究底,就如專欄的題目一樣——我心不在焉。
【向日葵之歌】母親的愛
文:羅芷芬 老師在新年首堂的插花班給予我一份應節的心靈禮物!那堂以線條為題,葉材捲成大大小小的圈圈環繞着中央的花材,在空中刻畫出一道又一道的軌跡,生動立體,意態自然。春蘭葉長長地延伸出去又迴捲着,像個問號,也像一份邀請。它在邀請我的生命往那裡去?
【速食神學】(113)禮儀和文化如何互相交流?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文化,按我們一般的理解,是源自人性活動,而禮儀是天主聖三的工作。但是,禮儀,也涉及人,因此,文化和禮儀兩者的交流是必然會發生的。
【聖言之光】天主的呼召 我們的回應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這段時期的常年期,某程度上可說是禮儀年中兩大禮儀週期之間的一段休息時間。聖誕剛過去不久,距離四旬期又還有幾個星期。儘管禮儀時不時會提到從禮儀年的角度來看即將要發生的事,暗示將要發生在耶穌身上,以及祂的門徒們身上的事,然而這段期間,禮儀主要的用意,是讓我們反思一下有關身為基督追隨者的門徒之道。在上主日,我們聽過了有關被召成為門徒的一幕,今天我們就要反省一下門徒之道的首要責任——福傳,也就是宣講天主的國度。天主的國度為何物,尚未在這主日揭曉,但我們要接納這國度的迫切性,就肯定是今天的主題。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6) 徐光啟對教會的奉獻(上)
文:段春生神父 《徐光啟傳》談到「公臨歿之際,惟內外孫二人……及啟笥篋,惟敝衣幾襲,銀一兩而已。……御史奏:『光啟蓋棺之日,囊無餘資,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特遣文書官卞希孔齎賜白金、表裡、燭帛、香油、白米、柴炭以給喪事。」
【心筆在言】《The Matrix》與輔祭
文:Joshua Un 標題中的前一項是一部電影。考慮到電影名的中文翻譯可能會引起對這部電影的曲解,所以筆者堅持沿用其原來的名稱。【註】電影中的橋段時常是生活的寫照。這份寫照就像時下的「影相文化」一樣,每一個畫面都是在拍攝者的思考和塑造後呈現出來的畫面。電影,在這個比喻下,就可以理解成為一個媒介,表達一份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在它詮釋一個事物或一類思想時,不像科學那樣工整;它像一份「藝術」作品,不是要人明白它,而是邀請人明白它背後的道理。
【向日葵之歌】與降生成人的天主相遇
文:羅芷芬 元旦氣溫很冷,我披上了厚厚的衣裳,回到靜修院,為一連三天避靜做準備。完成了一些零星的工作後,我選了一個靠近門口的位置坐下。腦袋中仍浮現一些尚待完成的事項:翻譯儀器妥當嗎?需要等待正趕來的避靜者嗎?如何通知遲來的避靜者有關訊息?內在空間似乎被一連串的工作事項佔據着,心神無法與神師同步。心中有點煩惱:這個狀態的自己,如何在避靜中與降生成人的天主相遇?
【速食神學】(112)為甚麼在禮儀中使用藝術和音樂?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今時今日,如果我們在討論中以真理和善開始對話時,福傳的工作可能會變得困難。這是歸因於「相對主義的霸權」(若瑟·拉辛格,2005年4月18日),每個人決定他認為是真的或善的事。在福傳事業上,這不應使我們絕望,因為,我們有一個更加直接的方式——美的方式(via pulchritudinis)。我們可能會對真理和倫理有所爭辯,但當我們見到一些美麗的事情時,我們總是被它着迷,不再爭論、討價還價。
【聖言之光】我們都是基督的門徒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乙年的常年期一開始,就是以基督徒蒙召活出的門徒之道作為主題。這份召叫,並不只是一小撮人的專利。這是我們受洗時的承諾,因而每個基督徒都責無旁貸。今天的讀經列出了這份召叫的不同階段,並指出各階段各自的特色。事實上,基督的門徒,可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每個人,包括你和我。然而,儘管基督的門徒不過是平凡人,但有時他們卻能做出非凡的事。一般來說,基督徒門徒之道的階段包括:接受邀請、進行辨別,以及人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