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相信善的力量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讓兩樣(莠子和麥子)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燒掉;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瑪13:30)

這比喻中提到的莠子(瑪13:24-43),為全球農民來說,都是十分熟悉的。在希臘文中,「莠子」被稱為「zizánia」,它們很難被連根拔起,因為外觀與麥子非常相似。只有長出穗,才能區分兩者:麥穗較重,會令麥子下垂;莠穗顏色較深,而且不重,所以能豎立着。莠子的根也很廣,若強行拔除的話,會強行將未成熟的麥子也拔起。

因此,這個比喻被詮釋為對寬容和耐性的邀請。換句話說,不論是我們的個人生活中,還是更宏觀地在社會中,善與惡都是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的。若嘗試以不合時宜和暴力的方式去除掉惡,可能會造成破壞,甚至損害現存的善。歷史上經常見證着:那些試着以暴力從環境中強行「根除」惡而又沒有成功,最終導致無辜者的人權和自由的窒息。

就如比喻中所解釋的一樣,天主似乎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但天主的耐性並不是那麼容易去理解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就職後的首篇講道中說:「我們常常希望天主能夠施行更強大的力量,期望祂能果斷地出手,好能擊敗邪惡、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所有權力的意識形態都以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正當性和合理性:把摧毀一切阻礙人類進步和解放運動,都包裝得合理和公義。我們受苦,全因天主的忍耐;然而,我們需要祂的耐性。天主成為除免世罪的羔羊,好能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由被釘十字架的那一位救贖,而不是那些釘死祂的人。這個世界因為天主的忍耐而得到救贖,而這個世界則被人類的急躁而摧毀。」(2005年4月24日)

 耶穌的比喻建議,天國的來臨並不是單純外在上或架構上的結果,而是出於人們內心美善的內在成長,往往在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工程當中。這是一個緩慢和寧靜的成長。只有如此,天主的國才不會在惡前變得無力,並能使人轉化,即使在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時,也能改變情況。讀到這個比喻,我們感覺到家主堅定地相信,儘管有莠子,麥子仍然會豐收,麥子不會被莠子埋沒。即使在困難甚至在敵對的情況下,這種面對人類歷史複雜性的樂觀態度,對於實踐福音的現實上,成為最重要的關鍵。

但我們不應該太天真地認為,莠子的存在並不重要。莠子積極地與麥子爭奪水分和養分,阻礙了麥子生長和茁壯健康成長的可能性。另外,莠子也是有毒的。若不仔細地將兩者的穀物分離,所得的麵粉就會被攙假,導致產生有毒的食物。難怪耶穌以相當明確的措辭來描述莠子:「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瑪13:38-39)在今天複雜的社會中,我們作為耶穌的追隨者必須秉持審慎、寬容和忍耐的德行和作風,但與此同事,教會也被召叫辨認罪惡,並以適當的名稱來命名。不過,教會絕不能以惡制惡,正如聖保祿所言:「你不可為惡所勝,反應以善勝惡。」(羅12:21)

雖然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不可能將「莠子」與「麥子」完全分開,但耶穌向我們保證,將會有一個收割的時期,善與惡將被清楚地分類和處理。那將會是最後審判的日子。在那天來到之前,為了避免作出錯誤的判幾或做出倉促有害的決定,我們都被召叫去分辨以甚麼方式,在個人生活中和社會中去幫助「善」的成長。

「分辨」一詞的英文「discernment」,實際源自於拉丁文「discernere」,有着「分離」(to separate)的意思。在練習神修分辨時,透過祈禱、謙遜的省察,以及默想聖言,我們能開始這段「辨別」的過程,若有耐性地持續這個過程,並專注於好的麥子的成長,便能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決定,並活出豐富的人生,同時在善的力量下抱有樂觀的態度。在這個困難時期,我們迫切需要這種希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