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辯解書4】我們能相信神是全能的嗎?

  文:阿納斯塔西奧斯(Anastasios) 譯:何紹玲 異議 1:如果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又如果他們都有自由意志,這就是說,神並非全能的,祂也受限於人類的自由。 異議 2:如果神是全能的話,為什麼祂不確保每個人都相信祂? 異議 3:現今科學都去解釋很多屬於神是全能的現象,這意味着總有一天科學將能解釋一切,我們便不再需要相信神是全能的了。 相反,在路加福音(1:37)有載:「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22:1-14 這個主日的讀經,我們讀再次看到耶穌使用比喻。國王(天主)為自己的兒子(耶穌)舉辦婚宴。但是受邀者(猶太人)卻使用各種藉口,拒絕前來赴約,甚至還有人凌虐殺害國王的僕人(先知與初期教會的傳道員)。於是國王生氣了,派自己的軍隊消滅了那些殺人的兇手,燒毀了他們的城市。當然這是在比喻西元70年時,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猶太教聖殿被摧毀,城市也遭到掠奪,猶太人因此流離失所。然而因為被邀請的客人都不願出席婚宴,國王於是告訴僕人到各路口去,不論遇到誰,都可以請來參加婚宴。「凡遇到的,無論壞人好人,都召集來了。」接著故事繼續發展。從街上招集來的路人坐滿了婚宴會場,但國王卻責備了一個沒有穿婚宴禮服的人,最後國王叫僕人把他丟在外面。事實上,瑪竇在這段福音中結合了兩個比喻:一個是羅馬軍隊消滅耶路撒冷,另一個則是最後的審判。許多人被召集來參加宴會,但耶穌卻說:「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盛宴的慷慨邀請 賓客的真誠赴會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今天的社會物質富饒,大部分的人自小就錦衣玉食。今天的小朋友(以至青少年),有多少人一天的衣著(當然校服除外)中是完全沒有牌子的呢?又有多少是從未到過餐廳酒店用膳的呢?至於古時的巴勒斯坦地區,土地不算肥沃,又毫無農業技術可言,來年能吃多少,能喝多少,完全是聽天由命的。如此的環境,莫說錦衣玉食,能夠保持每天的飽暖,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也許已是夢寐以求。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民族,把天主的國度比擬為一場食之不盡、飲之不竭的永恆盛宴,是最自然不過的了。 今天的讀經一,把上主擺設那場富饒的永恆盛宴的一幕,與上主「除下掩著各民族的哀紗和蓋著各邦國的喪帳」,與祂「要永遠消滅死亡」,與祂「抹乾眾人臉上的眼淚」,與祂「除去祂子民的恥辱」相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十章:神學——信德的科學(五)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6. 神學和其他有關宗教的科學 與其他分享其物質對象的科學來說,神學明顯地不同:宗教科學、教條的歷史、宗教的哲學,以及宗教心理學。 – 宗教的科學或比較性歷史,關心在人類歷史上所存在或曾存在的宗教信仰的起源、形式、內容、而不同的發展。它利用歷史的方法,並通常不會對其研究的宗教機構之內在價值,作出任何的判斷。 – 基督宗教教條的歷史始於一個事實,就是教條公式(因為是超自然奧秘的人類表達),它是由教會透過智力和靈修過程決定的事實。教條的歷史研究這教條公式過程的階段,被就是基督宗教思想的歷史與發展的重要一面。這是為神學一個主要來源的學科。 – 宗教哲學研究宗教的本質、在人類本質中的社會性及個別性的基礎,以及宗教事務中真理的理性標準。神學不能被納入該科學中,這並非因為其對象(透過啟示所知的天主的奧秘),亦非因為其方法論(不尋求歷史或哲學的解釋)。神學需要利用在信德中起作用的理性。 – 宗教的心理學描述信友的宗教經驗,和他們每個人靈修生活及與天主合而為一的內在過程。神學能考慮到宗教心理學所提供的資料,但它並不與宗教心理學相同,因為神學的任務包括研究教會所提出啟示的客觀資料。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35】甚麼是四因說?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我們說過,原因能正面地影響一些事情的存在。亞里士多德說原因共有四種,分為兩大類:內在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今天讓我們先討論內在的原因。 內在的原因藏於在事物身上。物質的內在的原因是質料因(material cause)和形式因(formal cause)。質料因就是說明構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質,例如磚瓦就是房子的質料因,或黃銅是樂器的質料因或大理石是雕像的質料因等等。 另一方面,形式因決定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者說決定一物「是如此」的樣式。正如質料因說明構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因則解釋「它是甚麼?」這一大問題。 「等等」,你或者會問,「這不正是本質(essence)的定義嗎?本質不就是用來回答『它是甚麼?』這條問題嗎?」 正是。其實,在非物質的存有中,形式就是本質。但是,在物質的存有中,本質包括那東西的物質性。我們不能想像蘋果或電腦或小狗沒有尺寸可言(高度、闊度和深度)吧。物質性是屬於這些事的本質。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辯解書3】我們能理性地相信神是造物主嗎?

