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25: 14- 30 今天是常年期最後一個主日,下週第三十四個主日,我們要慶祝基督君王節。今天的福音是塔冷通的比喻。我們可以反省以下四點:第一,天主給每個人不同的禮物,每個人得到的並非等量,因此每個人的才能不同,或者我們用今天福音的用詞,每個人得到不同的「塔冷通」,因此不同的才能勢必有不同的回收。我們並非相互競爭,只有跟自己比而已。儘管我們傾向於跟別人比較,可是,實際的數字和品質並不重要,天主只要我們好好善用我們得到獨一無二的禮物,去為整個群體的益處而使用。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了,團體就因此富裕。 第二點,我們的工作永遠做不完。當前兩個僕人呈上他們賺得的成果,主人並沒有告訴他們可以坐著納涼,反倒由於他們值得信任,因此交付他們更多的責任。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無信之惡
文:梁展熙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今天福音選讀中的比喻,確實令人困惑。在尚未有現代財務管理的古代世界中,能夠把被委託的財富全數奉還的人,怎會被懲罰呢?更重要的是,《瑪》以此人來比喻那大方地既向義人又向罪人施以春風秋雨的天主的國度,作者用意何在? 比喻中家主分別把五個、兩個和一個塔冷通委託給〔讓我們命其名為〕甲、乙、丙三個家僕。塔冷通,希臘文:talanton(τάλαντον),本來是一個度量單位。今天英語(以及拉丁語系)中,「talent」一字指「天賦、才能」的意思,就是通過塔冷通的拉丁音譯字「talentum」,藉這個比喻的解釋,最早大概自第十四世紀開始才出現的。 三個僕人被委託的金額,是「按照他們的才能」來定的。比喻並沒有告訴我們,甲乙二人是如何『投資』的。我們知道的,是他們賺了翻倍。至於丙,「去掘個地洞,把主人的銀元埋在裏面」。至於三人的結局,容我先暫時『賣個關子』。
【神學入門】第十一章:神學中的合一性與多元性(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2 信理神學 信理神學的概念及「信理神學」這個名稱,於十七世紀出現。 那引發將具大重要性歸因於教義的信理神學概念,從而在其典型的核心中,展示基督宗教的教義。信理神學被理解及發展為教會教條的一門科學。信理神學的使命,就是從聖經及聖傳中所得到的理由作基礎,並用理性去分析,從而有系統地闡述信條(articles of Faith)。 反過來說,信理神學則分成專論,當中涉及與天主聖三、創世、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之存在及工作、教會、聖事、至聖童貞,和末世論的真理等等。 這基本的學科制定神學最重要和最決定性的部分。我們能說,其他的學科都與它有直接的關係,並在不同的程度上依賴着它。
【速食哲學40】生物?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過往的文章裡,我們談論了一般的存有。現在讓我們將討論收窄到特定的存有群:擁有生命的存有。 在生物學,我們學過,生物的一些特徵讓它們和非生物有所區別。這些特徵中包括營養,生長,繁殖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科學協助我們發掘和欣賞這些特徵。以植物的營養為例。植物學家辨認了十六種重要的化學元素為植物的礦質營養素。其中九種,因需求量大而被稱爲「多量元素」。另外七種需求量較小的稱為「微量營養元素」。植物多數從泥土中抽取這些養分,也會從空氣中抽取,來用以構成和維修生物體。再者,植物也吸取陽光,化為化學能量。這能量能用在不同的進程中。 生物能從環境中提取所需的化學元素和能量,用以構成、維修生物體和不同的生命進程。沒有機器能從環境中提取所需的基本要素來構成和維修自己。只有有生命的才能做到這點。
五餅二魚——慕道班
文:王素文修女 「心中有主,由祂作主!」這是我的生活格言,靠著這句座右銘助我超越生活上的各種挫折和困難,克服很多人際關係帶來的不安;使我平安喜樂地活出美好的每一天,更使我不斷地尋找和生活天主的旨意。 教慕道班,為教會培養新生子女,是我心頭好之一,從領洗開始便一班接一班地教授慕道者,它已是我生活的一個重點,為了它我精心研讀聖言、默想福音,參與禮儀時,常有好點子,為慕道班增添不少靈修材料。 可是,在七年前我再接受派遣,回到澳門九澳聖若瑟宿舍服務,終止了香港的慕道小組,因九澳距離市區較遠,平日要照顧寄宿生,工作又忙碌,只好暫停慕道班的工作。雖然心裡常盼望有這機會,可是由祂作主吧,我只管祈禱,它卻能使我心平氣和地等待。
宗教改革後500年 我回到天主教會的家
文:梁凱琪 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上星期,我和一位新教的朋友一同觀看了一個相關的展覽,展覽內容當然提及十六世紀天主教會的腐敗,以及馬丁路德當年如何力挽狂瀾帶來改革。看畢展覽,朋友不諱言,直接問我,怎麼你仍是一名天主教徒? 這個問題,我們實在時常要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伯前 3:15-16)
