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博士(S.Th.D.)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讀畢加音和亞伯爾的故事之後,在我們進而探討諾厄之前,今天我們先開始留意《聖經》中的下一批人物:巨人。他們是《舊約》中一閃而過的人物,但卻為不少研讀《聖經》的人留下了不少問號。事實上,《創世紀》介紹他們的方式,根本近乎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開場白一般:「當天主的兒子與人的兒女結合生子時,在地上已有一些巨人,(以後也有,)他們就是古代的英雄,著名的人物」(創6:4)。然而,在探討這些巨人之前,大家應該會赫然發現這一節中竟然寫着:「當天主的兒子與人的兒女結合生子……」。到底這些天主的兒子的何方神聖?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233) – 為甚麼祈禱是一個戰鬥?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前線作戰 「祈禱是一分恩寵,也是我們一分決心的回應,因為祈禱的人要對抗自己、環境及尤其是誘惑者,他盡其所能使人離棄祈禱。祈禱的戰鬥與屬靈生活的進展是分不開的。我們怎樣生活就怎樣祈禱,因為怎樣祈禱就怎樣生活」(《天主教教理簡編》572點)。
【基督在哪兒?】(2) – 基督在聖經聖言內的臨在
文:高凡濤神父(Fr Fasuto Gomez, OP)譯:何心豫 彌撒是一個整體的行動: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我們都很清楚,在感恩聖祭中,領受基督有兩個方式,就是聖道之桌和餅酒聖體之桌。彌撒讓我們可以重新體驗基督的教導,以及祂與門徒的最後晚餐。
【利瑪竇】(26) – 高一志為「上主」與「天」辯護
文:段春生神父 1624年年底,鑒於中國傳教區的需要,高一志被派到偏遠的山西絳州傳教。經過深入研究,1626年10月8日,高一志針對龍華民的《論中國宗教的幾個問題》一文,給羅馬耶穌會總會長寫了一篇報告,他從理論高度對中國天主教是否使用「上帝」與「天」的利弊,做了深刻而精辟的論述。
喜樂得救的泉源——台北參禮記
文:余寶珠 回來澳門快一個月了,晉鐸慶典的喜悅仍縈繞心頭! 台灣六月份的天氣悶熱焗促,白天太陽毫不留情展現活力,午後雷陣雨是常態,走在街上一會兒已汗流浹背,濕熱的氣溫讓人喘不過氣,可我們這天離開捷運站時,還是以急促的步伐前進,身上已是濕答答的,頭髮早已黏在臉上,因為這樣的豐盛日子,一生能有幾回遇上?
【信仰.書情】《耶穌的醫治:在彌撒中治癒你的身心靈》有感
文:蔡梓瑜 這本書開宗明義講進堂,一是進教堂,二是進堂式,兩者皆具備身心靈的治癒果效。澳門的教堂動輒都有幾百年歷史,無論是外觀的建築藝術,還是置身堂內,都會令人神往,身心寧謐。進堂式始於因父、及子、及聖神,引領我們拋開俗務,進入天主的殿堂,起了洗滌的治療作用。
【心遇聖言】相信善的力量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讓兩樣(莠子和麥子)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燒掉;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瑪13:30)
【速食神學】(232) – 「默想」是指甚麼?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基督徒傳統保留了三種表達祈禱生活的主要方式:口禱、默想和心禱。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心靈的收斂」(《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68點)。
【基督在哪兒】(1) – 基督臨在於教會、聖事及使命中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基督宗教信仰與任何特定文化劃上等號,它能進入任何和所有文化當中。基督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化表現,豐富了基督宗教的信德。在每個地方、地區和全世界,最重要的是基督,也就是昨天、今天、永遠都一樣的那位,祂是所有文化表現的核心。我記得約翰.奧克林納姆(John Oxenham)的詩詞:在此刻的基督內,東方和西方相遇/在祂內,南方和北方相遇,/所有屬基督的靈魂,在祂內合而為一,/貫穿全球廣闊之地。
【聖經人物傳】加音和亞伯爾:故事的意義與訊息
文:梁展熙博士(S.Th.D.)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我們已花了不短的時間來細讀《創世紀》第四章中加音和亞伯爾的故事。我們甚至細心地聚焦於當中不少的細節。今天,就讓我們回到一個較宏觀的視野,並嘗試從整個故事中總結出聖經作者可能想我們領會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