  文:阿納斯塔西奧斯(Anastasios) 譯:何紹玲 異議1:我們從何而來和萬物的存在,進化論已把我們應知道的都解釋清楚了。 異議2:宇宙是機緣下產生的、隨機突變的 —— 並不需要聰穎的設計師。 異議3:不可能有任何造物主,若是有,衪怎麼不阻止如此多的痛楚和苦難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母顯現後,神視者有甚麼忠告? 路濟亞修女:祈禱,每天都要祈禱!

文:Elise Harris/天新社 整合:姚子汶 花地瑪神視者路濟亞修女(Sister Lucia dos Santos)的侄女瑪利亞(Maria dos Anjos)接受《天新社》訪問,指姨姨就如其他修女一樣,沒有甚麼特別,但唯獨是分享了一些個人建議,就是她的聖人親戚曾說出的建議 —— 祈禱。每一天都要祈禱。 瑪利亞說:「她總要求我每一天誦念玫瑰經。這就是聖母所要求我們的:每一天誦念玫瑰經,因為外邊有很多人沒有誦念,亦因此有很多靈魂最終投進地獄,因為沒有人為這些靈魂祈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花地瑪聖母顯現百周年 聖母顯現後的方濟各與雅仙達

文:賴明禮蒙席(Msgr. Josephino S. Ramirez) 編按:100年前,聖母於葡萄牙花地瑪顯現給三位牧童——路濟亞(Lucia Santos)、方濟各(Francisco Marto)和雅仙達(Jacinta Marto)。當中方濟各和雅仙達在得到神視後,先後離開人世,並於本年5月13日、花地瑪聖母顯現百周年的慶日上,獲教宗方濟各封為聖人,他們二人的紀念日為2月20日。適逢10月13日為花地瑪聖母最後一次的顯現及太陽奇跡的紀念日子,本報刊登有關兩位聖人的資料,及他們得到神視後患病所受的痛苦。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傳頌主愛至萬代(七)

文:阮美芬修女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朋輩的支持在年青人的成長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在團隊中,他們得到彼此的認同,能夠肯定自已的身份,建立自信。他們學到與別人合作,尊重其他人的意見。朋輩間的密切關係可以維繫終身,團隊中的關係可以成為彼此的強力支持,尤其在困難的時刻。團隊的共融可散發出吸引力,吸引其他青年加入。我在聖老楞佐堂的經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女人最痛

文:容偉源 對於不育之謎,如果說我解開了一丁點,相信並不為過。 近期讀到一些有關不孕的研究資料時,得知不孕原來對一些希望傳宗接代的夫妻們來說是生活中壓力指數最高的一項,比離婚更加難受,大概等如別人患上絕症一樣的災難,甚至彷彿嘗到死亡的滋味。細看下,女性由被診斷為不孕,到決定尋求醫療協助,繼而展開不孕治療的整個心路歷程,竟然十分相似我一個好友患癌症的經驗。原來不育之苦在心理上真的可以跟人人聞風色變的頑疾相提並論,令人驚訝。在此作一簡單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