參與青少年修和聖事聚會後感
參與青少年修和聖事聚會後感 編按:澳門教區於9月30日下午,假聖安多尼堂舉行青少年修和聖事聚會,當天有多間學校的學生和各堂區的青少年參加。茲將其中三位青少年朋友對是次聚會的一點感想刊載如下: 班級:F1A 姓名:林約翰 在9月30日(星期六),我與學校的教友同學們參加教區舉辦的青少年修和聖事聚會。我們11點半就已經在聖安多尼堂門口等。我們等了一會兒,所有同學到齊後,劉偉傑神父便帶我們到附近的餐廳吃飯。在聚會開始前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劉神父帶我們去了白鴿巢的秘密花園,在那裏講解聖金大建神父的生平故事。 修和聖事聚會在聖安多尼聖堂舉行,主題是要我們「悔改」、「皈依」、「補贖」、「修和」。我們所有的人進堂後,全體安靜下來。我們聽了主教的講道,接著就去辦修和聖事。這是我第二次辦修和聖事,在排隊期間我們的心情很緊張。當向告解神父說完自己的錯誤之後,我們的心情就好像放開了一頭大象般的輕鬆。神父給我的補贖是唸三遍天主經,我也做了。 經過這次的修和聖事,我學會了每犯一次錯誤,我都要去聖堂辦告解,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班級:F1A 姓名:Wyatt Josh 我們去聖安多尼堂參加教區青年修和活動,約好12:45在聖堂門口見面,見到其他的同學時,心裡覺得很興奮。然後我們去餐廳吃飯,在吃飯當中,我們時常以手機傳訊息而大笑,其他人不知道我們為何大笑。 繼後,劉神父帶我們去到附近的公園,看到內裡有一個好大的雕像,他是金大建神父。劉神父為我們解說他的歷史後,我們便去聖堂。因公園不是我們要去的終點,而我們要去聖堂領受「修和聖事」。禮儀開始時,先唱歌、聽主教講道,之後我們被邀請去告解亭向神父訴說自己的罪。聚會在五點結束。經過這次的經驗,我覺得修和聖事聚會活動很有意義,如果有第二次,我一定會參加的。 班級:F1A 姓名:RUI JOSEPH 在九月底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我和其他的教友同學去了聖安多尼堂,雖然天氣好熱,但有朋友就自然會涼一點。 我去聖堂之前,劉神父先請我們吃飯,那裏的食物很美味。吃完之後,我們就去聖安多尼堂。神父說要我們告解,聽到這樣說時,我很緊張啊!但排隊輪到我的時候,卻不同了,我覺得很自在。作完告解後,我就舒服多了,因為我的罪被赦免了。我覺得告解很好,因為主可以原諒我們的錯誤,可以轉化我們不好的態度。
【聖言啟航】耐心等候 日夕添油
Fresco from High Decani Monastery, Kosovo, Serbia (14th century)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卅二主日 甲年只剩下三個主日。各主日的福音都與世末(the end times)相關。選讀的內容,都是在門徒們問耶穌:「甚至是時代窮盡的徵兆?」(瑪24:3)時耶穌的回答。這一大段福音章節內容的主題,都是我們已經見過,而且會在將臨期再見到的:要做好準備!
【辯解書5】我們能相信神是全能的嗎?
文:阿納斯塔西奧斯(Anastasios) 譯:何紹玲 異議 1:在現今的世界,要界定何事或何人是「善」,難度也非常高,因所有事物都是相對的和主觀的。 異議 2:神並不善,因聖經有不少記載,衪曾懲罰衪的子民。 異議 3:若神是善的,怎麼世界有這麼多罪惡。 反之,雅各伯書(1:17)有載:「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 我認為,很明顯神是「至善」的,也是眾善的源泉。衪創造了天地,也創造了我們,要我們活得快樂 —— 不論是此生或來世。無疑,邪惡的奧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驗我們,尤其洞悉到那些無辜者受傷害時,我們便很難把事實看清。最近我看見一段信息,有位爸爸,他失去了他的小女兒,他是一位天主教作家,他說:「我不明白,但我須接受。」真的很難、很難去理解。
【神學入門】第十一章:神學中的合一性與多元性(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 多元主義和信德的合一 神學中的多元主義,能帶來了提議及方法學選擇,表達神學科學可能性的豐富性及普遍性。同時,它提出了神聖科學及其本質必要的合一(如信仰要求明瞭,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如何在如此多變、多元的種類中得到保障這個問題。 神學中的多元化方法,在神學知識最根本的本質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排除了強加一些外在的限制,這些局限性為多元主義提供了條件。